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动”起来 养殖“旺”起来 收入“涨”起来——平昌县天生村探索“三个一”增收机制

3月3日上午,刚下过一场雨,从驷马镇到天生村的公路还有些湿滑。当车子驶入天生村四社时,眼前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公路沿线、田埂上,土地都已平整,并铺上薄膜,远远望去银光闪闪的一片连着一片。

发展“田埂玉米经济” 实现一份土地两份收入

过去,天生村村民把田埂当做“楚河汉界”,村里大部分耕地以户为单位“化整为零”。“现在,农田田埂砍杂除灌后,在田埂上种植玉米,既节约了土地,又可以增加产量。”天生村村支书苟雄说,从2月8号开始,村“两委”就通过疫情防控摸排,初步了解了村民的种植意愿。事实上,开辟田埂能够增加产量,多一份收入,得到了村民大力支持。随后,天生村趁着大批精壮劳动力还未外出务工,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组织春耕生产。

天生村村民王三才说,他家今年种植了2亩玉米,把田埂利用起来后,可以增加一些收成。他说,种玉米主要是为了降低养猪成本。王三才算了一笔账,今年家里养了2头猪,种了玉米和红苕,猪饲料就不愁了。

在天生村,像王三才一样积极砍杂除灌、开垦田埂种植玉米的村民一共有86户。大家整理出土地600亩,齐心协力集中育苗,共同翻耕,期待有一个好的收成。

做好猪苗补栏工作 落实“一户人一头猪”

“多亏了村上组织,帮我们买猪苗,解决了这个火烧眉毛的问题。”天生村村民苟中琼一边打扫猪圈一边高兴地说。原来,村“两委”了解到受疫情影响,村民存在买不到猪苗的问题后,迅速联系生猪贩养经理人,从江苏购买了115只猪仔。

“基本做到了一户人一头猪。”苟雄介绍,为了减轻养殖户负担,村里为猪仔购买了意外死亡集体保险。

“气温回升快,一定要搞好猪圈卫生,保持干燥、通风,经常对猪圈消毒……”3月初,驷马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聂启义来到天生村两个养猪大户家中,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疫情发生后,驷马镇农业服务中心对所有村民的养殖场所进行”大清洗、大消毒”,与新发展种养殖业农户建立联系制度,推出“一对一”举措,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为农户讲解养殖知识。

动员村民找门路 确保每户一项增收项目

“出路,出路,你不走出去,就没有路。”近日,广播“村村响”在天生村各个村组响起,时不时发布一些务工信息。

“有了这个证明,外出务工就方便多了。”3月初,通过广播“村村响”和村级便民服务微信群发布的招聘信息,安菊英找到了一份在厦门务工的工作,在当地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健康证明后,准备这两天就出发。

“务工是最直接的经济来源,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开阔眼界。”苟雄说,为实现村民稳定性增收,村“两委”在着力改善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切实培育种植、养殖等富民产业,带领村民从地里“捞金”;动员像安菊英一样的精壮劳动力“走出去、找门路、挣票子”,确保每户一项稳定增收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