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家長多帶寶寶做“這種”動作,寶寶手指靈活大腦更聰明

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說:“智慧的花是開放在指尖上的。”

,國內也有“心靈手巧”的說法,這都說明了手部是否靈活與大腦是否聰明是有一定相關性的。

但在寶寶出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多數家長都很重視寶寶的大運動技能,比如爬、走、跑、跳等,但卻會忽略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鍛鍊和發展。


6歲前,家長多帶寶寶做“這種”動作,寶寶手指靈活大腦更聰明


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重要性

手部精細動作指的是所有利用手指、手掌和手腕的小肌肉進行的動作,更具體一點來說包括:抓、握、撕、扯、係扣子、握筆等動作,可以說手部精細動作是人類解決細小問題的基礎動作。

學習、生活方面:

0~3歲是寶寶精細動作發展極為迅速的一個時間段,而經過迅速發展的時期之後,到6歲左右因為寶寶要開始學習更多自理能力,同時準備入學、準備學握筆寫字,所以手部精細動作能力的好壞就會開始表現出來。


6歲前,家長多帶寶寶做“這種”動作,寶寶手指靈活大腦更聰明


手部精細動作完成度高的孩子,在學習獨立穿衣、使用勺子、筷子、繫鞋帶、握筆寫字等生活、學習方面得技能時會更快,完成得更標準。而缺少精細動作訓練的孩子則會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困難。


6歲前,家長多帶寶寶做“這種”動作,寶寶手指靈活大腦更聰明


大腦發育方面:

同時,0~6歲是幼兒大腦快速發展的時期,6歲時寶寶的大腦幾乎可以達到成年人的90%以上。而手部精細動作不僅僅是對雙手肌肉的訓練,還需要手、腦、眼協調能力的發展,當雙手不斷完成精細動作時,寶寶大腦對應區域也會不斷受到刺激。

因此,在寶寶6歲前進行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對寶寶的大腦發育也有一定好處。


6歲前,家長多帶寶寶做“這種”動作,寶寶手指靈活大腦更聰明


鍛鍊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遊戲

換手練習

6個月之前,寶寶只能完成基本的“抓握”動作,這時可以由家長示範引導孩子將手中的玩具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上,反覆練習學會換手。

扔、撿玩具

1歲前的寶寶手部能力較弱,想要訓練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可以和寶寶玩比較簡單的“扔、撿玩具”的遊戲。由寶寶不斷用手做“抓”、“扔”的動作來訓練寶寶手腦協調能力和雙手抓握能力。也可以由家長將玩具放在寶寶周圍,吸引寶寶用手“夠玩具”,來實現對精細動作的訓練。


6歲前,家長多帶寶寶做“這種”動作,寶寶手指靈活大腦更聰明


塞瓶蓋

準備一些大小不一的瓶蓋,在紙殼箱上做出幾個相應大小的小洞,讓寶寶將瓶蓋通過小洞塞進箱子中。同理也可以將瓶蓋換成小球、卡片之類的東西,鍛鍊寶寶“塞”的動作,同時也讓寶寶對“大小”有一定的認知。


6歲前,家長多帶寶寶做“這種”動作,寶寶手指靈活大腦更聰明


貼紙

3歲以上的寶寶,精細動作的完成度會有比較好的提升,這時給寶寶準備一些“貼紙書”,引導寶寶按照輪廓將貼紙“嚴絲合縫”地貼在相應的位置上,也是對寶寶精細動作的一種鍛鍊。

除此之外,經常帶寶寶做一些手工,比如剪紙、摺紙、橡皮泥等對鍛鍊寶寶手部精細動作也有好處,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寶寶的年紀和能力加大練習的難度,幫寶寶實現手指靈活智商高的目標。


6歲前,家長多帶寶寶做“這種”動作,寶寶手指靈活大腦更聰明


最後,小筆記要為大家推薦兩套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書,一套《德國全景腦力開放紙板書》利用豐富細緻的圖畫引導寶寶鍛鍊觀察力和思考力。同時書中加入了抽拉頁和洞洞模切,可以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

另一套是《幼兒趣味l立體小手工》,書中設計了多種立體手工形象,並且將模型進行了模切設計,寶寶可以直接用手“撕”開紙張部分,然後拼出立體形象。通過“撕”、“拼”等動作鍛鍊手部精細動作,並加強認知能力和立體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