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近年來,“斷舍離”這個概念很火。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但不一定知道它的具體含義。

那麼,什麼是“斷舍離”呢?

“斷舍離”最先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所著的《斷舍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

斷=斬斷物慾,不盲目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廢物,清理掉多餘沒用的東西;


離=脫離執念,脫離對物品的迷戀,清楚內心的真正需求。


要做到斷舍離不容易,或許你曾經嘗試過斷舍離,但一直沒成功。

反觀那些成功做到斷舍離的人,後來怎樣了呢?



01.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斷舍離經歷。

這位朋友畢業不久,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單間,每次加班後回到家,一屋子的雜物讓她倍感壓抑。

在又一次翻箱倒櫃想找一樣東西怎麼都找不到時,她終於下定決心要“斷舍離”。

自從她踐行斷舍離理念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衣櫃,原本四季的衣服亂放,塞得滿滿當當;現在每個季節配好一週的量,再分門別類收納,沒有一件多餘的衣物;

桌面,原本一堆東西亂七八糟,經常找不到想要的物品;現在整整齊齊,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

手機,原本內存頻頻告急,各類五花八門的APP耗費了大量精力;現在APP只留下幾個常用的,64G內存綽綽有餘,玩手機的慾望也跟著降低;

廚房,原本一堆瓶瓶罐罐擠佔空間,甚至還有過期一年的醬料,每次做飯收拾都異常心累;現在扔掉不需要的物品,最多備一到兩天的食材,生活都變得健康了;

......

這只是她日常生活變化的冰山一角。

問她,斷舍離後感覺怎樣?

她答:原來扔扔扔比買買買的感覺還爽!

整個人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感,生活也變得簡單、可控和自由。

斷離舍後,彷彿換了一種人生。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02.真正的斷舍離,是化繁為簡的智慧

但“丟東西只是初級階段,清掃內心才是真正的高級。”

正如山下英子所說:

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按照《斷舍離》一書的說法,擁有物品,就等於“將能量耗費在物品上”。當我們擁有的東西越多,我們消耗的能量自然就越多,也代表我們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試想一下,當你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比如各種包、車、電子產品,你就不得不騰出額外的時間,來對它們進行保養。

比如越來越多的服裝,你就會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挑選和整理。我們經常調侃“滿滿一衣櫃的服裝,卻喊著我沒有衣服可穿”,實際上選擇越多,越難抉擇,越耗費心神。

而斷舍離倡導的是一種極簡主義生活方式,幫助人們從物慾中解放出來,空出更多的時間來給自己,而不是身邊的物品。

喬布斯一生都在踐行極簡主義。

他的生活可以用“簡到極致”來形容:


家中陳設簡到極致,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照片,一盞tiffany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

穿著簡到極致,他從1998年到2010年的發佈會,就好像沒有換過衣服一樣,大家看到的永遠是:黑色套頭衫+牛仔褲+運動鞋。


同樣,這種極簡主義也被他帶到了工作中。

1997,年喬布斯重新執掌蘋果,一上來就砍掉了90%的產品,專注研發一兩種產品。

在研發iPhone4時,喬布斯只提出了一個要求:


“把最複雜最強大的功能最簡單化,簡單到傻瓜都能用。”


最後出來的iPhone4,完全顛覆了傳統,沒有鍵盤,創新性地引入了觸摸屏界面,並且主界面只用一個按鍵控制,真正做到了極簡,從而開啟了手機的智能時代。

真正的斷離舍,處處彰顯著化繁為簡的智慧,教你迴歸簡單的心靈,學會給生活做減法。

這種斷離舍的智慧,會滲透在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幫助你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整理出自己的處事思路,逐漸活出你的人生節奏。

你會更加清楚,自己期待著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並且做到心中有數,也願意為了這樣的生活而努力。這樣的你,只會越來越好。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03. 怎樣做到斷舍離?

可是問題來了,你明明無數次下定決心想要斷舍離,卻總是半途而廢。

斷舍離真的那麼難嗎?

其實不然,斷舍離雖然不容易,但絕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從三個方面入手,你也可以逐步做到斷舍離。

一、生活上:斷舍離不必要的物慾

這是斷舍離入門階段。

第一步,舍。

簡單來說,就是扔扔扔。

很多地方過年前都有大掃除的習俗,不妨趁著這個時機,處理掉一些沒用、多餘物品。

像過期的藥品,食品,瓶瓶罐罐,禮品袋,過去節日的累贅裝飾等等,全部毫不手軟,扔!

像不喜歡的、尺寸不合的衣物、鞋子這類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可以選擇捐贈到回收箱,很多小區或學校宿舍樓下就有,十分方便又一舉兩得,既能清理空間,又能幫助他人。

像貴重又不再使用的電子產品,可以選擇掛到二手平臺轉賣。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白送給人可能你又心疼,這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所有物品最好的歸宿,是讓有需要的人繼續使用它,物盡其用,這遠比放在家裡閒置吃灰有意義得多。

但是扔扔扔看似很簡單,依然有很多人做不到。因為他不知道怎樣判斷一樣東西有沒有價值?

這裡教給大家一個簡單又好用的方法。

理財規劃師簡七曾在她的書《好好賺錢》裡提到這個方法:

把你對一樣東西的相對喜愛程度從1到5分劃分個標準,然後用這個分數乘以你每月使用的頻率,凡是低於10分的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丟掉。即,

喜愛程度(1~5分)×每月使用次數≤10(處理掉)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斷舍離掉大部分因為一時衝動購買的物品。

第二步,斷。

既然費了老大勁來舍,好不容易扔掉了那一大堆“垃圾”。

那就拜託你千萬不要又搬回一大堆“垃圾”,不然徒勞無功,前面做的功夫也全白費了。

如此循環,只會把自己累個半死,最後當然做不到斷舍離。這也是很多人做不到斷舍離的主要原因。

前面說了,斷=斬斷物慾,不盲目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什麼是盲目購物呢?

打個比方,你去超市只想買一小瓶洗衣液,結果看到買2瓶送1瓶,買10瓶送6瓶;

你一看到,贈送、滿減、打折,頭腦一發熱:四捨五入等於不要錢呀,買買買!

結果,原本你只需要花10塊錢,現在花了100塊,還要佔據一大塊空間來存放,最後很多沒用完就過期了,浪費掉90塊錢的東西。

這不是盲目是什麼?

同理,那些因為捆綁優惠買了不需要的物品,還有那些買了就不喜歡的衣物、鞋包,沒穿兩次就束之高閣也屬於盲目消費。

最後,你的家裡會被這些“垃圾”滿滿佔據,你又回到最初凌亂、痛苦又壓抑的生活。

我們下定決心斷舍離,是為了讓物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物所累,千萬不要本末倒置,讓物品控制了你的人生。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二、工作上:化繁為簡,直抵核心

關於生活中斷舍離的收納整理技巧,也同樣適用於辦公室的桌面整理,這些就不再贅言。

我想說一下斷舍離對一個職場人的影響。

據我觀察,凡是養成斷舍離習慣的人,工作上最顯著的特徵是:邏輯清晰,做事特別有條理。

他們善於將斷舍離的思維應用到工作中,細到整理歸納和分類資料,大到打磨出一款產品,提出一個重要想法,都會從極簡思維出發,化繁為簡,砍掉累贅,直抵核心需求,就比如上面說的喬布斯。

三、情感上:斷舍離爛人爛事

如果說2019年要斷舍離一樣東西,我最希望你能夠斷舍離爛人爛事。

在這一年,可能在愛情、友情、甚至婚姻、家庭,你無奈地被捲進一些爛人爛事中,深陷泥淖,痛苦不堪。

如果你選擇繼續和這些爛人爛事糾纏到底,恐怕到了2020年還在備受折磨,到最後,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你還會將自己弄得滿身戾氣,心情暴躁。你會徹底迷失自我。

這才是爛人爛事對一個人最大的傷害。

對付爛人爛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斷舍離,讓他們有多遠滾多遠。你真的沒必要搭上自己,“你最美好的東西是你的將來。”

選擇斷舍離,也是你勇敢選擇新生活的開始。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馬上就2020年了,我們想要做出更好的改變,就不妨從斷舍離開始吧,清理自己的物品和內心,騰出空間,迎接新生活的到來。


——

獵多多,關注頭條賬號獵多多,學習更多職業規劃、求職面試和職場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