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協議墨跡未乾,美軍就空襲塔利班,中了阿富汗當局的苦肉計?

歷史性的“和平協議”的墨跡未乾,美軍與塔利班就恢復了作戰狀態。據俄媒報道,五角大樓方面宣稱已經對塔利班進行空襲。此前,塔利班方面襲擊了阿富汗軍隊。由此,阿富汗各方將於2020年3月10日展開的關於“永久停火”的談判也成了水中月。


和平協議墨跡未乾,美軍就空襲塔利班,中了阿富汗當局的苦肉計?


  當地時間2月29日,美方與塔利班在多哈簽署的“和平協議”裡規定,美軍將視情況在14個月裡分階段撤離阿富汗,塔利班則承諾不會庇護恐怖分子、不會襲擊外國軍隊等。雙方激戰19年後簽署這麼一份協議,既來之不易,又顯得脆弱不堪。或者說,這份協議本身就是個“奇蹟”。

  其實如果非要糾結到底是哪一方的責任,就會陷入“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怪圈。總體而言,阿富汗存在的幾個深刻矛盾決定戰爭並不能靠一紙協議就會結束。

  1、美方以自己利益為優先,絲毫沒有考慮過阿富汗人民

  在“和平協議”的簽署儀式上,美方其實就已經把和平的責任都推卸給塔利班。蓬佩奧當面對塔利班代表強調“你們要遵守諾言……抓住一代人實現和平的最佳良機……你們的實際行動將決定美軍撤離的速度。”從中可以看出,美方也從未把塔利班視為平等的談判夥伴,似乎將其當成一個再也不想沾手的髒布。


和平協議墨跡未乾,美軍就空襲塔利班,中了阿富汗當局的苦肉計?


  特朗普急著甩掉小布什和奧巴馬留下的“負資產”,終結美國曆史上拖延時間最久的戰爭。恐怕在他看來,往阿富汗的山溝裡投下大筆真金白銀,遠不如修建“美墨邊境牆”重要。美國從未把阿富汗的和平與繁榮當成終極目標,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在泥淖中越陷越深。

  2、親美當局與塔利班的矛盾愈發尖銳,利用“苦肉計”拴住美軍

  美軍陸續撤走,對阿富汗的喀布爾親美當局來說應該是一個“災難”。為了能夠繼續抱住美軍的大腿,喀布爾當局勢必要製造足夠的事端,以便讓美軍繼續留下來保護自己。

  儘管美方與塔利班就“換俘”問題達成一致(阿富汗釋放5000人,塔利班釋放1000人),但阿富汗總統加尼公開拒絕釋放大約5000名塔利班囚犯,聲稱從未做出過這種承諾。而在塔利班看來,親美當局這是把自己當猴耍。眼看還有一個多星期就要討論如何實現“永久停火”,現在喀布爾方面都不願表示一個小小的善意,顯然沒有什麼誠意。更何況,塔利班早已聲明“釋放5000名塔利班人員是對話的前提條件”,喀布爾這是對塔利班毫不掩飾的蔑視!

  於是乎,塔利班又採取了老方法——不服就幹!當地時間3月3日,喀布爾方面透露,在過去24小時內,塔利班發動了33次襲擊,導致數十人遇害。在這則消息背後,似乎能聽到喀布爾親美當局抑制不住的竊笑。


和平協議墨跡未乾,美軍就空襲塔利班,中了阿富汗當局的苦肉計?


  成功激怒了塔利班,又上演一出“苦肉計”,使美軍和塔利班再次發生軍事衝突,喀布爾的目標實現了。試想一下,塔利班現在已經牢牢控制了阿富汗近20%的領土,而且還在與喀布爾當局爭奪近50%的江山,一旦大部分美軍撤離,那塔利班還不把親美當局生吞活剝?美方的承諾從來不可信。更何況一旦美軍與塔利班之間形成什麼正式條約,還有喀布爾當局什麼事?為了繼續苟活,喀布爾方面也不能容忍美方與塔利班媾和。

  3、美軍內部對是否撤軍存在分歧,“強硬派”並不願意就此離開

  雖然五角大樓準備在未來幾天就開始撤軍,把駐阿富汗美軍縮減到8600人的規模,但美軍內部的意見也並不統一。“強硬派”根本就不願在沒有取得完全勝利的情況下就收拾行李回家。

  在135天之內撤走4000人,繼而在14個月之內完全撤出,在“強硬派”看來是荒謬的,對不起在阿富汗喪生的近2500名戰友,更讓美國在阿富汗砸下的近20000億美元打了水漂。

  美軍一些強硬的鷹派認為,雖然美軍在阿富汗已經苦不堪言,但塔利班的日子也不好過。只要再堅持一下,局面就會發生改觀。這也決定了美方的撤軍不會得到順利的執行。畢竟,阿富汗的地緣位置如此重要,不能輕易放棄。而五角大樓內部也有意見認為應該在阿富汗保留數個重要的軍事基地,以便能夠牽制2個主要戰略競爭對手。

  總之,在阿富汗的複雜形勢其實已經超出了白宮的想象範圍。這次破局也讓特朗普等進一步認識到矛盾的嚴重性。這不是靠短時間的斡旋與談判就能解決的問題。歸根結底,哪方都不願吃虧,哪方都不願讓步,哪方都不願主動實現“海闊天空”。在互信幾乎相當於零的情況下,哪怕一個敵視的眼神都會讓衝突重新爆發。

  蓬佩奧說“和平協議”是一次真正的考驗,特朗普也威脅“如果協議無法生效那麼美軍就將繼續駐紮阿富汗”。現在,他們都一語成讖。


和平協議墨跡未乾,美軍就空襲塔利班,中了阿富汗當局的苦肉計?


  美國是“寧折裡子不折面子”。來之不易的“和平協議”維持了不到5天時間,恐怕也打破了世界紀錄。現在看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幾乎已經清零,不得不推倒重來。特朗普想把資源儘可能集中到東亞這樣的熱點區域,沒那麼容易實現。阿富汗這個吞噬了美國大量財富的無底洞,暫時還封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