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服喻人——《紅樓夢》中的服飾,寫盡了金陵十二釵

借服喻人——《紅樓夢》中的服飾,寫盡了金陵十二釵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了很多各具性格特點的人物,尤其是對女性人物性格的塑造描寫,她們各有千秋,都是脂粉裡的性情中人,每一個人物身上都充滿著或讓人傷感,或使人感嘆,或令人嘆止的人生命運和故事。

我們知道性格是人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是人長期所處的一種精神狀態,它會通過在社會中對人,對事的態度上表現出來,例如: 誠實、虛假、驕傲、謙卑、熱情、冷漠、思維等都是人們性格的表現。性格不同,自然在生活中表現的喜好也不同,天性是與生俱來的,而性格是在生活和成長中很多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

一.為什麼說《紅樓夢》中的服飾可以體現這個人物

1.金陵十二釵人物性格與服飾的關係

曹雪芹所描寫紅樓夢中的女孩各個都是性格分明的人物,研究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的服飾狀況是離不開其人物性格特點的。

秦可卿是紅樓夢中很悲劇並且頗具謎團一樣的人物,她的岀場很短暫,秦可卿第五回岀場,第十三回就命喪天香樓,出場不足六回,文字不足萬字,卻給讀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及千絲萬縷的謎,紅樓夢中秦可卿是賈蓉的妻子,卻與公公賈珍私通,從她的判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可卿的悲慘命運離不開一個情字。

有學者曾這樣分析過,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道德經》中有“道可道”“非常道”之句,而紅樓夢中秦可卿亦可說是“情可輕”“非常情”尤其可見分析秦可卿這一人物是離不開情字的。所以有秦可卿 與公公私通這樣不尋常的感情,當事情被發現了,她後來又一病不起。

借服喻人——《紅樓夢》中的服飾,寫盡了金陵十二釵

在紅樓夢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見熙鳳賈瑞起淫心中,”王熙鳳去看望秦可卿,秦可卿說道這樣的人家,公公婆婆當自己的女孩兒似的待…由此可見秦可卿在寧榮兩府中是很受喜歡的,秦可卿應該是一個溫柔平和、賢惠孝順、行事穏妥、得人心且思慮過甚的一種性格。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會直接影響她的穿衣打扮,具備以上性格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表現在她的服飾上應該是很有很高品位的,高級的灰調,樸實的華貴,暗紋面料的服飾映得出她的美麗容顏,襯得起她高貴的身份。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金陵十二釵之冠,在書中是以她和賈寶玉的愛情發展為主線的,也是一個反対封建禮教,性格反叛的人物,林黛玉的性格的形成是兩方面的,她的現實背景是林如海的女兒,榮國府賈母的外孫女,自幼從會吃飯起就吃藥, 又多愁善感,

母親過世後,著外祖母憐愛,被外祖母接走,看似大好事一件,但卻過著寄人籬下的孤女生活。

外加上林黛玉非尋常女子,又是一個有著很高文化修養的人,自然性情孤傲,深情而敏感,渴望真感情,超凡脫俗,刻薄了些。對林黛玉的服飾描寫在紅樓夢中雖無王熙鳳那樣多,只有三處, 林黛玉服飾裝扮素雅簡單,但作者筆墨精煉,其服飾描寫不拖沓,集盡精華之筆墨來寫, 就如林黛玉其人一樣,柔弱、多愁善感,精緻中的精緻。

2.金陵十二釵人物地位與服飾的關係

服飾可以分貴賤,別尊卑。清代服飾有很嚴格的等級制度,自清代以前中國服飾以漢服為主,清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強行推行滿族服飾制度,凡事無絕對,在女子的服飾上還是放寬了政策,無論民間還是貴族在女子服飾方面出現了滿漢互相交流,互相影響的服布。

借服喻人——《紅樓夢》中的服飾,寫盡了金陵十二釵

在《紅樓夢》中我們讀到對女子服飾描寫的時候大部分離不開對裙的描寫,可見書中描寫女性服飾是以漢服為主,但在重要場合,紅樓夢中的服冊描寫是嚴格的。受到清代嚴格服飾制度的 影響,《紅樓夢》中在描寫服飾方面也有著很嚴格的等級制度,就算下等人也不列外。

最好的說明是在賈母向王熙鳳介紹完“軟煙羅”和“霞影紗”,小說中只因黛玉的窗上紗舊了,賈母要給她換上“軟煙羅”說道有四種顏色,糊在窗上遠遠望去有霧一樣的感覺,可見賈母見多識廣,而與賈母年紀相當的劉姥姥可是見都沒見過,對她而言這種高檔的服飾面料連做成服飾都很奢侈。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服飾最能表現一個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就算在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的服飾中,地位不同服飾也是很不同的,曹雪芹在描寫到王熙鳳服飾的時候,先不說在小說中出場次數多,描寫的也很全面細緻,從頭飾到裙釵,通身的服飾描寫

,在服飾用詞方面也會用到很多華麗的形容詞,而對迎春、探春、惜春的服飾描寫中就沒有這麼細緻入微了。

甚至連林黛玉與薛寶釵都不能及,與王熙鳳服飾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足見王熙鳳在賈府中的地位,和她無可動搖的管家之權。

3.金陵十二釵人物環境與服飾的關係

人是社會的一部分,離不開社會這個整體而孤立的存在,每個人都有她的生活圈,每一次人與人的接觸都是一個環境圈,我們在其中通過言語、表情、行為、服飾去展現 著自己,給別人一種信號,也扮演著環境之中的角色。

借服喻人——《紅樓夢》中的服飾,寫盡了金陵十二釵

在《紅樓夢》中作者曹雪芹通過大大小小很多的場景描寫,展現了書中400多位人物的鮮明個性,有室內環境的描寫,也有室外環境的描寫,有雪天的場景,也有雨天的場景。不同的場景曹雪芹描寫金陵十二釵人物服飾是不同的。

王熙鳳就是典型的代表,金陵十二釵當中她的服飾描寫最多,她的服飾多姿多彩,富貴華麗,曹雪芹對其服飾描寫的精彩程度讓人驚歎,不同環境下的王熙鳳有不同的服飾風采,她的第一次出場服飾華麗精彩,給人驚豔的感覺。

一個大的環境描寫,涉及的人物也較多,並且都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服飾和肖像的描寫,如何在這樣一個人物眾多複雜的環境中凸顯出王熙鳳的優越地位,和她潑辣的性格,服飾描寫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曹雪芹對王熙鳳服飾的描寫細緻入微,與眾不同,在人物眾多的環境中服飾的特殊描寫很好的突出了王熙鳳的性格。

如果說在這一大環境中王熙鳳的服飾如太陽般火熱、明亮、充滿動感與活力,那麼有靜有動,與王熙鳳形成對比的是林黛玉,她就如月亮般冷寒、明月如水、充滿靜平與安寧。

王熙鳳是直白精緻的去描寫服飾,而林篇玉是通過肖像描寫,讓讀者去感受她的氣質與氣息,在這種環境 下的服飾自然而然是超凡脫俗的,就如黛玉一樣。

二.《紅樓夢》中的語言藝術

超常搭配作為在上世紀末興起的一個理論方法,因為其獨特的觀察視角,為我們解決一些傳統語言學難題開闢了另條一捷徑。在這一理論的審視下,許多讓人尷尬的傳統語言學問題,得以迎刃而解。

《紅樓夢》中的詩詞,既繼承了我國上自《詩經》、《離騷》、《漢樂府》等古體詩的優秀思想內核又體現了唐、宋、元各時期近體詩的格律要求。同時,還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無論敘事還是抒情都得心應手。

借服喻人——《紅樓夢》中的服飾,寫盡了金陵十二釵

《紅樓夢》中的詩詞聯語作為小說的附屬,時時不忘記為小說的故事情節以 及人物刻畫服務。既有助於烘托環境,又有助於塑造性格。詩詞聯語的內容以及風格,與小說正文中環境的柳暗花明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思想特徵天然融合。

例如:賈寶玉一直是最為封建制度的批判者出現的,他反對傳統理學,憤世嫉俗, 糞土功名,追求解放,所以他的詩詞大多清新豪放,不拘一格;林黛玉從小寄人籬下,敏感多情,心思細膩,哀傷多情所以與她相關的詩詞悲觀感傷、失望孤僻。

正因為以服務小說文本為最高要求,所以無論是格律詩還是詞曲的創作過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超常搭配現象。《紅樓夢》詩詞聯語在音韻、平仄、對仗方面的超常搭配既是作者服務小說文本的創作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漢語的實際語音情況,為我們研究明清漢語作為中古漢語和現代漢語過渡時期的時代特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然而,也正是這些出人意料的超常搭配也使得《紅樓夢》詩詞聯語亮點乍閃, 精彩頻現,既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也體現了作者嫻熟的文字運用能力和過人的智慧。

三.結語

《紅樓夢》研究”進行研究漸漸進入我們的視野。紅學經過百年發展,回顧歷史《紅樓夢》研究沉澱出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相應的研究也逐漸展開,如《紅樓夢》在國外的傳播、紅學流派以及紅學史等。我們相信,這類研究有極其寬廣的領域,它將長期保持不斷髮展的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