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初中生开窍?

誉满苍穹


从题目的描述看,既然已经“面对中考都无动于衷”了,我建议家长先顺其自然,自己悄悄准备让孩子上初四吧。


亲戚家一孩子,初二开始不好好学习,父母着急得很,但孩子青春期,经常顶撞说:你看大姑二姑,才小学文化,开的饭馆赚这么多钱,我都初中,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去赚钱。

然后中考干脆没有参加,直接去“赚钱”去了。跑到二姑那里,在饭馆里打杂了几个月。结果,自己跑回来给求父母说:我要上学,你们去找人吧,我要重新上初三。我观察了一下,我错了,读大学后当白领坐办公室好像更适合我一点。——不是原话,亲戚笑着转述的原话大意。

然后疯狂学了一年,拉都拉不住,说不行啊,这是我最后的机会了。最后考上了一个重点高中。而且是A班哦,全区成绩最好的孩子汇集的班。


结论就是:现实打脸,比父母的说教来得凶猛多了。

昨天高考日,一个亲戚家小孩给我说,后悔三年前偷懒选了中专,现在发现中专毕业只能当做将来很快被机器人淘汰的职业,很惶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面对头条上汹涌而来的高考的消息,自己五味百陈。


爱编程的魏校长


如何让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初中生开窍?我最有发言权。

我儿子,亲生的。初一开始厌学,上课心不在焉作业胡写乱画考试巴不得交白卷,最差的一次考试,语数英三科满分300他竟然只考了120分。身为老师的我气得七窍生烟。气归气,设法挽救是关键。

第一步:创设学习环境。家里添置了书架,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客厅,卧室,走廊,甚至连厕所都摆放了书籍,站着坐着都随手可以摸到书。同时,规定了除周末外电视不放音响不开。

第二步:营造读书氛围。茶余饭后零碎时间,家人都在看书。吃完饭,以前看电视的我不开电视了,坐在沙发上看看报纸读读小说,妻子收拾完碗筷也不和我聊天了,也会拿一本书翻翻。以前总跟随我看电视或听我们聊天的儿子,也觉得无所事事这里站站那里转转,发现没人搭理他,就走进房间打开了书本。

上面两部不,只是开始,真正让儿子开窍爱上学习的,还是第三步。

第三步:体验生活,触动心灵。那年暑假,带儿子做了两件事。

首先,我花了半个月带儿子名山大川的游览一圈,去的当然是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地方。比如在山东曲阜,出了曲阜高铁站,发现地板上雕刻了好些小篆字体的文字,我让他一个一个读,一个一个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估带猜的,能认出来的还不到一半,他脸霎时红了。

然后,我带他在朋友的建筑工地干了十天的活。搬砖头,抬水泥,一日三餐和工人同吃,一连十天睡在工地棚子里。儿子本来有洁癖,看到工人满脸泥水的吃饭、澡都没洗就入睡,几次打退堂鼓想逃避,我说得轻描淡写:“不行,这就是你将来的生活,早晚要体验,不如早习惯。”儿子没敢说话,但眼里含着泪水。从工地回来,我带着儿子去一家高档酒店吃饭,让他目睹那些来来往往衣着讲究的人的生活方式。我只说了一句话:“和建筑工地相比,看你选择哪种生活方式?”点到即止。

新学期开学,发现儿子明显不同,用他班主任老师的话:与以前判若两人!

如今啊,儿子已经高考在即,大考小考,总是年级前几。


鹏城视角


我深有体会,我初一初二班里中等偏下,到了初三一下子进到前五名,后来高一在普通班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高二高三去了重点班也是中等,高考211.

总结我成功的秘诀(呵呵):

一.有一个有自制能力且学习好的朋友,到了初三分班,身边没有新朋友,我上铺是我们班第一,考过年级第一(山东,一个年级800多人),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就跟着他,慢慢的也就有了一些好习惯,因为和别人不熟,也有点社交困难症,所以我下了课没事干就是翻翻书,直到有一天一个人来告诉我我考了班级第五(人就是这么势力,你学习好了就会有一堆人默认你在他们圈子里,尊重你)

二.成功后的喜悦感,之前考试就是考试,没有任何感情(我爸妈不管我,因为我在市里上学),后来考好一次后,我会更有干劲学习,一想到考试就兴奋,因为我都会做,没考好我也会气馁,但是考试成了我最渴望的事(尤其是年级里排名的)

三.是有一群杂碎天天耀武扬威,装社会人,以前我初一初二班级里有几个渣滓,就知道欺负自己班里的人,说句实话就是他们让我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一面,直到我现在大学快毕业了,我也没见过比他们更坏的人(甚至逼得我有退学的念头),后来有个渣滓初三竟然和我一个班而且一个宿舍,说实话开学我都不想上了,然后我发现自从我学习好了后,他们不怎么欺负我了,欺负我也是有隐隐的嫉妒感,他们越是这样我越高兴,因为我知道以后我肯定比这群垃圾强(因为他们很少有那种富二代,都是有些校外的小混混当干姐姐干哥哥,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找他们这种垃圾帮着卖肉夹馍和辣条),那我更要好好学习,我发了疯的学习,晚上拿着电筒看到12点,早晨早早的去。

最后我想说学习这事情真是可遇不可求,因为只有运气到了自己知道学习的好处的时候才会好好学,还有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我见过太多高二高三爆发的人,退一万步你高考炸了,那你考研还有机会,考研大家又在一条起跑线上了,自己重视学习是最重要的,家长施加外力不好使(很少但也有好使的)

最最后我要谢谢那群垃圾,不然我可能和他们一样是个小混混(有过想和他们混的念头,可是他们看不起你,因为没钱没干哥干姐,现在想想他们骄傲的样子就觉得开心),是他们让我有了被人看的起的感觉,现在看到他们一事无成或者修拖拉机什么的真是爽!!!


春风十里书香远


初中时期遇到这样的孩子,跟他讲道理一点用没有,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自己醒悟

初中生的故事基本都是这个情节:一个初中生和他的妈妈,“青春期”遇见了“更年期”,妈妈不停的唠叨,孩子戴着耳机应付着,妈妈越说越气,孩子快步走进卧室,然后关上门不出来,妈妈站在门口嘴里仍然念念有词,爸爸这时候走过来把妈妈拽回到座位上。

没错,这就我经历的,也是很多为人父母的人都经历过的。但是今天的我们为什么没有换位思考呢?想象当初的自己,想象母亲的那些话有用吗?如何让孩子醒悟呢?

1.让孩子远离那些不良少年

初中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烈,喜欢刷存在感,喜欢展示自己的力量,对传统的观念非常排斥,典型的叛逆期。他们很喜欢交朋友,渴望被承认,追求“刺激”和“好玩”。而很多不良少年恰恰符合了他们的心里要求,所以很容易混在一起。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最没用的事,只有“刺激”才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独特,自己与众不同。这个时候父母对他们说的话,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所以必须让孩子远离不良少年,其实孩子的内心深处,分得清对错,只是“刺激感”让他们迷失了自我。

2.跟积极向上的同学做朋友

很多初中生从小就有远大理想,就显得与众不同,连那些所谓的“校园小混混”敬而远之,也许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他让一个人坚定和自信,行为果敢而干练。

跟这样的孩子做朋友,会感染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这个时期读书的意义,读书是为自己实现理想做铺垫,不是为了别人而读书,读书最终是为了自己。

3.带着孩子走进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明白社会是靠实力生存的

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整天玩,就是因为他们太自我,他们不明白社会是如何运转的,不同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想要更好的生活必须具备更强的能力,而能力必须依靠自己学习积累。带着孩子到自己的公司看一看,了解父母的日常工作,让他们对社会有一些正切的认识。

让孩子明白,他们目前的能力是无法从事这些工作的,他们唯一能做的是让自己通过学习强大起来。


结束语:对于一个初中生说教容易适得其反,让孩子远离负能量,让正能量影响他,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更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对社会重新认识,让孩子从内心自我醒悟才最重要。


家庭教育婆媳课


初中孩子不爱学习甚至讨厌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爱走神溜号,面对初中生这些问题,家长应该怎么教育?



前几天后台有这样一位家长给小林留言说到:

我家孩子初二了,他的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语文,好像根本就不爱语文,老师说他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不了几分钟,我说他,他还反抗!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我好像无计可施了,求助!

小林认为:孩子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他们还没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认为学习是一个苦差事。而且孩子永远不会因为家长的惩罚、督促或批评而喜欢上学习,越批评兴趣越减少。

在学习中我们发现有个奇怪的现象是:学习好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学习差的孩子好像会越来越差。可这真的并不是孩子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很多时候是大人喜欢给孩子贴标签。长期在不爱学习的标签下,孩子就会对学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自卑而深信自己就是那个无法变好的差生。

初二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很强,进入叛逆期间,开始反感父母的唠叨。请停止说孩子不爱语文,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带有负面评价的话,换一个角度找找孩子的优点,多一点鼓励,或许是另一个样子……

那么应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一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要过分的关注学习结果,先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小尽量不要给孩子看一些带漫画的字特别小的书籍,这样的读书太费眼睛,还会让孩子对纯文字的书不感兴趣,起反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初中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他再怎么努力都是事倍功半,而如果孩子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使轻松的学也会事半功倍。

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方法因人而异,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然后决定用什么样的方法。有的孩子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

调整自己

家长调整自己对孩子的合理期望。保持平常心,允许孩子偶尔考试失常。当孩子考试失常时,家长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学习状态,挖掘并分析导致考试失利的主要原因。

二、明确学习的层次

如果把主动学习比喻成一座五层楼。

一楼

就是要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

二楼

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楼

就是要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四楼

四楼是培养他的学习能力

五楼

才是知识和技能

我们家长要懂得学习的规律,如果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他就像一根钢钉一样,用锤子一敲就进去了。反之,像一个牙签一样,你一敲,他就碎了。要知道这个顺序不能违背。

三、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事,直到发现兴趣所在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四 不要让孩子有被命令感觉

人的本性是不喜欢被命令和被控制的,而有很多的家长本着一个很好的动机对孩子进行命令和控制,结果却导向了相反的结果。

这时,有些家长会说,如果我不去命令和控制孩子的话,孩子就只知道玩啊!难道就这样放逐自流吗?

五不要把学习和玩耍对立

长久以来,玩耍对孩子的重要性一直被严重忽略。很多的家长将它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玩耍毫无价值,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应该尽量减少玩耍,而增加学习的时间。

其实,这是以大人“有用或无用”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玩耍的行为。限制一个人的玩耍是不人道的,因为玩耍是人的天性


全脑开发林老师


对于楼主所提的这个问题:“如何让一个不好好学习的初中生开窍?”其实对于每一个初中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面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每个人都上过初中,那我就以我自己的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上初中的那会,自己的性格有点内向,而最让家长失望的是我,是上初三的时候,那个爱玩游戏的我。那时候,我上初三的时候,是12年,那时候因为叔叔给我买了一个手机,按键的,而手机里面的游戏只有自带的两三种,而我最痴迷的是俄罗斯方块。只要一下课,一有时间,我都会拿出手机,先玩一盘再说,就这样,导致我和“游戏迷”这三个字划上了勾。

而我的成绩呢?在班上只能算是中下游,并且自己学习的意识也不强。因为自己是农村的,感觉学习愿望不是那么的大。但是家里人呢,希望我好好学习,因为只有考上我们本地的重点高中,才有希望去自己喜欢的大学,然后才能在村里出人头地。他们也希望,不要同他们一样,以上没上过什么学,现在只能卖苦力赚点生活费,也不要在日后为现在自己的不努力而感到后悔莫及。

以为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在学校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是中考,而中考在农村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是直接决定了我在初中毕业后,还能不能进入高中,然后继续上学。还有就是,高中三年后,还有没有资格参加高考,成为一名村里出来的大学生。可见中考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的。

可是,自从我有手机之后,学习就没那么积极,整天想着玩手机。我现在是初三的上学期,还有一个学期,就参加中考了。而因为我沉迷游戏,在这个时候,面对学习我还是不能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结果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成绩一落千丈,越来越差了。那么,我的家人是怎么在之后的学期中把我培养成一个中考排全班前十名的孩子的?

1、把我的手机没收掉

我起初对于家人对我的这种行为,我也是拒绝的。为什么这么做,手机又不是他们买给我的,是我叔叔买的我的。之后没收掉我手机的这个星期里,我开始有点不习惯了,因为之前太依赖手机了。但是,后来还是慢慢的习惯了。

对于没有手机的我来说,又开始回归了我最初的学习状态。我开始觉得无聊,然后又慢慢的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学习上面,开始了认真的学习。后来期末考试的时候,看到成绩的时候,我惊呆了,竟然比其中考试的时候,提高了很多分。

此时,得到了学科老师的表扬,得到了班干部的夸奖,更是得到了家人对我的鼓励。而此时的我,因为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赏识,自己就更加的自信起来了。后来,我才渐渐地明白了家人为什么收掉我的手机的原因了。

2、改变我的学习环境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我觉得家庭教育还是挺重要的,特别家里的环境,是否适合孩子的学习。如果说父母在家里喜欢打麻将。玩手机的话,那么,孩子在家里学习,也是学不进的。有时候还会在心里想,凭什么你们在那里玩,而我却要在这里写作业。

而家人为了我的学习环境,也是下定了决心,开始去街上给我买了几本关于初三的学科试卷,还有就是书籍。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家的时候,麻将不打了,手机也不玩了。然后就是陪着我看书,学习,当然我觉得这时候的我是幸福的。家人也明白了,要想提升我的学习成绩,自己就要以身作则,才能去改变我。

3、清楚自己只有一次中考的机会,没有复读

如果我这次不好好考的话,在农村,是没有复读机会的,孩子复读,家人觉得丢面子。没考上的话,留给自己的就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进入社会,打工或者在家做农活。而那时候的我,之所以自己不好好学习,就是因为我对中考没有什么所谓的危机感,而家人就说我对自己不负责任,然后就是说我快中考了,还一点压力都没有,更是没有什么学习的动力。

后来家人就在这段时间对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意识的锻炼,具体怎么锻炼我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但是,这是这样的锻炼,让我在学习上,点燃了我学习的意识。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县上有一个不允许初中阶段留级,更不允许复读。而这个危机意识就是根据《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

所以,这就说明了对于即将中考的我来说,机会只有一次,更不允许失败。

4、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能偏科

我在初一、初二的时候,我的各科成绩都是平均发展,没出过非常严重的偏科现象。直到上初三的时候,因为手机的影响,使我没那么去把每个科目都放在心上,而是只学习了自己非常喜欢的语文。所以,我的语文成语一直都是很好的。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有偏科的行为,为了自己能够在中考的时候考入一个重点的高中,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还有就是为了不让父母对自己的失望,因此,为了自己的梦想,千万不能偏科。而是对每个科目都去认真的有所理解,慢慢去理解每个学科对自己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现在的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去学习,千万不要一拖再拖,否则就会错失上高中和大学的机会!如果你现在还痴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的话,那么,请你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要学会珍惜初中这三年自己的付出,和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努力的去学习,那么你就会还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PS:我是教育知识汇,90后教育工作者,热爱看书、写作,喜欢旅行、拍照。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留言!了解更多教育咨询。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知识汇


我是一名八年级男孩儿的爸爸,很荣幸我儿子也在不开窍的行列。听过很多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讲座和案例,讲来讲去结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是这世界唯一的,他和其他孩子有不一样的地方,他有自己的思想。“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是我形容他最贴切的一句话。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他除了不爱学习其他还是挺好的吗!应试教育已经毁了70.80.90后,为什么不能发掘他们的天性顺势引导呢?总拿着数,语,外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孩子我认为有失公允。爱他就给他需要的,因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至少他们不物质,不功利,不浮躁,不复杂……。给他一个纯净的世界可能会有很多奇迹!


狼吻天涯


第一,带学生多去医院、菜市场看看。看看那些患重病的孩子,他们想要学习,可能却再也没有学习的机会了。去菜市场看看,然后教育孩子,要是你不努力学习,将来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你可能会为了几毛钱而和别人讨价还价,你可能会因为收入来之不易工资不高而专挑便宜的买。

第二,让学习提前体验打工的辛酸。很多学生嫌学习辛苦,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打工的辛苦。我们学校初三有几个学生,一直无心向学,到了初三第一个学期,死活不肯再上学读书了,家长没有办法,只得同意其出外打工。谁知道那几个孩子只去了三天,便灰溜溜的回来了,回到学校以后人也安分了许多。原来,当他们真正体验过工厂的打工生活之后,才知道读书并不辛苦。我也见过一些小学毕业后开始打暑期工的孩子,因为提前体验过打工的辛苦,在学习上明显比以前更用功了。

第三,和孩子分析一下那些爱读书的人的生活和命运。例如马云、马化腾、俞敏洪,这些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还有很多有钱又有闲的成功人士,他们读书时也是学习极好然后考上大学的,跟孩子多举一些读书改名命运的例子,尤其是孩子熟悉的例子,让孩子真正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并且与他将来的前途和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孩子才会开窍,化被动为主动,努力去学习。



哲妈说教育


如何让中学生开窍好好学习,我不知道。因为我是高三毕业之后才开窍,到了高四才认真学习。

我老爸所在的那个工作单位,不仅有小学,还有初中,还有高中,从小学习就不好,基本上都是班里面倒数后几名,这种情况一直到我高三毕业都没有改变。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把七十多分的数学卷,自作聪明的改成九十多,在七前面加个半圆就成了九,多简单,结果第二天自己都忘记这件事,直到数学老师把我叫过去,狠狠的揍了一顿,回家之后又被老爸揍了一顿,有时作业没写完,直接把练习册的当天作业给撕下来,骗老师说被别人撕掉了,还有一次把一个好学生的作业本的名字擦掉改成自己的名字,把自己的作业本改成那位同学的名字,结果还把别人的名字写错了。小学升初中语文考了六十多,数学考了八十多,由于是职工子弟就直接上初中了。

初中遇到了一个很厉害的班主任,骂人很厉害,偏向成绩好的学生,她有一句名言,教室的凳子就是你们这些差生坐坏的,那时候上课根本听不懂,放学也没人玩,但是就是这么晃,老爸着急,报了几个补习班,一个也没用,说是在的哪里听得懂,要是听得懂就不用去上辅导班了,中考又考得一塌糊涂,结果又是因为职工子弟的原因直接上了高中,那一年是1997年,

高中的情况好不了多少,九十年代古惑仔横扫大江南北,点燃了无数骚男少年的火焰,说出来都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好在从小老爸打得狠,没犯下错。

2000年高考分数出来就一个专科都勉强的成绩,那一年的夏天,老爷子包了一部出租车,后尾箱装满了礼物,领着我去省会找学校,找朋友,求人情,说着一些当时听不懂的话,和看不明白的信封。最后收到了一个录取通知书,但是不是老爸预想的专业,害怕儿子受苦,就没让去读,过几天直接安排我去复读,复读第二天碰到初中班主任,她还以为我去跟长途车跑车去了,我跟她说我在复读,她听了几次才明白。

如果从我的经历来看每个人开始懂事都有一个触发点,这个触碰点和学习没有关系,来源于内心,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谁能想到有一天突然会没有书读,会发现什么事情都能摆平的家人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从哪一个夏天开始,每天学习到晚上十二点,最记得的两件事情是,一次在睡觉的梦里把一道数学题做出来了,一次是做广播操,我做梦梦着自己起床,穿衣去做广播操,其实自己是在睡觉。就这样2001年的时候考了六百多没到七百的标准分,原始分是多少就不知道了,反正那时候是按照标准分算,现在我也没弄清楚什么是标准分,结果我读大学的第一年,五六个职工子弟开始复读。

开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那么一下,就开窍了,就我的历程来说,父母越是保护得周全的孩子开窍越晚。


职场奶爸成长手册


第一,正面引导:利用暑假时间让孩子体验生活,自己去做兼职挣钱,最好能够有父母带着一起工作,有安全保障,方便教育,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每一分钱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孩子努力读书。


曾经有一位大学同学男生小军,他的经历很特殊,第一年高考失利,出去打工挣钱一年,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一米七左右,异常艰辛,懂得赚钱不易,特别辛苦,一年后回家复读,刻苦拼搏,最重考上大学,上大学以后特别努力,积极参与兼职,加入社团,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考上了四川宜宾市监狱系统公务员,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

第二,正面引导:本人从小在农村长大,每年参加打谷子,搬包谷等农活,扁担挑重物爬坡上坎,陡峭的地方空手爬坡都会上接不接下气,很累人,亲眼目睹父母艰辛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我有迫切读书欲望,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脱离农村。


所以我在读初中的时候,特别的努力,每一次想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想待在农村,不想每年都打谷子搬包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初一的时候,我们班上一共有93个人,然后进校的时候排名67名,可以说是学习成绩下等,每次在考试的时候,因为语文数学外语基础比较差,考试比不过别人,然后我就努力的背诵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期末考试都能够考90多分,然后语文数学外语我经常自己认真地预习,预习的时候不懂的问题,我就用红笔做上标记,然后上课的时候就认真的听,使得听课更有针对性,而且上课认真做好笔记,然后不懂的就问同学问老师。然后初一上册班级考试没有进入班上前40名,初一上册期末考试仍然没有进入班上前40名,因为当时我们班上只排前40名,而且前40名意味着又考上重点高中。然后在初一下学期我继续努力地背单词,坚持不懈地认真努力的学习,不懂就问,该背的背,该记的记,然后终于在初一下册的期末考试,我努力考到了班上的第22名,一下子找到了成就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自信心增强了。继续努力,最后考上县城省重点高中。

第三,反面教材,说服教育:临近初三中考,要升学了,一部分学生幡然醒悟,想要读书了,在老师面前痛哭流涕,问老师:求老师挽救一下,求学习方法,求快速进步,现在努力还有没有希望考上高中,醒悟了之后就真的非常努力的读书。

初2018级有一个女生叫做张齐,在初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她来到我办公室痛哭流涕地问我:老师,我现在努力,还有没有希望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边哭边说,从它说话的语气,确实可以看出她的那种读书的欲望非常的强,而且自从给她做了相应的思想工作以后,说努力读书还来得及,她就真的每一节课都非常认真的读书,但后来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复读一年考上了重点高中,其实每一年临近毕业的时候,都有那么一批学生幡然醒悟,突然就有了读书的欲望,而且非常努力,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能够考上,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可能就不能够上,补习一年可以考上。


第四,反面教材,说服教育:已经毕业,曾经没有认真读书后悔的学生,出去打工挣钱,才知道没有文化知识,工作很辛苦而且挣钱比较少。

初2016级3班小鹏同学,读书的时候不努力,没有考上高中,后面出去打工,到了一个印刷厂,2000多一个月的工资,每个月只休息一天,非常的痛苦,经常给我发QQ,十分后悔没有认真的读书,可惜没有后悔药。

第五,未来各行各业职业需求:需要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各个行业机械化,智能化,未来社会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


从前建筑工地搬砖,施工,和水泥都需要有力气的人,现在都用水泥罐车,塔吊,滑轮装运,越来越多机械化,需要纯体力的活很少,没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将很难就业。马云无人超市,微信支付,支付宝,各种自动售货机取款机,高速公路ETC安装,高速收费员直接下岗,各行各业有很多人下岗,没有知识和技能的人都会被淘汰。


第六,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亲戚,让孩子体会各种各样的职业,让他认识到只有知识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才能够获得一份收入高且体面的工作。让孩子产生向往之情,努力读书,将来有一个好工作。

此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建立着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基础之上,不能够好高骛远,目标太高,孩子不能实现,最终也不能够起到鼓励作用。孩子究竟想从事什么工作?想办法让他接触一下那个工作,这工作需要什么学历,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可以提前帮助孩子做一做职业规划,让孩子有一种紧迫感,读书有现实的需要!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