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派去印度住半年,不到半年就回国?袁隆平此举为何?


近几年印度取得一项新成绩,那就是正式取代泰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 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袁隆平,印度的粮食产量只有中国的一半。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都十分受限,人口多但是粮食产量却很少。粮食产量问题在当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 直到1973年,袁隆平团队研发出了“杂交水稻”,稻米开始增产,直接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短缺的困难。

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注意到了杂交水稻的可研究性和可推广性,多次与我国的农业部进行交涉,并承诺为袁隆平提供最高的外宾待遇。 经过协商,袁隆平被派往印度,为当地提供先进的培育杂交水稻技术。 联合国给出的条件着实令人羡慕,他们承诺每个月支付袁隆平工资15000美元,并提供五星级宾馆的优越住宿环境。在90年代,我国城镇职工的平均月工资不过是150元而已。

袁隆平此次出差的时间规定为3-6个月。在印度,袁隆平工作态度认真负责,通过考察隧道网络中心实验基地以及稻苗材料,提出了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同时培育出比照增产15%-30%的杂交组合水稻,为其进一步确立印度“发展与利用杂交水稻技术”项目奠定了基础。 但出乎意料的是,袁隆平在印度待了三个星期后便向国家提交回国申请。 这件事一传到联合国和印度那里,他们纷纷派人前来劝说,并试图用更高待遇来挽留。


但是袁隆平态度坚定,坚决要回到自己的祖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只过了3个礼拜袁隆平就突然要回国呢? 事实上,袁隆平此次去印度只花了20多天的时间就把3-6个月里需要完成的任务干完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袁隆平觉得没有再留在印度的必要了。 另外一边,袁隆平心系祖国,就在他去印度后几天,国内杂交水稻“两系法”项目出现研究困难,袁隆平对此十分着急,所以很快就回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