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经常在朋友圈发表人生感慨,以及各种感慨的人是什么心理?

KBRIP


那些经常在朋友圈发表人生感慨以及各种感慨是什么心理?

性格使然吧,第一我真的是热爱生活,愿意分享。第二纯粹因为生活的鸡皮蒜毛的小事烦恼,(过于无聊),第三孤独患者,身边没有朋友倾诉。

第一种:我频繁的记录着因为生活值得

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事情,内心感性的人因为日常小事也会愿意通过朋友圈分享,感慨生活变化,感慨小事,感慨一丝改变。有句话就是说:“我频繁的记录着因为生活值得。”大概这类人就是这样吧,怀抱着对生活的热情,我愿意将我日常的感慨分享给你,引起共鸣。

第二种:感慨天感慨地感慨佛系人生

这类人就是过于无聊吧,像是你在街上遇到人生心理大师一样。不,心理大师没有这么“神经质”。怎么有种别人在你面前念佛经的感觉?典型的吃饱了没事干,过于无聊,鉴定完毕。这类人就感觉是看破红尘,佛系人生看。如果你身边就是有这样感慨天感慨地感慨佛系人生,而不是像第一种对生活的热情的那种人,相处久了,你估计会有种感觉:这是上天派来开导我的?还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如果不是很熟的人,建议直接拉黑吧。)

第三种:内心孤独

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的一句话:“没有什么人喜欢孤独的,只是讨厌失望而已。”第三类人大概内心是孤独的吧,身边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倾诉,那唯一释放情绪的出口就是朋友圈啦。这类人经常在朋友圈发出感慨,除了刷刷存在感。还有内心的声音:“嘿,我还在你的好友列表里,最近过的好吗?”同时又说明我内心是孤独的,发表感慨抒发下情绪。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心理,如果你发现他或她真的和以前不太一样,你可能就得多注意一下啦。(我身边之前一个真实案例,我朋友的同学进入大学后,突然在朋友圈每天发各种关于人生的感想,后来一打听,发现她差点误入传销的组织)所以还是挺可怕滴。

适量的感慨就好噢,频繁地感慨会让别人觉得很烦。一起做个有趣人吧!~


胖喵了个喵


谢谢提问。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这样的人,也有我非常熟悉的人,我的了解呢,无非他们就是感情或者工作有变动了。有一种自欺欺人或者消极的态度。我只在朋友圈每天发一条,就是早安,每天要开始新的生活,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每天开始,哪怕我们没有做好但是我们会努力的。发感慨的人,可能都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去怎么做,


辉哥的大小生活


1.心里空虚

整日无所事事,日子过得特别轻闲,无生活目标和追求,没有什么事排遣寂寞,发些感慨的内容,抒发生活的无聊。

2.过分虚荣

爱慕虚荣比较肤浅的人,总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活过的如何好,吃穿如何有品位有质量,发表人生感慨,用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膨胀。

3.刷存在感

现实生活过得不如意或很平淡无奇,难以引起别人的关注,渴望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希望得到被重视,被关心的感觉。

4.刻意为之

刻意掩饰自己真实的一面,戴着假面具生活,表里不一,嘴上全是道德鸡汤,而心里并不认同,或是专给一个人看,让对方认为自己三观很正。

5.分享体会

用阳光积极的心态,把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大家分享,给人正能量的指引和鼓舞,不说教,不浮夸,让人易于接受。

6.率性为直

性情就是本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想顾及那么多,也不想活得那么累,想发些什么内容就随心所欲。





淡淡流年1314


我认为,经常发朋友圈,抒发人生感慨、人生感悟的人,饱有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一、乐于分享的人,心胸是敞开的,不会窝出病来。他们没有心机,心胸坦荡。有什么就说出来什么,心里怎么想的,不掖着不藏着。喜欢说话,喜欢唠唠道道,心中没事儿,不容易得抑郁症。他们通常是乐观自信的,即使生活中有一些沟沟坎坎,也很容易寻找到出路,很容易越过去。

二、他们会积极思考。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总能倒出个123点儿来,这样的人是善于积极思考的。比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强。是吧,总要抒发点人生感悟,没有一点思考力行吗?

三、他们有事可做,而且做了还能有记录,有感悟。要多发朋友圈,也总要找些事情,找些乐子的。这样一来,就有事情可做了。人干着就比闲着强。闲着会闲出事情来。各种各样的焦虑症,抑郁症很多时候就是闲出来的。闲了,只会胡思乱想。忙了,人是充实的。充实的人一般很健康。

四、他们热爱生活。不得不说,经常发朋友圈的人,更加具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们在生活当中处处能够发现闪光之处,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可圈可点之处。而且乐此不彼。热爱生活的人,会更多的拥抱生活,会积极的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去。这样的人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过得更有意义。

五、他们乐于结交朋友。发朋友圈是希望朋友看到的,而且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看到。所以这些人人缘会越来越好,朋友越来越多。这成了他的一个很好的资源论。人脉及钱脉,所以这些人就可以利用人脉做生意,财源滚滚。

六、他们乐于互动。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在朋友圈边和他们互动,之中彼此的互动,就碰撞出很多新思想来,从中碰撞出很多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方法。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创造性。乐于互动的人,是一种积极思维的人。

七、他们乐于奉献。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出去,也是一个奉献的过程。他们总想抛给社会点什么,而且试图让抛出来的东西放点光发点热,碰撞出来一些智慧火花。一些人总是把自己的经验掖着藏着,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八、他们比较自信。敢于呈现自己的人,敢于表现的人,一定是比较自信的。相比于那些自卑的,不敢表现自己的人,这些人更具有自己的生命舞台。

我是头条号“大师心理”,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多多关注,我们彼此链接能量,发现生活更加美好的一面。




大师心理


首先,朋友圈是一个社交圈。

你需要明确,朋友圈是一种社交工具,同时也是一张你的社交名片。


通过朋友圈,你其实是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如果你细心观察领导的朋友圈,要不是静默,要不是闭关,他绝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情绪和喜好,永远保持神秘;或者只发跟工作相关的内容。

你去观察那些精英的朋友圈,永远在塑造企业的运行和自身的自律,因为他懂事如何营销自己。

所以,我不会在朋友圈发表任何人生感慨,因为我知道朋友圈就是我的第二张假面,一张塑造社会形象的假面。


其次,没有人关心你的情绪。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家人,无人会关心你的情绪和过得好坏,甚至听到一句很残忍的话:那些打听你近况的人,只是想确定你过的比他惨而已。


所以,你在朋友圈发表人生感慨,给谁看呢?给你的敌人看,让他更加蔑视你;给你的领导看,让他对留下爱抱怨的印象;还是给你的客户看,让他对你产生错误判断。

所以,人生感慨给你的家人和朋友,或者倾诉在日记本里,这些只适合说给自己听。


综上所述,经常在朋友圈里发表人生看法的人,可以总结为:

一、发泄心理。

这种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遇事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遇到任何事情,都发表在朋友圈里,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发泄心理,无处倾诉,只能寄托朋友圈。

二、引起别人注意。

通过发朋友圈昭告天下,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关注,然后几个点赞、评论中找到被需要和被关心的感觉。

三、活得洒脱随性自由。

这种人无欲无求,活的洒脱自由,爱谁谁,天皇老子也影响不了我的自由洒脱。


卢敢敢


有一种自我状态,叫我懂很多,我要让被人知道我懂很多。

看着一片落叶,感叹:今是秋几许,应是黄叶落。然后往朋友圈附带一张落叶的图片,再发表几句珍惜当下的经典语句,外界那一看,哎呦,这是个才子才女,还是个有感情的人,赶紧点赞点赞。

楼主问这个问题,其实是否看不得这些整天在朋友圈悲秋悯秋的人呢,其实心理大都一样,那就是:生活需要一个宣泄口。人类物种多姿态,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还是想看就看,不想看直接屏蔽就行了,无需多言。


梦三更


朋友圈不算是新鲜事物了,早些年就有类似的东西了。用户可已在朋友圈上晒文字晒图片等,自己的好友都可以看到,当然也可以设置访问权限,谁能看谁不能看不想看谁的都是自己说了算。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圈内朋友沟通交流的平台,因为微信使用范围极其广泛所以这个平台上不仅有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有同事、客户、上司,与其叫朋友圈还不如叫社交圈。

喜欢在朋友圈发照片发文字抒发内心感慨的人可不少,从十几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抒发的感慨也是五花八门,有发旅游照片的,有“撒狗粮”的,有写写人生感悟的,甚至也有性子烈在上边骂人爆料的。既然把自己所感所想发到这个自己的社交圈平台上,大多数肯定是要给别人看的,但是也有就是想发泄一下管他有没有人看都不太在意的。咱们先分析一下不爱发朋友圈人的心理,除了老年机发不了还有太忙没时间的,剩下的多数是不爱社交不愿将自己展示给别人的人。

大多数人一般都是碰倒什么新奇或者有意义的事件在朋友圈上抒发一下和朋友分享一下,看看大家都是什么反应,能不能引起关注和共鸣,能收获多少点赞和评论。心理目的有的是想炫耀一番,让大家看看我到爱琴海旅游了多多点赞来满足我的虚荣心吧;有的是心里有事拿不准希望朋友给出谋划策看看自己想法是否可行;有的表达某种情绪比如愤怒和悲哀;有的想看看朋友里有谁是关注自己的;也有人可能是发给某些人看的另有目的。

至于那些经常动不动就发朋友圈,可能一天发三次,甚至剪个头发洗个脚都得抒发一下的人就不太好用一般思维理解了。我猜问问题的人可能是想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也许是太热爱生活了,随时有感而发,灵感可以随时捕获,太乐于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一切感受了。他们可能没注意到,朋友圈里不是都像他们一样这么爱刷存在感的。想一想我得有一年多没发过朋友圈了,有什么感触我喜欢直接和朋友电话或者见面交流,不知道和我一样的人多不多。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帮我补充一下吧!


大叔初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 也正巧我也是一个这样的人,我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看了大家的答案百分之七十是否认态度。那咱们想一下朋友圈最应该发什么呢。做生意的发生意经。处对象的发对象。学习的晒学习。如果按这个道理有些人将讨厌朋友圈。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不否认我不擅长看这些啊晒这种那种的以自我为中心发的朋友圈。但我不讨厌他。你能体会到处对象的美好你也晒,你能体会到赚钱的快乐你也发。对不对。关键是兴趣点不在自己身上。千姿百态才是人生嘛。我的朋友圈,有学习的 处对象的 微商的。还有所为感慨的。如果你的朋友圈只有一种我想你看到的人情世故就是一般颜色。这个问题我想是问给那些就是这样的人说的。因为别人的优秀永远衬托着我的拙劣。现实哈。你说讨厌的反过来是别人喜欢的。我不讨厌因为我知道那是人家的人生姿态。你不喜欢可以屏蔽或者拉黑删除好友多简单。为啥议论人家呢是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敞开心扉放飞自己。尝试着包容一下你属不能包容的事,人生如此多娇。



叶狼扶风


1.闲滴 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大多数喜欢在朋友圈各种感慨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没有什么真心朋友缺乏具体的生活目标。当你每天忙的晕头转向,忙滴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忙滴饭都没空吃的时候,哪还有空各种成堆的感慨?

2.遇到变故。通常一个人生活遭到变故,又无人可说的时候就会在朋友圈感慨以寻求心理安慰。很多时候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别人安慰的再多也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如果你一直停滞不前你纠结的还是会纠结,你不想失去的还是会失去。所以要暖心向阳,强大自己的内心。

3.工作需要。有些人的工作就需要天天在朋友圈露脸,所以不管好滴、坏的 统统都在朋友圈发泄。见文如人,相由心生。一个内心阴暗的人写不出阳光的文字,一个暴饮暴食身材都管不住的人想必也不是一个自律的人。你的存在是要带给别人积极阳光的心态,提升自己才能影响别人,要学会过滤自己的圈子,学会打扫心灵的库房。

4.静水深深。真正有内涵生活幸福的人是不会常常在朋友圈感慨的,生活和幸福都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你的心里。走过多少路读过什么书见过多少人,不需要昭告天下,在乎你的人知道,你自己知道开心就好。愿你下雨有伞,天黑有灯,一路有良人相伴!




浅浅时光浅浅


答:

一、朋友圈存在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节奏加快,压力与日俱增,人们的生活、工作、情感面临各种危机,如此高压状态下,人们需要一个平台得以宣泄、释压,而“朋友圈”就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常光顾的宣泄平台;人们可以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之下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或吐槽、或炫耀,都是情感的宣泄。

二、朋友圈发表人生感慨的心理预期:

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理互动,求同存异,求共鸣与共情,情感上的高度“共鸣”,充分诠释了一句老话,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随着岁月的摧残与磨砺,逐渐的成长、成熟起来,慢慢地明白“孤独求败”是何等的“精神摧残”,不被人理解,没有共同话题,其实,从另一种层面上又何偿不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然而这种没有共鸣的痛苦,在早年间就被古人写入诗书,即: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此诗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且年四句诗的第一个字组合起来,即:千万孤独,好一首藏头诗,它将无法宣泄的心理情感,用如此高雅的形式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朋友圈发表人生感慨的辩证论:

假如在快节奏社会承受高压的人们,没有类似”朋友圈“这样的平台,那么”无处安放的青春“可能会导致亲人、朋友、夫妻、同事之间的矛盾,情感得不到有效宣泄,定会转移至别处,或引发更大的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残疾,万能的朋友圈,是一个良性的心理互动平台,哪怕圈子里都是陌生人,也许所寻求的只是一种共鸣与
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