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家长多带宝宝做“这种”动作,宝宝手指灵活大脑更聪明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

,国内也有“心灵手巧”的说法,这都说明了手部是否灵活与大脑是否聪明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但在宝宝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家长都很重视宝宝的大运动技能,比如爬、走、跑、跳等,但却会忽略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和发展。


6岁前,家长多带宝宝做“这种”动作,宝宝手指灵活大脑更聪明


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重要性

手部精细动作指的是所有利用手指、手掌和手腕的小肌肉进行的动作,更具体一点来说包括:抓、握、撕、扯、系扣子、握笔等动作,可以说手部精细动作是人类解决细小问题的基础动作。

学习、生活方面:

0~3岁是宝宝精细动作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时间段,而经过迅速发展的时期之后,到6岁左右因为宝宝要开始学习更多自理能力,同时准备入学、准备学握笔写字,所以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好坏就会开始表现出来。


6岁前,家长多带宝宝做“这种”动作,宝宝手指灵活大脑更聪明


手部精细动作完成度高的孩子,在学习独立穿衣、使用勺子、筷子、系鞋带、握笔写字等生活、学习方面得技能时会更快,完成得更标准。而缺少精细动作训练的孩子则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6岁前,家长多带宝宝做“这种”动作,宝宝手指灵活大脑更聪明


大脑发育方面:

同时,0~6岁是幼儿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6岁时宝宝的大脑几乎可以达到成年人的90%以上。而手部精细动作不仅仅是对双手肌肉的训练,还需要手、脑、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当双手不断完成精细动作时,宝宝大脑对应区域也会不断受到刺激。

因此,在宝宝6岁前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有一定好处。


6岁前,家长多带宝宝做“这种”动作,宝宝手指灵活大脑更聪明


锻炼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游戏

换手练习

6个月之前,宝宝只能完成基本的“抓握”动作,这时可以由家长示范引导孩子将手中的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反复练习学会换手。

扔、捡玩具

1岁前的宝宝手部能力较弱,想要训练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可以和宝宝玩比较简单的“扔、捡玩具”的游戏。由宝宝不断用手做“抓”、“扔”的动作来训练宝宝手脑协调能力和双手抓握能力。也可以由家长将玩具放在宝宝周围,吸引宝宝用手“够玩具”,来实现对精细动作的训练。


6岁前,家长多带宝宝做“这种”动作,宝宝手指灵活大脑更聪明


塞瓶盖

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瓶盖,在纸壳箱上做出几个相应大小的小洞,让宝宝将瓶盖通过小洞塞进箱子中。同理也可以将瓶盖换成小球、卡片之类的东西,锻炼宝宝“塞”的动作,同时也让宝宝对“大小”有一定的认知。


6岁前,家长多带宝宝做“这种”动作,宝宝手指灵活大脑更聪明


贴纸

3岁以上的宝宝,精细动作的完成度会有比较好的提升,这时给宝宝准备一些“贴纸书”,引导宝宝按照轮廓将贴纸“严丝合缝”地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也是对宝宝精细动作的一种锻炼。

除此之外,经常带宝宝做一些手工,比如剪纸、折纸、橡皮泥等对锻炼宝宝手部精细动作也有好处,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宝宝的年纪和能力加大练习的难度,帮宝宝实现手指灵活智商高的目标。


6岁前,家长多带宝宝做“这种”动作,宝宝手指灵活大脑更聪明


最后,小笔记要为大家推荐两套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书,一套《德国全景脑力开放纸板书》利用丰富细致的图画引导宝宝锻炼观察力和思考力。同时书中加入了抽拉页和洞洞模切,可以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

另一套是《幼儿趣味l立体小手工》,书中设计了多种立体手工形象,并且将模型进行了模切设计,宝宝可以直接用手“撕”开纸张部分,然后拼出立体形象。通过“撕”、“拼”等动作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并加强认知能力和立体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