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寫過很多關於黛玉的文章,但從來沒有分析過,為何十二金釵之首非她莫屬。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很多人不喜她的小性子,不喜她的張狂不懂事,不喜歡她的無理取鬧。

先不說她到底知不知禮,單單她的身份和背景,便足夠支撐得起她所有的脾氣和張狂。

十二金釵之首,除了她,還真的沒有人能夠坐得住。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一、舉止不俗,外貌不凡

關於黛玉外貌和品行的描寫,書中第一次是通過賈雨村之口來描述的。

他說,自己這個女學生言行舉止另是一樣,與其他女子不同。

賈雨村真的不是簡單的壞人,在第二次為官之前,他是個有才華的好人。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成為黛玉的老師。(筆者有文章曾分析過)

所以,能夠讓有才華的人稱讚,可見黛玉的不俗。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後來,王熙鳳見了她,立馬驚呼“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

雖然有奉承的嫌疑,可瞧著賈母滿意的模樣,便知八九不離十了。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是寶玉眼中的黛玉。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寶玉是什麼人?見慣了鶯鶯燕燕的貴族公子,也是作者本人。

西施是四大美人之一,相貌自然不必說。

後來薛寶釵、史湘雲出場,作者也沒有捨得用四大美人來比喻他們,可見黛玉的外貌,就算沒有在她們之上,也必然不輸的。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二、品格才華,千里挑一

她的才華,不輸寶釵。

一首《杏簾在望》讓元妃誇讚不已,稱其是前三首之冠。

而這首詩,不過是她倉促間作給寶玉應急的。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她的思維都與常人不同,眾人所結詩社之中,她除了一次沒有奪冠,其他的都妥妥是第一。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她還懂規勸。

寶玉參禪,寶釵的反應是一把火燒掉,黛玉卻說,不該燒,讓我去問問他,保管叫他收了心思。

後來果真,短短几句便把寶玉問住。

寶玉自覺慚愧,便收了參禪的心思。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除了和寶玉鬧脾氣,她的性格是極好的。

晴雯雨夜將她鎖在門外,氣得她作出《葬花詞》那麼唯美悽婉的詩句。

可事後誤會解開,她也沒有把晴雯怎麼樣,反而讓這件事隨風而散。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海棠詩社,寶玉為她打抱不平,她反而說其他人的詩好在哪裡。

她也懂謙虛,和湘雲聯詩,看到妙玉的詩更好,她便稱自己之前賣弄了。

她待人真誠用心,香菱想要學作詩,她不僅手把手教她,還把自己珍藏的畫出重點的書給她看。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三、最被人忽略的出身

林黛玉的出身,加上前兩項,決定了十二金釵之首,非她不可。

當後天優勢都差不多,先天優勢才是決定因素。

她的母親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是賈家的千金。

她的父親,是四世列侯的林家公子,科考中探花做的是鹽政,皇帝的親信。

其他的那幾個女子,如薛寶釵是皇商之後,史湘雲是世襲公侯家的小姐,迎春探春雖然是國公之後,可到底是庶出,惜春身世成謎(曾寫過有文章分析,可自尋),真正來算出身,沒有人比得過黛玉。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林家祖上是侯爵,三代世襲,皇帝恩寵又襲一代,到了林如海,中了探花,成了皇帝親信。

單單父親這一方,便讓黛玉的身份水漲船高。

到了大觀園以後,賈母寵愛,本就讓她有資格猖狂,可她不僅沒有,反而寬厚待人,小性子也不過對著寶玉。

知世故而不世故,林黛玉的品性身份,當得起十二金釵之首

她初入賈府不過7、8歲的年紀,和寶玉本就是年輕戀人的鬧彆扭,誰還沒有個年少輕狂呢?

寶釵也想耍性子,可她的身份和年紀都不能讓她如黛玉那般任性,只能圓滑事故,去承擔自己家庭的責任,也是一種可憐。

所以,哪怕有人不喜歡黛玉,也不得不承認,猖狂性子還真的只有她能耍,十二金釵之首,也只有她能配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