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不倒翁”馮道的《小人經》:學會後,縱橫江湖,屹立不倒

相傳五代十國時期宰相馮道作《小人經》一書,又名《榮枯鑑》,此書是教人做人做事的《葵花寶典》。

筆者不才,願摘其精華,與諸君共享。若有感悟,即為人生興事!

先介紹一下馮道生活的時代背景。

馮道在五代時期”事四朝,相六帝”(在四個朝代的六位皇帝下當宰相)。

五代十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頻繁的一個時期,改朝換代比老百姓換衣服還勤快,短短五六十年的光景裡共換了五個朝代,出了五姓皇帝。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這個時代是“中國古代最無恥的時代”。

也就是這個“無恥時代”出了一位官場“不倒翁”。他總能在頻繁的政權更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位厲害的角色叫馮道。

“官場不倒翁”馮道的《小人經》:學會後,縱橫江湖,屹立不倒

而馮道不管主子是漢人、沙陀人還是西夷人,也不管他們是創業之主還是守成之主;他都能夠在各個王朝怡然做宰相。一朝天子一朝臣,馮道能在各個“天子”手下,左右逢源,實在是“走鋼絲”的絕頂高手。有人說馮道只懂得明哲保身,是不忠不義的奸臣;有人說他是亂世英雄、治世能臣。不管怎麼說,馮道做到了縱橫江湖,屹立不倒!

馮道在五代時期”事四朝,相六帝”(在四個朝代的六位皇帝下當宰相)。根據馮道自己寫的《長樂老自敘》記載,歷任中央和地方官職為:”

幽州節度巡官、河東節度巡官、掌書記、攝幽府參軍、試大理評事、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集賢殿大學士、檢校尚書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檢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師兼侍中、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行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轉兵部侍郎、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右僕射、司空、在中書、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師等等達四十餘種之多。

馮道無疑是倍受爭議而又十分離奇的的人物。

下面選取《小人經》(又名《榮枯鑑》)中的兩句精華,與諸君共享!

“官場不倒翁”馮道的《小人經》:學會後,縱橫江湖,屹立不倒

口訣一: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

白話文翻譯就是:善和惡這種事都是一種定義而已,真正的聰明人是不會把所謂的善和惡當成一回事,受它約束的。

古代西方聖賢但丁也說過類似的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世上的善和惡有時候真的是很難分清楚的。比如,一個人病入膏肓,深受折磨,生不如死,此時兒女要盡孝道,不忍父母離去,各種藥丸、針管輪番轟炸,這與安樂死,你選擇哪一個?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父母看孩子頑劣不堪,棍棒伺候,幫其改正缺點,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但不打不足以改正其子缺點,那到底打還是不打?

一輛大客車高速行駛,前面突然闖出來幾個小孩兒,司機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躲避小孩,汽車翻車;要麼撞向小孩兒,乘客無事。在那電光火明的一瞬間,如果你是司機你會怎麼做?

《小人經》開篇第一句話即講,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與惡都只是一種定義,聰明人是不會把他當回事的。比如電影學院的學生,上表演訓練課,同學之間互叫“爸爸”,互叫“媽媽”,裝狗扮驢,滿地打滾,這很過分嗎?一點都不過分,如果讓你當名演員,你同學演你的父親,演戲時你就不叫“爸爸”啦?記住一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而且人生這場戲,還是現場直播。

“官場不倒翁”馮道的《小人經》:學會後,縱橫江湖,屹立不倒

口訣二: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

白話文翻譯就是:人世間的事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明白的人不會逆天而行,不把規律當回事。

這句話其實是和上句話相輔相成的,如果說上句話是教導人們要放的開的話,這句話就是要教導人們要收的緊。如果自己是個雞蛋的話,那就不要和石頭去碰。否則會碎,這是自然規律!如果自己不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那就老老實實的遵守規則,不要觸碰底線,不然會吃虧,這就是規律。

善與惡有時確實難以分辨,所以在做事的時候,要拋棄善惡的觀念,按照你認為對的方向去做!這叫做——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

而你認為對的方向,不能和法律、規則相碰觸,這是規律,否則就要觸黴頭,這也是規律,這就是——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

再好比電影學院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見人都叫“爸爸”,可以滿地打滾,四處撒歡,那是課堂需要,做的越投入,說明越有藝術獻身精神,但如果在大街上,見人都叫爸爸,隨處都滿地打滾,那就真的成了神經病了。

”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此兩句口訣,仔細去悟,定能拋卻很多煩惱,減少很多約束,又能按照正確的路線去走向成功!

此兩句口訣,默記心間,時時誦讀,定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性格,化剛為柔,化方為圓。

齒剛故落,舌柔故存;桌子為方故原地不動,車輪為圓故行以千里。

願悟此真言者,當上CEO,迎娶白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