“官场不倒翁”冯道的《小人经》:学会后,纵横江湖,屹立不倒

相传五代十国时期宰相冯道作《小人经》一书,又名《荣枯鉴》,此书是教人做人做事的《葵花宝典》。

笔者不才,愿摘其精华,与诸君共享。若有感悟,即为人生兴事!

先介绍一下冯道生活的时代背景。

冯道在五代时期”事四朝,相六帝”(在四个朝代的六位皇帝下当宰相)。

五代十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的一个时期,改朝换代比老百姓换衣服还勤快,短短五六十年的光景里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这个时代是“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代”。

也就是这个“无耻时代”出了一位官场“不倒翁”。他总能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位厉害的角色叫冯道。

“官场不倒翁”冯道的《小人经》:学会后,纵横江湖,屹立不倒

而冯道不管主子是汉人、沙陀人还是西夷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之主还是守成之主;他都能够在各个王朝怡然做宰相。一朝天子一朝臣,冯道能在各个“天子”手下,左右逢源,实在是“走钢丝”的绝顶高手。有人说冯道只懂得明哲保身,是不忠不义的奸臣;有人说他是乱世英雄、治世能臣。不管怎么说,冯道做到了纵横江湖,屹立不倒!

冯道在五代时期”事四朝,相六帝”(在四个朝代的六位皇帝下当宰相)。根据冯道自己写的《长乐老自叙》记载,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

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右仆射、司空、在中书、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

冯道无疑是倍受争议而又十分离奇的的人物。

下面选取《小人经》(又名《荣枯鉴》)中的两句精华,与诸君共享!

“官场不倒翁”冯道的《小人经》:学会后,纵横江湖,屹立不倒

口诀一: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

白话文翻译就是:善和恶这种事都是一种定义而已,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把所谓的善和恶当成一回事,受它约束的。

古代西方圣贤但丁也说过类似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世上的善和恶有时候真的是很难分清楚的。比如,一个人病入膏肓,深受折磨,生不如死,此时儿女要尽孝道,不忍父母离去,各种药丸、针管轮番轰炸,这与安乐死,你选择哪一个?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看孩子顽劣不堪,棍棒伺候,帮其改正缺点,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但不打不足以改正其子缺点,那到底打还是不打?

一辆大客车高速行驶,前面突然闯出来几个小孩儿,司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躲避小孩,汽车翻车;要么撞向小孩儿,乘客无事。在那电光火明的一瞬间,如果你是司机你会怎么做?

《小人经》开篇第一句话即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与恶都只是一种定义,聪明人是不会把他当回事的。比如电影学院的学生,上表演训练课,同学之间互叫“爸爸”,互叫“妈妈”,装狗扮驴,满地打滚,这很过分吗?一点都不过分,如果让你当名演员,你同学演你的父亲,演戏时你就不叫“爸爸”啦?记住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而且人生这场戏,还是现场直播。

“官场不倒翁”冯道的《小人经》:学会后,纵横江湖,屹立不倒

口诀二: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白话文翻译就是:人世间的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明白的人不会逆天而行,不把规律当回事。

这句话其实是和上句话相辅相成的,如果说上句话是教导人们要放的开的话,这句话就是要教导人们要收的紧。如果自己是个鸡蛋的话,那就不要和石头去碰。否则会碎,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自己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那就老老实实的遵守规则,不要触碰底线,不然会吃亏,这就是规律。

善与恶有时确实难以分辨,所以在做事的时候,要抛弃善恶的观念,按照你认为对的方向去做!这叫做——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

而你认为对的方向,不能和法律、规则相碰触,这是规律,否则就要触霉头,这也是规律,这就是——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再好比电影学院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见人都叫“爸爸”,可以满地打滚,四处撒欢,那是课堂需要,做的越投入,说明越有艺术献身精神,但如果在大街上,见人都叫爸爸,随处都满地打滚,那就真的成了神经病了。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此两句口诀,仔细去悟,定能抛却很多烦恼,减少很多约束,又能按照正确的路线去走向成功!

此两句口诀,默记心间,时时诵读,定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性格,化刚为柔,化方为圆。

齿刚故落,舌柔故存;桌子为方故原地不动,车轮为圆故行以千里。

愿悟此真言者,当上CEO,迎娶白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