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之谜”专家悬赏求解,结果老农一语道破

  • 据《太平御览》中描述: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

悬棺广为分布,专家学者不得其解

国地大物博,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着其自身的风俗特色。而有一种风俗是人在死后要安置于悬棺内。悬棺属于崖葬的一种,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

近千年来,悬棺一直都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因为其年代久远,至今早已无古书记载,因此人们只能通过推理的方法来判断。

悬棺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自古以来,采取这种葬俗的人都显得非常的神秘。它曾分布于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已知有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以及四川等,一共13个省区,而内蒙古阿尔山市也被传出存在悬棺。此外,在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南部岛屿上也有发现。

专家学者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这悬棺之迷究竟是神秘的术法,还是精巧的机关?在悬崖峭壁上是如何放置悬棺的,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更是让许许多多的学者想要一探究竟。

悬棺之迷让多少学者为此神魂颠倒,最终一个不起眼的老农一语道破,众人才恍然大悟!

悬棺由来已久,是当地根据实际形成的葬式

据吴沈莹所写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中记载:“父母死亡,杀犬祭之,作四方函以盛尸。饮酒歌舞毕,仍悬着高山岩石之间,不埋土中作冢也。”

悬棺就是当时一个时期的人们,为了对死去老者的安置,但是又有两个顾虑,一是怕山林中的野兽对死者骚挠;二是因为当时处处的丛林处处茂密,无法制作路标性的记忆标志。

为此,当时人们只好将死者的棺木,安置在悬崖陡壁形成的大小适中的,自然风化雨水浪打腐蚀的溶洞中。

“悬棺之谜”专家悬赏求解,结果老农一语道破


悬棺内部曝光,但如何搬运仍是千古之谜

单江西龙虎山悬棺来说,在沿着卢溪河顺流而下,两岸的千尺绝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而龙虎山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在洞里面藏着无字天书以及金银财宝。

但是,由于这些洞穴都在距离水面20米到100米的悬崖峭壁上,因此人们无法上去看个究竟。后来,在专业道具以及当地人的帮助下,洞里的秘密才露出端倪。

根据悬棺中诸多的陪葬品,考古队判断13号洞悬棺的主人,是古代的百越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以及龙虎山一带。

当时,考古队一共发掘了18具棺木,这些棺木都是由独根的楠木制成的,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种样式,其中,大的有一千多斤重,而最轻的也有300多斤重。

令专家们疑惑的是,放置悬棺的地方,上至峰顶、下距水面或者空谷,全部都有数十米甚至一百多米,并且,上下左右都是异常陡峭的石壁!一直以来,悬棺都被包裹在重重迷雾之后,古人究竟是如何把几百斤重的棺木,放到悬崖峭壁之上的,始终是千古之谜。

为了揭开真相,专家们悬赏40万求民间各路大神给予解答,直到最后,悬棺之谜被当地老农一语道破。

“悬棺之谜”专家悬赏求解,结果老农一语道破


老农有特殊装备,与记载内容相近引起轰动

在悬赏无效,多处求证无解后,专家们专门召集了许许多多这方面的研究者,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在民间走访请教民间人士。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小组终于在一位世代居住在龙虎山的老农口中,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根据老农的提示的“咕噜”,专家们造出了一套装备,这套装备就类似于现代的定滑轮,而在这套''咕噜''的帮助下,专家们成功的把几百斤的东西,通过吊起来的方式放在了洞里,这也跟史料中记载的从山顶悬下的方式相符合。

据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五溪蛮父母死……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大柩,弥高者以为至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岩穴间,高者绝地千尺,或临大河,不施蔽盖。”

一时间,大家都以为这就是困扰大家许久的“悬棺”的秘密,这个实验的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问题再次出现,专家无法确定答案

然而不久之后,专家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浮现出来。如果是运用滑轮的话,肯定会在山顶留下痕迹,而这大大小小几百个棺木,专家并没有在山顶找到任何痕迹,就算是多年雨水的冲刷,也不可能将他们的痕迹都抹去,并且当时也没用能够承载如此重量的绳索。

难道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有着比现在更加先进的技术?能够不用滑轮就能够让重达百斤的棺木飞进去?还是有了更加好的材料,能够不留下痕迹的让滑轮运行?专家们无法确定答案。

“悬棺之谜”专家悬赏求解,结果老农一语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