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下的“溫室效應”,該如何轉型?

To-G模式(PS:指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是中國養老產業中一個特殊的存在,很多早期依靠政策紅利迅速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養老企業,未來將面臨巨大的政策不確定性經營風險。

而“市場化”或許將成為它們生存與發展的唯一出路,對於這些企業,該如何轉型?又將面對哪些困難與機會?

京福安是一家養老數據服務商,成立於2008年,定位“科技養老、智慧養老”。

通過申請代服務專利,投資建設96003呼叫系統、小幫手社區繳費機管理平臺等業務,確定了“互聯網+養老”的發展模式,也為後來承接多項政府養老項目、開啟“To-G模式”奠定了基礎。

2010年,京福安與北京市老齡辦簽署“小幫手電子服務器”項目運維協議;

2015年,京福安與北京市社區服務協會作為聯合體,共同負責老齡辦“北京通-養老助殘卡”的運維管理項目平臺運營及服務單位管理兩項工作。

目前,北京通已經成為了京福安的主要業務之一。


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下的“溫室效應”,該如何轉型?

從發展模式上看,京福安緊貼國家政策,基本形成了“國家政策引領——市級負責拿項目——街區負責響應、監管——街鄉負責落地實現”的養老運營模式,和北京“三邊四級”解決方案的模式高度吻合。

從資源上看,北京通卡在北京市內已經覆蓋了90%以上的60歲老人人群,髮卡數達到440萬張,實際使用數量在370萬至380萬張。

目前,京福安手握380萬北京老年人口資源,並擁有多項養老數據產品和養老工具,形成了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2016年12月13日,京福安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從最近三年公開披露的數據來看,京福安整體業績表現相對穩健。

而這種“政府兜底”的To-G模式就是京福安實現快速上市,平穩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To-G模式”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背後隱藏著很多問題。

例如合作過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缺乏話語權;各地政策和政採力度差異明顯,很難實現區域擴張;政府支付週期長,影響企業現金流等。

這種模式顯然為京福安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京福安在財報中多次提及,公司業務對政府倚重存在經營風險,“隨著政府購買服務管理體系的完善,項目的招標、運維、評估等多級管理機制,增加了業務的不確定性。”

另外,To-G模式也增加了京福安在其他地區複製擴張的侷限性。

據AgeClub研究院瞭解,京福安自2017年開始就和外阜市場有過接觸,但由於不同地區存在地方關係不穩定、政策差異、購買標準不一致等問題,京福安運營模式在複製過程中也陷入了“水土不服”的困境。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京福安曾計劃以第三方外包公司形式進駐外阜市場,但至今沒有落地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