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喜歡吃手的原因是什麼?

關運福


每個寶寶在2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出現吃手的動作,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就像寶寶剛出生就知道怎麼去喝奶一樣。


寶寶在這個時候還不會說話,只能是通過手和嘴來探索外界事物,吃手可以讓寶寶口腔獲得刺激,促進大腦發育。吃手也是寶寶自我安慰、緩解壓力的方法。對於寶寶來說,吃手是一件好事,媽媽可以不用刻意去阻止。我們只要能保證寶寶手指乾淨就可以了。

雖然寶寶吃手是一件好事,但媽媽也要注意寶寶的年齡,不是任何階段都是可以吃手的。


1、2歲以內的寶寶吃手我們不要去阻止,只要時刻保持寶寶的手指乾淨就行,因為這階段你越阻止,寶寶可能會更好奇手指上的味道,寶寶就會更加有意識的去吃手。


2、2歲之後吃手行為會逐漸消失,但還需要家長慢慢的去引導寶寶吃手的行為,但不能強制或者是恐嚇寶寶。當寶寶想吃手時,我們把玩具或水果遞給寶寶轉移吃手的注意力。


3、4歲之後還有吃手行為的話,需要媽媽去和寶寶溝通,講解為什麼現在不能在吃手了,也可以購買繪本,用誇張的語言和動作,讓寶寶感知到。


babycare官方


吃手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會吃收,應該沒有不吃手的孩子。還記得我女兒兩個多月大的時候,因為冬天沒有暖氣,穿的比較厚,就發現孩子一直在吃袖子,在我媽媽的提醒下,我才明白是孩子想吃手,因為穿的厚吃不上,所以只能舔衣服了。



小寶寶為什麼喜歡吃手呢?寶寶一歲前被稱為口欲期,就是說一歲前的寶寶是用嘴巴來探索世界的。大概在寶寶兩個月左右,開始吃手,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發現了新大陸,當孩子可以把手放進嘴巴的時候,是她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第一步。

不要看只是一個簡單的吃手動作,對於孩子來說,她要大腦、手、眼睛、嘴巴經過複雜的配合,才能夠把手放進嘴巴里。這代表著孩子能夠開始控制自己的身體。而吃手的動作和孩子翻身、獨坐、爬行等等成長中的一系列變化一樣重要。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知道,一歲前的孩子是通過嘴巴來認知世界的,千萬不要去阻止孩子吃手,有意的去阻止孩子吃手,就是在阻斷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除了認知世界外,小寶寶吃手還有緩解壓力,自我安慰的作用。我們經常以為小嬰兒是沒有壓力的,但是研究證明對於陌生的環境或者更換扶養人等都會導致小寶寶煩躁不安,這個時候,孩子會通過吃手來化解自己的不安。如果父母強制性的不讓小寶寶吃手,孩子的焦慮情緒不能化解,這樣的情緒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此外,孩子稍微大點開始出牙的時候,很多小寶寶通過吃手來減少長牙的不適。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嘗試用磨牙棒來代替孩子吃手。

對於小寶寶愛吃手,媽媽們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孩子保持小手手的乾淨,不要阻止孩子。大部分孩子會伴隨著年齡成長慢慢戒掉吃手,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三四歲孩子吃手,不過媽媽們可以通過引導可以幫助孩子慢慢戒掉。


豌豆媽媽育兒


這是正常現象的,家長千萬不要制止,之前我一個做早教的朋友推薦我看孫瑞雪的書,捕捉兒童敏感期,嬰兒來到這個世上,最開始是通過口來認識這個世界,就是所謂的口欲期,啃小手也就是在認識自己的一個階段,我發現剛開始他會吃整個小手,後來隨著手指的慢慢的靈活,他會將幾根小手指放嘴裡,最後更靈活的時候,他會只吃一根手指,吃的可帶勁了😄😄

這裡注意的是寶媽和家人千萬不要阻止孩子的這一認知階段,認為吃手不衛生,不是好習慣什麼的。孩子只有度過了這一階段,稍微大點才不會去吃手。我們只要保證小孩的小手乾淨就行,讓他吃個夠吧!


靈靈孫小妹


首先看看寶寶現在有多大,我家寶貝從3個月開始吃手指一直到2歲,手指都吃泛漲了,這期間試過很多辦法都沒有改正過來,結果2歲多的時候自己借掉了,所以不用太在意,隨著年齡和周圍的變化,一切都會變得,所以放心吧。


小林子


不但嬰兒喜歡吃手,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就有吸吮手指的現象,這說明人類在胚胎時期就能夠通過吸吮手指給自己帶來身心愉悅。出生後嬰兒吸吮自己的手指、腳趾或衣袖、玩具等等來滿足自己吸吮的慾望。



根據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的觀點來看,嬰兒吃手是因為吃手可以刺激嬰兒敏感的口腔黏膜,從而獲得莫種意義上的快感。

嬰兒吃手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是出至本能。它可以給嬰兒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

1:獲得安全感,取代媽媽的乳頭。當媽媽不在身邊不給孩子提供乳頭的時候,孩子可以通過吮吸自己的手指獲得安慰。增加安全感。

2:大腦與手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當孩子在吮吸的時候,大腦不停地調整手與口唇的配合程度,在經歷了艱難的過程之後,孩子才能夠達成目標。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孩子卻經歷了複雜的大腦工作機制才能夠得以完成。

3: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發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孩子會通過吸吮手指來調節自己的心理。比如父母吵架,進幼兒園。

4: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

孩子在睡前最容易出現吃手指的情況,這是因為孩子通過吃手指將自己的心境進行調整,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然後安然入睡。我們成年人在睡前往往都有自己調節心境的方式:躺在床上看一本雜誌、喝一杯清茶、看看報紙、聽點輕音樂、聊聊天等,這些行為都是我們睡前的準備,孩子也有自己睡前的準備,所以,允許孩子在睡前吃手指是人性而明智的做法。


5:性感覺得到發展

嬰兒吸吮自己的手指、腳趾,或者將整個小拳頭放入口中攪和,伴隨這些行為,孩子出現臉部皮膚和身體皮膚髮紅、興奮、握拳和全身緊張感,這種全身心的欣快感是個體成熟的性快感的組成部分。

以上回答參考了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一


郭郭親子


嬰兒吃手的真相,關鍵在於口,而不在於手

1、嬰兒時期還沒有具備獨立行動活動能力,按照弗洛伊德心理學理論,認為嬰兒的口是他們探索和感受世界的中心和興趣所在。

2、在飢餓時通過吃母乳和奶粉吃用口來滿足心理和生理需要。

3、當寶寶不舒服或者開心或者不開心往往通過嘴巴發聲來表達情緒。

4、他們通常把手指和玩具放在嘴巴里舔舔,是尋求內心安全感。但您把手指從他口中拿出,他又不自覺又放在口中。

5、通過口來區分別人與自我,也強調自我意識。

能否改變嬰兒吃手習慣

1、其實如很多家長所說,把他的小手從嘴裡拿出來還會放進去,所以強迫寶寶按照父母意願做是徒勞的。

2、這種行為方式提示寶寶進入新的發育階段,而不是寶寶故意把手放在嘴裡。

3、但家長遇到這樣現象不要大驚小怪,頻繁阻擋,反而導致寶寶情緒不滿。

4、增加寶寶洗手次數,減少感染性疾病發生,避免病從口入。

5、不懂緣由的家長會打寶寶小手,或者在指頭上塗了辣雞,醋,酸的東西,減少寶寶把手放在口中,非常不人性。

6、其實等到寶寶過了口欲期,到了肛欲期,會自然而然不會再把手放在口中。

總之,只有家長懂得嬰兒心理發育的過程,才能懂得寶寶吃手背後的真相,理性科學引導,如果通過不人性或者強迫的手段來達到阻止嬰兒特有階段的行為方式,會影響到寶寶情緒和心理的正常發育。(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關關於嬰兒吃手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贊同寶寶吃手,吃手是寶寶正常的現象,二是不贊同寶寶吃手,因為寶寶的手比較髒,不衛生,還會導致孩子戒不了。我家孩子爺爺就特別不贊同寶寶吃手,看見寶寶出手就會給拿出來,而且還會叮囑我們把寶寶手拿出來。

事實上了解嬰兒吃手背後的原因,對待寶寶吃手就不會過分緊張了。



寶寶喜歡吃手的原因

學習探索的過程

我們知道剛出生的嬰兒小手是握著的,一到兩個月後才開始慢慢打開。3個後會嘗試著握東西,然後拿到眼前或者是把東西放到嘴邊,對寶寶來說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也是寶寶學習成長的過程。

嬰兒手裡拿一個玩具從眼前劃過,看見它,或者把拳頭放進嘴裡,是寶寶手眼協調的證明,尤其是寶寶能夠把一個或者兩個任何組合的手指頭放進嘴裡,說明寶寶發育良好。

玩耍,打發時間

寶寶的各種能力都是有限的,開始的時候只能躺在那裡看一章模模糊糊黑白的人臉和周圍的物體。慢慢的能夠坐起來豎著看周圍的世界,四個月以後視覺發育完善,此時吃手是寶寶的自主行為。有的東西拿不起來,有的東西夠不到,只有自己的小手可以讓自己隨便處置只好吃手打發時間

當然用手吃各種感興趣的東西也可以讓寶寶獲得安全感。



牙齦癢癢,長牙齒

四個月或者六個月以後有的寶寶開始長牙齒,這時候他們的牙齦是很癢癢的,可以通過吃手來緩解牙齦的不適。

寶寶一邊吃一邊流哈喇子

如果寶寶愛吃手的話,我們要勤給寶寶洗手,保持衛生。 通常情況,3、4個月的寶寶開始吮吸手指,2歲後逐漸減退、消失。 因此,當發現寶寶吃手時,家長不要過分干涉。順其自然,否則會給寶寶帶來粗糧王影響。還有, 如果寶寶是頑固性過度吮吸手指,或4歲以後還有吮吸手指的習慣,那我們就需要注意了。




瀟常媽咪


我家寶寶吃手、吃書,吃各種她第一次拿到的東西,家裡的老人簡直要崩潰了,我說她們在探索世界,換來無數白眼兒哈哈,不過15個月之後基本就消失了。

寶寶喜歡吃手的原因,我觀察了一下有如下幾方面:

1.口欲期

寶寶從出生,第一個可以使用的就是嘴,他們用嘴吃奶,用嘴來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隨著他們能用來體驗的身體各部位越來越靈活,比如手開始能抓住東西,腳開始能走路,那麼用口來探索的方式也會逐漸弱化。

想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人為的過多幹預孩子吃手這個行為,如果沒有幫他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比如總是嚴厲呵斥等可能會更加延長這種現象,甚至很多成年人啃指甲等這都跟口欲期有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洗乾淨他的小手,讓他愉快的品嚐起來吧哈哈。

2.出牙

寶寶在出牙的階段會引起牙齦不適,也會經常用手去摳嘴,一般是家長覺得寶寶已經有一個階段不怎麼吃手了,突然又開始,還伴隨著流口水,這時候可能寶寶要出牙咯哈。

我們只需要給寶寶提供一些柔軟的牙膠即可,還有經常玩耍的玩具每天記得清洗一遍哈。

3.獲得安撫

我家寶寶記得從3-4個月的時候開始,每次睡覺前都要吃著手才會睡,但是她們吃著手就可以自主入睡,像裹奶嘴一樣,自己給自己安撫,一直持續了有差不多半年的時間。沒有特別干預過,後來自己就不吃了哈。

寶寶們長大總是會經歷一個過程,回頭看看當時覺得很嚴重,甚至接受不了的事情,現在看來也沒什麼哈哈。比如一歲之後會走了,去外面就要撿亂七八糟的垃圾,還會吃土等等,突然有一天你就發現他們完全不會再有那種情況了,長大就在一瞬間,珍惜孩子的每個階段,享受當下。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哦哈。

帥帥育兒


嬰兒總是吃他們的手是怎麼回事?嬰兒首先通過嘴瞭解世界,對於大腦尚未完全發育的嬰兒來說,手只是外在的東西,不是他們自己身體的器官。所以嬰兒經常用嘴巴吃他們的手,啃玩具,咬他們的衣服。寶寶怎麼老是吃手?

1、對於2-3個月大的嬰兒來說,吃手標誌著他們心理發展的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手眼協調的早期階段,這是智力發展的標誌。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稱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本階段。吃手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

2、2-3個月的嬰兒處於唇部愉悅期。如果吸吮的需要不滿足,就會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當他們長大後,他們容易咬指甲,吸菸和其他壞習慣,甚至容易脾氣暴躁,心理焦慮,缺乏信任的人和其他現象。

3、家長若能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緊張時,吃手會鎮靜寶寶的情緒。有的寶寶在淺睡狀態時,會用吮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

4、總之,吃手是嬰兒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是嬰兒自我安慰的一種健康方式。在正常發育中,寶寶不會養成吃手的習慣,父母不必擔心,也不要試圖阻止。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大多數的嬰兒3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吃手,這是普遍現象,原因有以下幾個:

1、正常的生理反射

吸吮是嬰幼兒的天性,當沒在喝奶的時候,寶寶用手摸到自己的臉頰或嘴唇,下一秒把手放進去吸吮兩下,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反射。

2、手部動作發育的信號

通過嘴來認識世界,嬰兒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手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以為手是屬於外界的東西,於是會把手放進嘴裡探索一番,這是探尋世界的一種方式,等寶寶月齡在大一些,你會發現他經常會把雙手放在眼前看來看去,時而兩隻手握在一起,時而兩隻手互相拍來拍去,時而五根手指張開,像要抓住些什麼東西,這其實是嬰兒動作發育進步的表現。

3、自我安慰的方式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單純把生理反射變弱,吃手變為一種獲取快樂、安全感的方式,就像很多成人,心情焦慮緊張時,無意識的會啃咬自己的指甲。

4、長牙期間牙齦不適

如果寶寶在開始長牙,乳牙萌發,為了減輕牙齦的腫脹,這時寶寶就喜歡啃手指,摩擦牙床,來減輕牙癢和疼痛。

通常情況下,3~4個月的寶寶開始吮吸手指,7~8月達到高峰期,隨著嬰幼兒的動作發育,活動範圍逐漸增大,興趣增多,2歲後吃手的行為會逐漸減退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