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用親身經驗解答,決定人生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

李斯由“觀鼠”感悟出人生哲學觀,認為人的才華都差不多,差異關鍵在與人的選擇與環境。他的這一人生哲學觀,在天下戰亂紛爭,秦朝還未統一前,的確是十分適合的。因為在天下還未統一前,是有很多國家存在的,而且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實力也是大不相同。

所以在那個時候對於李斯來說,選擇一個對的國家對他來說非常重要,這關乎著李斯是否能將自己的才能完全施展開來,是否能讓他有所作為。所以李斯由老鼠哲學觀得到靈感,最後選擇了秦國這個強大帝國作為自己施展才華的地方,真的是十分正確。李斯就是由於他自己的這一選擇,才能讓自己到達秦王跟前,最後身居丞相的高位。

但是,時代與社會總是會不斷地變化與更新換代的,而他的老鼠人生觀對於秦朝統一後,就顯然不是那麼適用了。也就是說,李斯的老鼠哲學觀,只對其前期發展有用而已,也就是說環境的選擇對於一個人的前期發展非常重要。

李斯用親身經驗解答,決定人生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

時代特徵

那麼到最後,李斯為何會如此失敗,結局悲哀呢?這其中跟時代問題一定是掛鉤的,不同的時代,人才們所面臨的情況也大不相同。先說說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人才的一個處境。春秋戰國時期,前面也提及了一下,不同的國家,國力自然不同,那麼它們所對人才的要求自然也是不同的。換而言之,就是對人才來說,選擇範圍更廣,有多個平臺選擇。

這個國家不適合你,你也不必氣餒。輾轉到下一個適合你的國家就好了。張儀就曾經面臨這樣的情況,《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中記載:“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原本是魏國人,但是魏王膽小懦弱是出了名的,所以張儀在魏國無法得到重用。

所以之後張儀在蘇秦的暗中相助下就到了秦國,到秦國以後,果然就得到了重用。後來還佩戴六國相印,最終將“合縱抗秦”盟約解除,為秦國統一天下掃除了很大障礙。張儀的情況就很好的說明了,在天下未統一前,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對於自己才能的發展與生存立足至關重要。

李斯用親身經驗解答,決定人生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

而到了後期,經過一系列的殺戮與征戰,秦王統一了天下。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時代與社會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天下由分裂轉變為統一了。那麼對於人才來說,能夠讓他們施展個人能力的地方只有秦國了,秦國這時對於任何一個人才而言,無疑都是最好的平臺。所以說,這個時候,天下的人才基本都匯聚於秦國,真正的憑本事說話。

誰有才華誰說了算,誰的能力第一誰就能得到秦王的青睞,從而就能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與地位。而李斯這個時候雖然還是身居丞相的高位,但是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比不上蒙恬,李斯善妒這是人盡皆知的。

李斯用親身經驗解答,決定人生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


所以說,蒙恬的出現,已經使李斯慌了陣腳了,再加上他貪圖榮華富貴,自顧眼前利益。在這些心理的驅使下,李斯早就已經無法顧及到趙高的所作所為了。所以最終,李斯一步步淪陷,被趙高玩弄於股掌之中,結局悲哀。李斯就是沒有看清一個事物本質,秦統一後天下的情況與之前大不相同了,而他的目光仍然只停留在天下分裂時期,所以這就註定了他結局慘淡。

李斯用親身經驗解答,決定人生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

格局造就成功與失敗

其實,仔細分析李斯失敗的原因就可以看出,他失敗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關乎心理因素的。早期李斯由觀鼠悟出環境與選擇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在這一點上,他的智慧應該歷史上沒幾個人比得上。但是他卻也因為這一點,因為觀鼠哲學而限制了他自己的人生格局。也就是說,在秦統一後,李斯的人生格局還停留在“觀鼠”而成的格局範圍中。

所以他會忽略很多因素,他只顧幫秦王穩固朝政,以此來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說白了這個時候他也仍然只會討好秦王。在這樣侷限的人生格局影響下,他就無法考慮到很多重要的因素,甚至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政權更迭所帶來的國家變換。

而他的心理所想全都被趙高看在眼裡,相比之下,一個是隻知道榮華富貴而去保全眼前利益的李斯;一個是洞悉人性,將所有一切都瞭然於心的趙高;這兩個人一比較,就可以明顯看出李斯的格局遠不如趙高,所以他敗在趙高的手中是早晚的事。

李斯用親身經驗解答,決定人生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

總的來說,李斯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他的人生格局和性格,他的聰明智慧使他悟出老鼠哲學觀。他憑藉自己的聰明與才智爬到了人生巔峰,但是他最終卻仍然逃不過生存環境對他侷限的人生格局與自私性格的影響。也就是說,李斯的老鼠人生觀,既促成了他的成功,也限制了他的格局,導致了他最終結局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