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嚴管會導致膽子小嗎?

用戶1210665281334


我們先來分析下孩子膽小的原因

1、動輒訓斥

  有些家長非常嚴厲,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孩子稍有差錯,或稍有不順眼之處,動輒大聲訓斥,嚴厲批評,甚至採用武力進行懲罰;有些家長對孩子管得很緊很緊,不允許他們有半點自由,一舉一動都得經過同意方可。膽量的形成與孩子從小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有著一定的關係。家長什麼事都管得緊緊的,不給孩子一點自由,不準孩子越雷池半步,不準孩子有一點點差錯,這等於剝奪了他們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孩子怎麼會膽大呢?

  2、過分驕縱

  導致孩子膽子小除了家長的過於嚴厲之外還與過分驕縱有關,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出現驕縱的情況更是多件,家長們的過分寵溺也是造成孩子膽子小的情況,家長什麼都不捨得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去感受終究會將孩子推向膽小的懸崖。

嚴管在某種程度上會讓孩子膽小小一些,那怎麼辦呢?

1、創造條件,擴大孩子的接觸範圍

  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廣泛接觸社會,引導孩子與其他人接觸,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遊戲、購物、接待客人等活動中去。對不敢去找別人玩的孩子,可先帶他觀看別的小朋友遊戲,當他被別人的歡樂情緒感染時,請別的小朋友來邀請他,並鼓勵他積極參與。

  2、培養自信

  孩子膽子小多半是因為孩子缺乏自信造成的,所以為了可以讓孩子擺脫膽小的困擾家長們應該想辦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孩子做成功某件事情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打擊,這樣的話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從而改善孩子膽子小的症狀。

  3、加強兒童心理承受能力的訓練

  爸媽們可以與寶寶共同體驗失敗,如與孩子真切地談談過去的失敗經歷與體會,或與他一起參加角逐活動,共享成功與失敗。同時可以訓練孩子“負重”,即讓孩子承擔一些有難度的任務,努力就能完成,可以得到肯定與讚揚,不努力就會失敗,就會受到批評和責罰。

  4、不要當眾指責、羞辱孩子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膽怯和退縮。當孩子不肯叫人時,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強迫他叫,也不要說“人都不會叫,是個啞巴”等責罵和羞辱的話,而應當等客人離去後再耐心教育和鼓勵孩子。




老萬哥數學課堂


有的家長覺得自家的娃膽子似乎特別的小,孩子即便上了小學之後,有什麼事兒還是喜歡躲在家長的身後,幾乎什麼都怕,如果是小女孩兒還可以理解,有的家長表示,自己家的男寶有的時候也是這樣,比女孩子還軟弱,其實孩子膽子小和大人的教育方式不當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上幼兒園天天哭,只因媽媽過度保護

小姜的兒子今年四歲,小姜決定讓孩子上幼兒園,小姜是個全職媽媽,平時對孩子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的,小姜現在還和孩子睡在一張床上,因為孩子不敢一個人睡,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小姜就囑咐老師一定要多照顧自己家的孩子,還給老師列出清單,上面寫滿了孩子都怕什麼,這讓老師很是為難。孩子放學回家,有的時候發現孩子的眼睛總是腫著的,小姜就找老師,老師表示,孩子被小姜保護的太過了,所以在學校睡覺哭,和小朋友鬧不愉快也哭,甚至尿褲子了沒人責怪他也哭,小姜這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

家長的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膽子越來越小

1. 家長動不動就暴躁

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如果家長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孩子的小心臟是很容易被嚇到的,在家長這樣長期影響下孩子的膽子會越來越小,很容易被欺負,暴躁的父母很很容易培養出軟弱的孩子。

2. 家長無形中強化恐懼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聽從管教,總是喜歡誇大事實,把某種東西說的特別恐怖,用這種嚇唬孩子的方式管教孩子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經常說謊嚇唬孩子,只會讓孩子對什麼都感到害怕,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家長口中什麼是不可怕的了。

3.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

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對家裡的孩子永遠的不撒手,當然帶孩子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識,但是過度緊張和敏感,只會讓孩子長在溫室裡,什麼都不敢嘗試,對世界充滿恐懼和未知,對家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不要動不動就誇大事實,也不要過度保護,有些事情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對,家長事事插手只會害了孩子。





樹人育兒圈


我個人就是一個比較膽小的女生,就我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歷,我總結孩子膽小原因如下:

1、父母愛發脾氣的孩子容易膽小。我爸爸經常愛發脾氣,特別是做完農活回家,如果看到我們在玩就會不高興。記得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在玩石子,爸爸幹完活回來我們還在玩,他就把瓶子裡不要的水倒在我們面前,我們就不敢玩了。

2、有哥哥姐姐管著的。如果有哥哥姐姐,並且他們對你並沒有那麼友善,也會膽子小。記得我小時候喜歡唱歌,每次唱歌,姐姐就說我唱的不好聽,後來都不敢唱歌了。

所以,孩子嚴管並不一定就膽子小,只要父母把道理講清楚,孩子就會明白,最怕的就是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一頓吼,對孩子嚴格規定,還不講道理,如果孩子不聽就打罵,這樣嚴管出來的孩子才會不自信、膽小。

對孩子嚴管不要緊,古代家風嚴的孩子都很有出息,關鍵是父母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不可一味要求孩子按自己意願去做,並且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春意綿綿桃花開



大聰吖


我覺得是!我家老大就是個例子!小時候什麼都得按我的意願來,得聽我的話,不聽話就揍!現在十二週歲,一點主見也沒有,說話都不敢大聲,不敢看人的眼睛……想想以前就覺得好恨自己!孩子不能溺愛也不能管傻了,還有一點,女人生孩子不要生的太早了,太早心智不成熟,自己還是孩子,怎麼懂得如何養孩子


懷念那些年少時光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

管理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打不行,罵更不行。長期嚴管孩子還會導致形成自卑等不好的心裡作用,膽子還會變小受影響。那就嚴慈相濟吧,需要父母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做好孩子的管理。

1、嚴管孩子會影響膽量、主見

父母嚴管孩子,如果一味的嚴厲管教,通過打罵來管理孩子,這樣導致的後果不只會膽量變小,還會影響今後處理問題的膽怯。因為他害怕被別人吼罵,害怕被別人說道,即使自己說的是對的,也不會輕易發言;

2、嚴管孩子會產生自卑心裡

嚴管孩子還會對其心裡產生影響,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卑的心裡。因為在父母眼裡,做任何事都會被嚴格“管制”,做任何事都需要父母同意。隨著時間推移,孩子會出現做任何事都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獨立做事的能力以及獨立的良好習慣。反過來講,也就是導致孩子一直處在“嚴厲的溫室保護”之下。

3、結束語

父母管教孩子太嚴厲,會讓孩子處在一個“嚴厲溫室的保護”,不僅導致孩子膽量變小,而且還會產生自卑心理,性格不獨立,做事膽怯,做事沒主見等一些負面影響。

嚴管教育值得父母反思,嚴慈相濟的教育值得更多父母來深思,管教孩子是一門大學問。


平凡練家人


對於孩子的管理,一直是班主任老師最頭疼的問題。在學校這些年,我見過很多不同的管理方式。

嚴加管教是班主任老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教育方式。那麼這種方式會導致孩子膽小嗎?


一般而言,如果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非常嚴格,那這個班的學生通常比較聽話。一些原本喜歡調皮搗蛋的學生行為會有所收斂,那些性格本身就內向的學生會更加內向,少言寡語,不敢表現自己。從這方面來說,嚴格的管理方式弊端是很大的。特別是對於一些男孩子,長此以往他會變得懦弱膽小,缺少男生的陽剛之氣,最終導致他不自信,也許一輩子就毀了。

有些孩子在遇到非常嚴格的老師時不敢不聽話,一旦脫離了這個環境就迅速反彈,導致他更加叛逆。這樣的例子也很多。心理學上“超限效應”就是這個意思。它是指由於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但是,聰明的班主任老師不會一味的打壓學生。他們會利用羅森塔爾效應管理學生

羅森塔爾教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我看到很多班主任很嚴格,但是班級管理非常好,無論是班風還是學風,都很優秀。原因就在於老師嚴慈相濟。他們會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這樣的方法非常管用,既能讓班上的學生乖乖聽話,又不會泯滅孩子的天性,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關注我,頭條主頁有更多教育乾貨!


鄒智明微課堂


孩子嚴管會導致膽小?

那得看你是怎麼個"嚴"法。

若"嚴"之有理。孩子不但不會膽小,而且還會更堅毅,更勇敢。

"嚴",就是為孩子的言語、行為制訂法度。那些話該說,那些話不該說,那些事情該做,那些事情不該做,為孩子劃出一條具體的線。這條線不能以家長的好惡來定,它必須符合公理,符合孩子成長和教育的規律,符合孩子成長為一個有做為的人的需要。

該說的,鼓勵孩子大膽說,說好。該做的,支持孩子放開膽子做,讓孩子在做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鼓勵孩子張揚個性,提示和指導孩子獨立地把事情做好。讓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孩子逐步變得勤動手,善思考,自主、堅強、果敢。

凡是不該說,不該做的,不能越雷池半步。讓孩子自小養成說話辦事講規矩,不失原則的好習慣。這就是所說的"嚴"。

若"嚴"之無理,所謂的"嚴",只是讓孩子對大人言聽計從,凡事不容分辯,大人說對,孩子絕對不能說錯。大人說向東,孩子絕對不能向西。若是這麼個嚴法兒,那孩子只能在"嚴"之下形成唯唯諾諾的性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遇事無主見,膽小怕事那是必然的。

因此教育孩子不能以家長的脾氣說事。要寬嚴相濟,該寬的,一定放開,讓孩子大膽做。該嚴的,就一定守住底線,規範做事規範做人。


天涼好個秋A


不知道您所說的“嚴管”之“嚴”具體含義是什麼?在我看來,“嚴”包含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對孩子“嚴厲”,孩子無論說什麼、想什麼,只要不符合大人的心願和想法,一概給予否定;孩子犯了錯,不問青紅皂白,非打既罵。用這種嚴厲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僅會導致孩子膽小,而且會導致孩子做事沒有主見,人云亦云,性格自卑,做人唯唯諾諾,將來成就不了什麼大事。

既然這種“嚴厲”的管教方式會讓孩子變的膽小、沒主見,那麼是不是為了讓孩子變得膽大,就對孩子放任自流?答案是否定的。有些父母以愛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為由,對孩子的行為不設限、不約束,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了一大批膽大包天、不講規則的“熊孩子”,這樣的孩子表面上看很有膽量、有主見,但卻自私任性,唯我獨尊,藐視法律規則,實則為社會穩定埋下了禍根。

因此,“嚴”的第二層含義是對孩子“嚴格”。所謂“嚴格”,是指在與孩子協商的基礎上,從生活、學習、做人等方面,為孩子制定規則,立下規矩,劃出底線,孩子一旦違犯規則,輕則受到教育和責備,重則受到懲罰,以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每個孩子都會犯錯,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出現偏差時,若父母一味地縱容,孩子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尤其是在做人的道德問題上,更不可對孩子姑息遷就。

這種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能夠培養孩子對規則、法律的敬畏之心,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是為其健康成長著想,為其一生髮展奠基,不僅不會導致孩子膽小,而且能讓孩子變得膽大,將來成為一個有膽有識、敢於擔當的人。這就好像管理一棵小樹,若不為其修枝剪葉,任其四處自由蔓延,則會長成一棵毫無用處的廢材;適當修枝剪葉,則會積聚力量,長成一棵棟樑之材。

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是嚴其行為,而不是縛束其思想。即使孩子犯了錯,父母也要耐心地聽其申辯,查清事實,然後再按照規則給予孩子適當的懲戒。父母這樣做,既能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也能讓孩子在規則的約束下,保持自已自由的思想和話語權。

然而,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前提是嚴於律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要帶頭做到;雙方制定的規劃,父母要帶頭遵守。如果父母不能做遵守規則的表率,那麼對孩子的嚴格也就毫無意義。

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歡迎“關注”作者繼續交流!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刪除!


王營評教育


孩子嚴管會導致膽子小嗎?

答案是肯定的,父母管理過於嚴格,孩子獨立探索事物的本性就會被打壓,這樣導致孩子做很多事都是畏首畏尾的,害怕做錯或者做不好,極度缺乏自信,不敢獨自面對新的挑戰,不敢嘗試新的事物,也就是所謂的膽子小。

父母的嚴管會對孩子哪些方面造成影響呢?

1、人際交往能力:父母嚴管下的孩子,可以和誰玩,不可以和誰玩,都有明確規定,但是進入社會後孩子還有選擇權嗎?什麼牛鬼蛇神他都可能會遇到,當遇到這類人該怎麼相處,孩子肯定不知道。除此之外,就算是讀書時,嚴管下的孩子也大概率不會和同學相處,在學校處於相對孤獨的狀態。

2、對新事物的嘗試缺乏經驗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愛玩,就喜歡探索新事物,這是一種本領。如果探索新事物經常被父母責罵,孩子就會選擇性保護自己,放棄對新事物的探索,這樣等孩子走出社會就會畏首畏尾,做事極度缺乏自信,且極易放棄.

我認為父母對孩子的管控教育得有尺度,不能過度干預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他的人生,很多新東西讓他自己去做、自己評定對錯,這樣即利於孩子積累做事的經驗,也利於孩子健康價值觀的形成。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孩子自己獨立做事的能力增強,做事就有自信,心裡有了做事的底氣,不論什麼新事物、什麼新的挑戰,都不會膽怯,都能勇敢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