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想必近日大家在新聞裡經常看到美政府和阿富汗塔利班進行“停火和談”的報道。於是,往往會有人發出疑問——這個“塔利班”,不就是基地組織的“同夥”嗎?美國竟能拉著阿富汗政府,一起“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這也太高於生活了吧?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談判現場,塔利班代表和阿富汗政府代表友好握手

其實,這麼問的,往往沒能搞清楚“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兩者之間的關係和角色定位。

二者的起源,還都得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

在當年對抗蘇聯的過程中,民族眾多的阿富汗地區,產生了各色武裝派別,神出鬼沒的跟蘇軍打游擊。其中,一個佔了阿富汗人口多半的普什圖族人的主要武裝派別,就是塔利班的前身。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阿富汗民族分佈

整個80年代,這支屬於普什圖族人的“聖戰組織武裝”,曾經是美國中情局的主要援助和扶植對象,在長期的對蘇鬥爭中,勢力不斷壯大。

到了蘇聯撤軍的時候,經營了十幾年的塔利班“前身”,早就遠超出了“游擊隊”的配置,成了一支擁有近3萬人、數百輛坦克和幾十架戰機的,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準現代化軍隊。同時,還靠著強大的“宗教影響力”,積累起了較為堅實的群眾基礎。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1994年,這支“聖戰組織武裝”更名為“塔利班”,即伊斯蘭學生軍的意思。

次年5月,塔利班開始了武裝奪權活動,口號就是“進軍喀布爾”。結果4個月後,就真殺進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緊接著,塔利班像打了雞血一般南征北戰,不出一年,就完全控制了阿富汗全境。

1996年到2001年間,阿富汗被塔利班更名為了“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國家的大BOSS叫做“埃米爾”,屬於一個“終身制”職位。首任埃米爾,就是那位神秘的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

說到這兒,貌似還沒有本·拉登和基地組織的事兒。

實際上,1990—1996年間,本·拉登和他的基地組織,總部和活動重點,並不在阿富汗。然而,再往前,上世紀80年代的抗蘇鬥爭中,拉登和奧馬爾到能算是一個戰壕裡面,出生入死過的“戰友”。

1955年生於沙特土豪家族的奧薩馬·本·拉登,比奧馬爾還大4歲。上世紀70年代末,利雅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後,在賺錢之餘,拉登對宗教開始愈發狂熱,沒多久,正趕上蘇聯入侵阿富汗。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大學時代的本·拉登

於是,年輕的拉登離開沙特溫暖而舒適的家,輾轉進入普什圖人聚集的山脈,拿出自己的財產,決心復興阿拉伯世界,建立一個涵蓋中東地區的搞原教旨、政教合一的“理想國”。

早前,從事建築行業的拉登,曾經出資修繕過奧馬爾工作的“卡拉奇賓諾里”清真寺。憑藉這個關係,兩人在共同對蘇鬥爭中,成了戰友和美國中情局的非常“下本兒”的支援對象。

此時,拉登與巴基斯坦兄弟會開展了密切合作,陸續從約50個國家徵募了數萬名外籍穆斯林“聖戰者”赴阿富汗抗蘇,還募集到了大量海外捐贈。同時,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內,拉登陸續建立了多個軍事訓練營地,這就是基地組織的“前身”。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用美國“支援”的“毒刺”肩射防空導彈,來對付蘇軍米格戰機的阿富汗游擊隊員

1989年蘇聯撤軍後,拉登於次年返回了沙特。

隨後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拉登與親美的沙特王室關係持續惡化。1992年,拉登被驅逐出境,落腳蘇丹,開始操縱旗下的“基地組織”,策劃針對美國的各種襲擊和破壞活動。到了1996年5月,蘇丹政府在美國、沙特的壓力下,被迫驅逐了本·拉登。這回,拉登也沒怎麼犯難,直接拉著家眷和隊伍就來到了自己的老友——已經坐鎮阿富汗全境的塔利班奧馬爾的地盤上。

此時,塔利班對內正在打擊和殘害“異教徒”(非穆斯林)和異端(非遜尼派的穆斯林;還有世俗化穆斯林,比如,靠近前蘇聯境內的少數民族)。

在社會治理方面,塔利班恢復了好幾個世紀以前的伊斯蘭教法,成年男子必須留鬍鬚,禁止所有女童入學、女性就業,處死了一大批女教師和女性專業技術人員,成年女子外出必須穿帳篷一樣的“布卡”,遮面。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2006年,阿富汗獨立日上,走過主席臺的女孩,這才是真正的阿富汗傳統服飾,那個遮面的布卡屬於舶來品

此外,唱歌跳舞聽音樂,甚至放風箏,以及在公眾場合談笑也會遭到譴責、毆打和拘禁。

在塔利班忙著對內“改革”的時候,拉登和他的基地組織也沒閒著,先是出巨資給阿富汗修橋鋪路,蓋清真寺,還把大女兒,嫁給了收留自己的奧馬爾;那邊,奧馬爾作為回禮,也拿出了個豆蔻年華的親閨女做了本·拉登的第N個妻子。

自此,這二位,相互之間,既是女婿,又是老丈人的,算是“親上加親”了。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緊接著,拉登開始忽悠起塔利班的上層領導。久而久之,拉登的世界觀逐漸影響了塔利班高層領導人的內政外交。

本來,塔利班領導人並不是特別堅定的反美、反西方,也曾經努力尋求過西方對塔利班政權的承認和支持,並極力想恢復自己在聯合國的席位。

顯然,塔利班的領導班子,被拉登給帶上了一條不歸路。

從90年代末起,基地組織接連策劃並實施了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爆炸、科爾號驅逐艦遭襲等多起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行動。最終的導火索,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

在塔利班拒絕交出基地組織嫌犯的情形下,美國於2001年10月7日,出兵阿富汗。

在隨後的十年,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繼續合作,一個跟美軍打游擊,一個針對西方搞“恐襲”,直到2011年的五一勞動節,拉登被擊斃。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這之後,塔利班內部產生分化,一些塔利班成員,開始愈發“不待見”基地組織。2015年,堅定反美的奧馬爾被美軍擊斃。

顯然,奧馬爾的死,並沒有明顯影響到塔利班的戰鬥力,但卻開啟了談判的“曙光”。

在“後奧馬爾時代”,塔利班針對更殘暴、更反人類的伊斯蘭國發起過多次“聖戰”,還在自己的控制區內,拿出倒賣軍火、毒品交易的收入來搞所謂的“社會治理”,甚至在維持社會秩序,解決民事糾紛上,比一些政府部門都有效率。加上宗教帶來的巨大感召力,讓塔利班在困頓、閉塞的阿富汗山區,重新積累起了大量群眾基礎。

這也是塔利班能挺得住美軍和阿富汗政府軍馬不停蹄的“圍剿”,還能不斷做大,據點遍佈全國的主要原因。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截至到2019年底,塔利班的勢力範圍,深色為完全控制區,淺色為對峙區,僅有少許白色由阿富汗政府實際控制

客觀看,相比專心搞“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塔利班更像是個帶有非常明顯“政治組織性質”和“行政治理功能”的武裝派別。比如,塔利班的權力機構叫做“奎達協商會議”,下屬分支為——特殊作戰部、情報部、財政部、培訓部、民事事務和社會事務部、媒體宣傳部、研發部.....儼然是一副”準政府機關”的派頭。

顯然,無論美國還是阿富汗現政府,與“反政府武裝”是可以和談的,也能握手言和;但面對“基地組織”這種恐怖分子,絕不會出現下圖照片中的和諧場面。因為,那屬於原則問題,事關一個大國的形象和名譽。

讓人聞之變色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屬於什麼關係?

2020年3月,停火協議簽署現場,塔利班代表同美方代表握手

更何況,此次談判達成的一項協議就是,塔利班公開承諾,將不再庇護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恐怖分子。

這讓早已經被美軍送去提前見了真主的拉登和奧馬爾,情何以堪。

總之,美國同塔利班談判,並非就意味著要跟恐怖分子“妥協”,僅屬於美政府、阿富汗政府和阿富汗反政府武裝之間的“停火談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塔利班的領導人坐到了一起,也並不會顯得特別的“不堪”或者尷尬。

只是,至於塔利班開始以合法身份介入阿富汗政權後,阿富汗國內形勢將何去何從,那就不是美國所關心的了。畢竟,美國真正往心裡去的,不過是阿富汗地區的戰略價值和對自己全球主導權的影響而已。這也算“美國優先”政策的一貫體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