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的“温室效应”,该如何转型?

To-G模式(PS: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是中国养老产业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很多早期依靠政策红利迅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养老企业,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政策不确定性经营风险。

而“市场化”或许将成为它们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于这些企业,该如何转型?又将面对哪些困难与机会?

京福安是一家养老数据服务商,成立于2008年,定位“科技养老、智慧养老”。

通过申请代服务专利,投资建设96003呼叫系统、小帮手社区缴费机管理平台等业务,确定了“互联网+养老”的发展模式,也为后来承接多项政府养老项目、开启“To-G模式”奠定了基础。

2010年,京福安与北京市老龄办签署“小帮手电子服务器”项目运维协议;

2015年,京福安与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作为联合体,共同负责老龄办“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运维管理项目平台运营及服务单位管理两项工作。

目前,北京通已经成为了京福安的主要业务之一。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的“温室效应”,该如何转型?

从发展模式上看,京福安紧贴国家政策,基本形成了“国家政策引领——市级负责拿项目——街区负责响应、监管——街乡负责落地实现”的养老运营模式,和北京“三边四级”解决方案的模式高度吻合。

从资源上看,北京通卡在北京市内已经覆盖了90%以上的60岁老人人群,发卡数达到440万张,实际使用数量在370万至380万张。

目前,京福安手握380万北京老年人口资源,并拥有多项养老数据产品和养老工具,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016年12月13日,京福安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从最近三年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京福安整体业绩表现相对稳健。

而这种“政府兜底”的To-G模式就是京福安实现快速上市,平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To-G模式”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

例如合作过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缺乏话语权;各地政策和政采力度差异明显,很难实现区域扩张;政府支付周期长,影响企业现金流等。

这种模式显然为京福安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京福安在财报中多次提及,公司业务对政府倚重存在经营风险,“随着政府购买服务管理体系的完善,项目的招标、运维、评估等多级管理机制,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

另外,To-G模式也增加了京福安在其他地区复制扩张的局限性。

据AgeClub研究院了解,京福安自2017年开始就和外阜市场有过接触,但由于不同地区存在地方关系不稳定、政策差异、购买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京福安运营模式在复制过程中也陷入了“水土不服”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京福安曾计划以第三方外包公司形式进驻外阜市场,但至今没有落地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