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修行入門:呂祖《求心篇》白話文譯文

萬善之源章

原文:帝君曰:人之有心,如天之有日。心之邪正,如日之升沉。日升沉而晝夜分,心邪正而鬼神判,故心者萬善之源,而百行之所由出也。

譯文:呂純陽祖師說:人擁有心,如同蒼天有太陽。人心的邪正,就如同太陽的升起與降落。太陽因為升起與降落而有白天黑夜的區別。人心因為正念與邪念而有天地鬼神的監督,所以人心是所有善行的源頭,而且所有的行為都是由心所感召而做出。

三教一理章

原文:儒曰“正心”。道曰“存心”。釋曰“明心”。心正則不亂,心存則不放,心明則不敝,三教一理也。

譯文:儒家稱為“正心”。道家稱為“存心”。佛家稱為“明心”。心念純正就不會迷亂,心念久存就不會放縱。心念明朗就不會有害,三教的道理是相同的。

求心之道章

原文: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今之心若亡羊然,蓋歸而求之,求心之道無他,屏諸幻想,除諸惡念,獨置力於倫常而已。蓋屏諸幻想則心存,除諸惡念則心明,置力於倫常則心正而不亂,聖賢不外是矣!

譯文:孟子說:“學問的道理其實沒有別的什麼,就是把那失去的本心找回來而已。”如果人心像危險的羊牢一樣,何不趕快回來探求,探求本心的道理沒有別的,屏蔽所有幻想,消除諸多惡念,就是用心修為好倫理道德而已。屏蔽所有幻想心念就會久存,消除所有惡念心念就會明朗,致力於修為倫理道德心念就不會迷亂,一切聖賢都不超出其中的道理。

求道修行入門:呂祖《求心篇》白話文譯文


擇善固執章

原文:至於屏除置力之道,則在擇善而固執之耳。擇善之道,必本倫常。然必心中清淨,無一毫雜念,火氣不生,在在歡喜,自然心不忘親,常存敬愛,推之五倫,莫不皆準。常想聖賢之言,潛心理會。每聞父師之訓,敬慎奉持。見聖賢經傳格言,爽然於目。見父母手澤口澤,惕然於衷。見人善行,聞人善言,生企慕心。見人惡事,聞人惡言,生警醒心。聞邪淫語而不移,見好子女而不惑。

當喜知節,當怒知懲,念茲在茲,與人為善。與人有怨,輒思其好處以釋之。中心有憾,輒思己過處以寬之。人以非禮相加,無心報復。人以巧機攙奪,無心好還。處繁華中有恬淡心,處貧賤中無怨尤心。敬籌人託,以期踐言。靜思人恩,以圖報稱。見人失意,生悵惘心。見人得志,生歡喜心。見人才高,生欽服心。見人飢寒,生憐憫心。見人勤勞,存體恤心。見人謬誤,無非笑心。見人珍異,無幸得心。見人富貴,無豔慕心。不因勢利而生趨赴心,不因衰落而生厭薄心。

不因貧乏而生茍且心,不因急迫而生險詐心。見老成而生敬,見道德而知尊。見人愚頑無禮而不怒,見人飲啖過節而不憎。見人言語無稽而不厭,見人虛聲恐喝而不驚。見人有功,恆思所報。見人有過,恆想其難。聞人有善而不疑,聞人有惡而莫信。引過歸己,推善與人,受橫不嗔,受謗不辯。居常省過,行則闕疑,久久變化,氣質歸於純粹,方寸之內,有如冰雪,舉念之間,無非忠信,上焉可以入聖成真而證果,下焉可以常保其福祿而蔭子孫矣!

譯文:至於消除妄念致力修心的道理,就在於認定目標之後能夠堅持不懈。堅持不懈的道理,必定以倫理道德為根本。必須心地清明純淨,沒有一絲毫的雜念,不生出慾火,在何處都歡喜,自然心中不忘記親恩,常存有忠、孝、悌、忍、善等敬重善念,推及對待君、父、兄、妻、友五倫綱常,沒有不正確的。時常想到聖賢的言語,潛下心來領悟。

每想到父母師長的教訓,敬重謹慎的奉行。見到聖典流傳的至理名言,眼前豁然開朗。見到父母的遺物遺言,心內謹慎對待。見到別人做善事,聽到他人說善言,心中生起仰慕。見到有人做惡事,聽到有人說惡語,心中生起警覺。聽到邪淫的話語而純真不改變,見到美貌的女人而心地不痴迷。喜樂時知道節制,憤怒時知道克服,深刻的銘記使命,與人和善相處。

與人發生了仇怨,時常想他的優點來原諒。別人對自己不滿,時常想自己過錯來寬容。別人對我沒有禮儀,不要心生報復。別人對我心機算計,沒有心思還擊。身處繁華世界有恬淡的心,身處貧賤生活沒有抱怨的心。認真籌辦別人的託付,完成說過的話。時常想起別人的恩情,日後必將報答。見到別人不盡如意,生出同情難過的心。見到別人實現抱負,生出歡喜讚歎的心。見到別人才能卓越,生出欽佩歎服的心。見到別人飢餓寒冷,生出憐憫同情的心,見到別人勤勞刻苦,抱有體恤慈善的心。見到別人荒謬失誤,沒有嘲笑戲弄的心,見到珍貴的寶物,沒有僥倖取得的心。見到別人榮華富貴,沒有虛榮愛慕的心。

不會因為權勢而生出攀附的心,不因為衰敗而生出討厭的心。不因為貧困生出無志的心,不因為急迫而生出狡詐的心。見到年老長者心生敬仰,見到道德君子而知曉尊敬。見到別人愚痴無禮而不生氣,見到別人享樂過度而不恨憎。見到別人言語荒唐而不討厭,見到別人虛張恐嚇而不心驚。見到別人有功德,常思念他的善報,見到別人有過錯,常考慮他的艱難。聽到別人的喜訊不感到懷疑,聽到別人的噩耗不完全相信。將過錯歸於自己,推善事給別人,受到羞辱不嗔恨,受到誹謗不辯解。

安靜時常反省自己過錯,做事時不妄加評議懷疑。久而久之必然產生變化,氣質變得純正完美,哪怕是方寸之間,也潔白如冰雪,舉心動念,也是忠誠信義。上可以超凡入聖修道成真而證得果味,下可以永保福祿而福廕萬代子孫。

求道修行入門:呂祖《求心篇》白話文譯文


心謀未善章

原文:茍或祭先不敬,事親不誠,父師教誨,口應心違,父母家庭,心疑偏愛,兄弟叔侄,有欲而憎。天地鬼神,臨財不畏,聞善知悅,過後即忘,起念為善,未幾即怠,聞人有善,心疑不信,聞人有惡,心信不疑,見方正而不恭,對老成而多慢。心欲勝人,時生嫉妒,心惟利己,時生忿怒,學未成而自負,事已誤而自寬,艱難輒起怨尤,富貴便生驕泰,心圖人物,而口卻支吾。

心服其人,而口偏倔強。借財不得,遂若仇讎,欠債不還,反生怨恨。才不及人而故欲傲之,識不逮其人而故欲非之。心知己錯而怙終,心議其非而面諛。淫念、貪念、惡念、嫉妒念、媚世念,輾轉不除。忿心、躁心、傲心、不平心、陰賊心,循環不已。所謀未善,反恨人之不從,作事多乖,卻恨人之不用,見好子女輒生意戀,聞婦人聲便爾心移。作計欺公,起心害眾,常懷陰險,自作聰明,在在憎嫌,時時懊悔,凡若此者,事雖未彰於言行,心先觸怒於鬼神,罰在其身,毒流子孫。

譯文:如果祭祀先祖不尊敬,侍奉親人不真誠,對待父母師長的教誨,嘴上答應心中違反,父母家庭之中,懷疑他們心存偏愛,兄弟叔侄之中,因利益而恨憎。在天地鬼神面前,面臨錢財不知道敬畏,得知善事應當歡喜,隨後卻全然忘記,心生行善的念頭,沒過多久就懈怠,聽聞別人的善事,心中懷疑不信服,聽聞別人有惡事,心中信服不懷疑,見到正人君子不恭敬,對待年老長者起慢心。

心中想著爭強好勝,時常心生嫉妒,心中只考慮自己,時常心生嗔怒,學業沒有成就而自以為是,事業已然耽誤而自我放縱,艱難之時就心生抱怨,富貴之時心生驕橫,心中貪圖別人的財物,而嘴上卻不承認。心中佩服此人,卻嘴硬倔強不服。別人沒有借錢給自己,立刻視為仇家,別人欠財物不及時還,反而心生怨恨。才華不如別人而故意表現出傲慢,見識不如別人而故意議論此人是非。心中知道自己過錯而不悔改,心中誹謗別人卻表面恭維。邪淫念、貪心念、惡念、嫉妒念、諂媚念、始終不去除。憤怒心、煩躁心、傲慢心、不平心、暗中損害心,循環不停止。

謀求事情未成功,反而恨別人不順從,行為做事多怪癖,卻仇恨別人能力不夠。見到美貌的女子便心生淫念,聽見婦女的聲音就心緒漂浮。用心機欺瞞公家,起心念謀害眾人,時常心存陰險,自以為很聰明,在何處都會心生憎恨嫌棄,隨時心情都會懊悔煩惱,凡是這樣的人,做事雖然沒有先表現在言行,但心卻已經觸動了天地鬼神,首先懲罰他的自身,隨後毒害殃及子孫。

善惡之分章

原文:嗚呼!善惡之分,如絲染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茍改過以為良,亦從兇而反吉,倘執迷而不悟,終怙罪而遭殃。然而,善惡心生,吉凶心召。茍正其心,則無適而非義矣!茍求其心,則無適而非正矣!聖賢千言萬語,不過於斯。

譯文:唉!善惡的分別,如同白絲染上的黑色,善惡的報應,如同影子追隨身體。如果能夠改過錯化賢良,也可以逢兇而化吉,倘若執迷不悟,終會因為罪業而導致災殃。然後,善惡由心而生,吉凶禍福由心感召。如果能夠端正內心,就沒有什麼地方不符合道義了。如果能夠修為內心,就沒有地方不會品行端正了。聖賢所說的千言萬語,其實都不過如此而已。

知要存心章

原文:靈樞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謂要者,行住坐臥,常存此心,在腔子裡,自然雜念不生,自然舉念皆善,天地鬼神,交相保護,兇災惡星,無自而幹矣!

譯文:《黃帝內經·靈樞》說:“知道其中要點,一句話就能說清。不知道其中要點,說多少也沒用。”所謂的要點,就是在日常行住坐臥的時候,都保持一顆正心,在胸懷當中,自然而然不產生雜念,自然而然心生善念,天地鬼神,都會爭相擁護你,兇災厄難,與你沒有關係。

求道修行入門:呂祖《求心篇》白話文譯文


原文由宗澤霖先生註解 如有涉及侵權請告知 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