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金陵十二釵”之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尤其是創作出了很多著名的女性人物,比如

潑辣精明的王熙鳳,弱風扶柳的林妹妹,還有那“元迎嘆惜”四姐妹,諸如此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她們的結局往往不是那麼盡如人意。林妹妹最後焚稿泣血而死,元春也在那見不得人的地方鬱鬱而終,賈迎春誤嫁了中山狼,就連一向說是命好的薛寶釵也在寶玉不知所終之後,落了個李紈年輕守寡的下場。

“金陵十二釵”之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曹雪芹

這些女性的悲劇是我們已然看見的,然而我們也不能忽略被曹公一向推崇的賈探春,筆者在這裡要說,探春這姑娘,可能是金陵十二釵裡,歸宿最好的那一位女子。

諸位看官,且聽我慢慢道來。


"見之忘俗"

什麼樣的女子,能夠得到曹公筆下林黛玉的讚美?

什麼樣的女子,還能得到同樣才華出眾的寶釵的讚譽?

縱觀《紅樓夢》,我想只有一個人,賈探春。林黛玉在賈府一見到她的時候,就用了八個字“”顧盼神飛,見之忘俗”,而寶釵也曾由衷地說“我們家裡姑娘們就算她是個頂尖兒”。

“金陵十二釵”之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林黛玉(劇照)

這兩位的稱讚顯示出了旁人眼中優秀的探春形象。沒有迎春那樣懦弱,在抄撿大觀園的時候更是站出來怒斥王善保家,還抽了這個惡僕一個嘴巴;也有著不輸王熙鳳的治家能力,曹公也是花了大筆墨寫了探春一系列針對大觀園的改革;在才情方面,也是不俗,不僅是詩社的發起者,還寫了一封讓一向厭惡俗物的寶玉都嘖嘖稱讚的“花箋”。

探春更是做到了在大觀園裡無人不稱讚。賈母心疼她,王熙鳳也覺得她很有本事,更是在休息的時候大膽放權給這個“了不起的三姑娘”,就連一向慵懶慣了的下人們都覺得這個三小姐不好對付,“誰知這三姑娘,幾件事過手後,精細處不讓鳳姐”。

探春做到了長輩放心,同輩讚譽,甚至連下人們都服氣。如果說寶釵的受人尊重,是源於她的少說話,妥妥的一副封建淑女樣,而探春這位本來不矚目的庶女,贏得大家尊重更是靠著她卓越的見識,大膽的銳意進取的精神,還有既洞悉人性,又處處體察的超凡情商。

“金陵十二釵”之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探春(劇照)

黛玉做不到這樣,她儘管曾經也在內心算了一筆小賬,覺得賈府遲早要入不敷出,但是她只能對寶玉說說。生性高潔自傲的她,只能看著所有的事情在她身邊覆水難收,她痛苦的地方在於她太聰明瞭,看得見所有不好的結局,卻遠遠不是一個行動派。寶釵是一個標準的封建淑女,儘管她足夠聰明,但是卻因為太拘泥於一團和氣,也缺少一些改變的勇氣。

而探春則不然,他是曹公寫出來的一個完美女性,既有著對於結局的敏銳洞察力,也是一個現代思維的女性,不喜歡受人擺佈,有著勇敢甚至桀驁不馴的另一面,但是在某些時候,又有著對於人性的體察。她找到了自己與那個大環境的一個平衡點,因此我說,探春是天生的改革家。


“生於末世運偏消”

探春是天生的改革家,然而她的判詞確是一派荒涼,“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這也是她一生的寫照。

“金陵十二釵”之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困擾著她的先是嫡庶之分。探春是庶出,儘管王熙鳳因為這個惋惜了這個三丫頭很久,“不是從太太肚子裡蹦出來的”,更對世界上那些只看嫡庶的人發出了自己的諷刺,但是終歸是無濟於事。

曹公慷慨的描寫了探春一系列的優秀品質,然而卻對她的親生母親和兄弟沒有什麼好話。探春的親生母親是趙姨娘,明明是“半個主子”卻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奴才”的人。賈府很少有人看得起他,內心卑劣,還請人來咒寶玉早死,並且經常做一些沒有身份的事,比如和戲子芳官爭吵,平時還不識大體,探春請寶玉幫忙捎東西,答應給他做一雙鞋,趙姨娘知道了便質問她為啥不給自己的親兄弟賈環做。

母女矛盾的爆發點是在第五十五回,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死後,當時因為是探春主家,便跑來當眾為喪葬賞銀一事跟探春通關係。探春正是當家不久,並且趙國基在賈府也並沒有什麼地位,用探春的話來說,“主子給奴才拉扯起來了”,如此不識大體,給瞭如何能服眾?並且當中託關係,也看得出來趙姨娘的愚蠢。

“金陵十二釵”之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趙姨娘(劇照)

探春見母親如此不開竅,直接和她親媽掰扯起了誰是她的舅舅。她帶著氣話說“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哪裡又冒出一個舅舅來?”。在矛盾的最後,探春更是撂下了狠話“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

一語成讖,探春最後真的出去了。

探春的“運偏消”其實還體現在賈府的日益落敗。探春做過改革,但是在抄檢大觀園之後,她可能就深刻的理解了賈府的敗落是她個人無法阻擋的了。財政入不敷出,人浮於事她不怕,她怕的是堡壘從內部攻破,然而這一切真的發生了,所以她才會悲憤地說出“這可是古人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呢!

接著她看到了自己的無力改變這一切,竟流下眼淚來。鳳姐她看不到這些,鳳姐的精明強勢固然不錯,但卻也缺乏遠見,秦可卿對她的建議其實並沒有聽進去,探春因此更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金陵十二釵”之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最好的歸宿”

探春遠嫁最後是遠嫁了,擺脫了她現在的生活環境。

這其實在文中多出有暗示,比如第五回給探春的判詞和畫,畫上有兩個人放風箏,大海上有一隻船,船中有一女子,在掩面哭泣。判詞更是“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還有第二十二回制燈謎的時候,探春做的燈謎謎底也是風箏,也有和判詞相近的意思“遊絲一斷揮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這些都很直接的表明探春其實是遠嫁的。最後她是嫁到海外做了王妃。這也應了探春之前所抽中的籤:得此籤者必得貴婿。還有眾人們的玩笑話“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這大概是探春最好的歸宿了。

在曹公心裡,我想他是難受的把自己筆下一個個鮮活的女子給寫死,比如冰雪聰明的林黛玉,還有不染世俗的妙玉以及很多人。但是曹公在面對自己塑造的最完美的一個女型角色時,他還是盡他可能安排了一個較好的結局。

“金陵十二釵”之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遠嫁的女子如果是林黛玉,我們會想到漂泊無依,孤苦伶仃,但是如果是英明果決,情商甚高的探春,遠嫁其實是給了她另一番天地。遠嫁的她,擺脫了自己身份的尷尬,不至於兩頭不討好,也擺脫了自己丑惡的母親和不成器的兄弟,她可以名正言順的以女主人的身份在自己的家裡開展一番新改革,而不是隻把自己侷限於那一方大觀園裡。

王熙鳳有賈母和自己的舅舅作為靠山,而在他們紛紛倒了之後,便一下子威信掃地,連自己的女兒都要交給劉姥姥這份善緣,而當初的探春憑著庶女的身份都能把大觀園管的僅僅有條,我們又怎麼沒有理由相信她成了女主人之後,就不會更能發揮她的卓越才幹呢?

曹公那一點可憐的心意,也就在裡面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