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川崎广人的微博有28万的粉丝了。这位2013年只身来到中国宣传循环农业,差点连落脚地也找不着的日本老头,在河北的小刘固农场,总算渐渐的做出点成绩,甚至开始成为一名“网红循环农业专家”“堆粪专家”了。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GQ杂志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成为“网红”后有什么感受?川崎广人用口音不太正,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的中国话回答“我不喜欢,他们看我像看动物园里的动物。”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小刘固农场来找川崎谈交流与合作。最近就又有一位省城来的退休农业记者,建议把川崎广人打造成“中国堆肥之父”。

他教川崎如何给农场重新包装做公众号,开淘宝店,让农场名声大噪。“你要是在“农业专家”后面再额外加一条——川崎广人是日本共产党,我有个新闻敏感性,这文章一定会爆炸。多挖掘新闻热点,炒火了,才能有关注和销量。”

无休止的访客和反复做同类报道的媒体,渐渐的让川崎产生了厌烦。可是,不能否认,这些关注与吹捧,渐渐的也让川崎有了一丝的“膨胀”与“迷失”。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GQ杂志

一部关于川崎的纪录片中,记者问他远离家庭到中国农村的缘由时,川崎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后还说句,“可是我走了,中国农村怎么办呢”。

这句话犹如惊天霹雳,在网友中炸开了锅。网友开始一边抨击这位日本人的自大,一边不断“爆料”他的黑料。小刘固农场的学员爆料川崎的种植业专业知识不够;网友扒皮川崎的硕士学位只是农业经济学的,来中国前只是日本农作公司的企划部工作,并非技术人员。他传授的日本堆肥技术也只是网上自学......

许多买了小刘固农场产的西红柿,到手后发现口感不行,进行曝光吐槽的人,更是将川崎广人不断拉入负面舆论的深潭中。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这位头发花白,今年74岁的老人,大概从未想到,一生普通无波澜的自己,晚年会在异国他乡卷入这样一场舆论风波之中。而要评价川崎广人,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我们也要绕到2009年,他与中国农村结缘的开始,看看他背后的故事......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GQ杂志

一、余生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2009年,川崎广人60岁迎来了退休。也是在那年,川崎碰到了来自中国山东的一位大学老师,邀请他到山东大学探讨农业合作社等议题。在去山东农村考察的路上,他发现中国农村仍然在使用生粪。这让川崎非常吃惊,因为生粪非常臭,而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很容易引发病害虫。日本两百年前就不用生粪了。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接下来,他了解到中国的有机肥只占了总体的20%,剩下来80%都在使用化肥。相比之下,日本的有机肥料占比是76%(包括堆肥、物理肥料等),化肥只有24%。

“使用化肥农药的土地,就像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短时间立竿见影,长期则会使得土壤板结,贻害无穷。”川崎受采访时说道。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GQ杂志

那时,川崎就有一种想法,就是想自己来中国,帮助解决这些农业问题。在自己余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妻子拉住他说,孩子读书的贷款还未还清。他于是答应留在日本还完贷款再出发,而这段时间里,他还努力自学汉语,在网上学习日本的堆肥技术。

直到2013年,川崎才带着自学的有机栽培,日本农业堆肥和循环农业技术来到中国,开始完全不同的一段生命经历。

二、迎接他的是无尽的困难与阻碍

川崎满心干劲带着自己所学来到中国时,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夹道相迎,而是脏乱的乡村厕所,不理解不听话的农民与找不到收留他的农场的困境。

刚来中国那几年,川崎广人被农村厕所吓怕了。为了少去厕所,他就逼迫自己少吃少排泄,胃口渐渐饿小了。到最后一顿饭最多只能吃一碗。

除了这个,川崎还发现“农民与农场主都不听我的,所以我感觉到自己需要去证明做循环农业能增加收入的必然性,我就开始想去什么地方的农场亲身实践。”

“可我一直在中国跑,钱也用完了,精疲力竭,完全没有未来可言。靠着一口气,我觉得没有任何成果,就这么回日本可不行,于是再不断坚持”。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GQ杂志

并且2013年川崎广人是拿着旅游签证来的中国,每隔几个月必须出境一次续签。有一次,因为天气原因,他到达香港时,签证已经过期一天。当时,他只能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香港海关,“非常可怜”。

“现在回想起来那件事情,还是很难受。60多岁了,头发白了,又没钱不会说中文。一个人在香港,回想自己的辛苦,却又感觉什么都没做成。受挫极了。”

2014年初,再一次到深圳准备出境时,川崎广人的情绪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他坐在酒店日料店内,猜测每一个经过的路人是不是日本人,他太想找个同乡说话了。

很快,他发现了一个西装革履的老年人,主动走过去问:你是日本人吗?我可以跟你一起吃饭吗?对方同意了。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对面的日本老先生在香港做咨询师,对他的经历很惊奇——在中国工作20年了,咨询师只在一线大城市见过同胞,从未听说有在农村工作的日本人。

半个多月后,当川崎广人续签受阻,必须离开时,突然收到邮件,咨询师推荐了一家河南洛阳的农场,正是这家农场,把川崎广人介绍到了小刘固农场。也正是在小刘固农场,川崎广人迎来了自己命运的转机。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GQ杂志

三、他成了农业乌托邦中的臆想者

来到小刘固农场,川崎广人依旧默默无闻的推广他的日本的循环农业、堆肥技术等。却措不及防,在2015年,他的“日本堆肥专家”的名号传播开来。不过谁都想不到,川崎的出名不是因为农业而是因为一名被家暴的乡村妇女。

那年秋天,一位被丈夫家暴的妇女跑到农场避难,狂躁的丈夫冲进来,砸了电脑、电话、打印机,还扬言要打川崎。川崎广人被吓得深夜听到狗叫都会惊醒,他在微博上求助:“中国农村女人被法律保护吗?”

川崎广人的微博此前写了一年多,只有三四百粉丝,这条日本老人为受家暴农村妇女求助的微博突然被疯转了6000多次。川崎的粉丝暴涨,紧接着,媒体来了,再接着,想学堆肥的人也来了。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GQ杂志

有年夏天,川崎受邀外出交流教学。那天下午天气非常的闷热,电风扇徒劳地搅动着空气,听课的人昏昏欲睡。川崎广人的中文是从退休后开始学的,语速慢,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前排有个中年男人,一直发出响亮的咳痰的声音,川崎每次都循声望去,但什么都没有说。

“循环农业”、“有机肥栽培”反复出现,这是川崎广人说得最快、最顺的两个中文词汇。他认真地念完了PPT,这些理念和数据中,没有具体的中国改造案例。

有人问,抗生素怎么处理?中国的养殖业都在用抗生素,残留在粪便里,堆肥能降解掉吗?

川崎没有这个数据,他想了想,告诉大家,“抗生素在日本是严令禁止的”。他建议使用乐科提,就是他送给童军的这包乳酸菌,每包价值500元,以1︰200的比例跟米糠搅拌,能提高鸡雏的免疫力,这样就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了。

然而,台下的所有员工都知道,没有人会用这种高价的乳酸菌:他们知道的养殖鸡40天就出栏,白天黑夜地照强光,鸡骨头都是脆的。中国也禁止使用抗生素,可不靠违禁抗生素、激素吊着那口气,那些速生鸡怎么可能活着卖出去?

提问者笑了,没有再说话。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2013年至今,川崎广人像个布道者,希望把日本的循环农业、堆肥技术,以及不随地吐痰、不白天喝酒、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蹲着(“那是大便的姿势”)等规矩,都引进到中国农村。他的固执、一根筋,引发了种种啼笑皆非的文化碰撞。然而真正使用他堆肥技术的人,至今几乎没有。

人川崎总是抱怨,全国很多农场都邀请他讲课,真正合作的寥寥无几。们憧憬川崎广人描述的农业乌托邦,佩服他堂吉诃德式的努力,却很少提醒他,这些理念与中国现实的巨大落差。川崎广人在日本、在河南农村,都是一个异乡人。

四、引起争议与质疑

“我不懂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不能恒久,不能忍耐,我一个70岁的老人语言不通,生活不便,(有时甚至)遭受欺骗,困难比他们多得多,我都能忍耐。”在大棚干活的川崎边说边失望地摇了摇头。

小刘固农场的学员流动率的确很高,今年有个新纪录——一个北京来的男生,午饭时来的,午睡时就溜走了,前后不到20分钟。现在农场的十几位年轻人,都是今年的新人,他们已经过了对川崎绝对崇拜的粉丝阶段,把老人看成堂吉诃德,选择性忽视他的决定。

从事IT行业工作的杨荣曾在小刘固农场待过两三周,当被问及为何离开,“脱产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难,学费也比较贵,一年两万。坦白讲,比较难以判断有没有帮助才走的。”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与川崎在网络上有过来往的一位无锡的农场主陈大立则认为,这种失望实属正常,“在日本堆肥技术很普遍,川崎也是自学和摸索,不能说是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季也在采访中称:“他年纪很大,还来中国推广堆肥,值得敬佩,但他只是一介农民,不能代表堆肥行业。”

农业大学肥料专业毕业的一名学员也发现过这类问题,这个学员在农场过了一个冬天,晚上只有一张电热毯,睡醒头顶是冰的,一起床,就往大棚跑,那里更暖和。他渐渐发现,川崎总是讲理念,很少讲植物营养学的专业知识。

工作半年后,一次感冒时,川崎广人坚持说他是体内硝酸盐过多,“那种小太阳的、嗷嗷叫的状态”终于消失了。他没等到去日本研修的机会,跳槽去了省内一家更现代化的农场,“老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还年轻,我还是想学一些咱们中国更先进的东西。”

日本犟老头扎根中国农业,却被讽刺为堂吉诃德,背后故事令人唏嘘

五、后续

如今的川崎广人被检出有肺癌,但他立下遗嘱要死在中国并葬在中国。川崎广人一度被广大网友捧上“神坛”,现在又开始被质疑,甚至比喻为唐吉坷德,或者乌托邦臆想者。可是,不得不承认,至始至终,他都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且脚踏实地做着。

堆肥技术的推广实施,是中国农业农产品提高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不是说没人做。但是认真严格在做的,除了一些供应国外市场的农场外,较少人实施。而川崎广人认真踏实的做事态度和风格,也是现在农业特别需要的。

也许,他的确不是非常专业,也有许多技术上的瑕疵。可是,瑕不掩瑜,这位老人值得我们的尊重。

公众号:最农公社,最农控股董事长蓝翔以天下健康为己任,从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坚持的新农业事业。以互联网+农业+金融+小镇的方式,以大旅游、大健康、大农业、大数据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农业产业链的资源,打造中国农业第一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