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題解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即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了《說難》、《孤憤》等著作。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韓非

(其實《說難》、《孤憤》等並非韓非囚秦時所寫,司馬遷只是在列舉先賢們雖志向遠大、學識豐富,但身處困境、不為所用,憂憤無奈之餘,只好退而著述的事例,表達自己欲效仿他們,忍辱負重,著書立說。)

人物簡介

韓非,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門師兄。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荀子講學圖

著有《韓非子》,共有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均極為深遠。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韓非子》

成書過程

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韓非是韓國的諸公子。他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韓非口吃,不善交談,但長於著書。韓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眼見韓國國力日漸衰弱,多次上書勸諫韓王,但始終不被韓王重視,其政治主張也不被採納。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韓非

韓非痛恨韓王治理國家時不能致力於修明法制,不能憑藉君王的權勢統御臣子,不能富國強兵、任人唯賢,反而提拔重用輕浮淫侈之徒而壓制有功之臣。韓非認為儒家用文獻經典擾亂國家法度,遊俠之士以武力違犯國家法令;國家安定時君王就寵愛虛名之士,遇上急難時就想著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如今國家供養的這些人並不是真正需要的,而真正需要的又不是現在所供養的。他哀嘆廉直之士不容於奸邪之徒,於是考察往昔得失的變化,寫下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餘萬字的著作。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說難》、《孤憤》等

也就是說,韓非作為韓王安的兒子,雖有一腔愛國之情、報國之志;雖創立法家學說,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其思想、政見、才智雖遠超過商鞅、申不害、李斯等人,但韓王昏庸、奸佞當道,韓非只得“白璧蒙塵”、“黃金埋土”, 英雄無用武之地 ,憂憤慨嘆之餘,只好退而著書,寫成了《說難》、《孤憤》等洋洋十萬餘言。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韓非子》

《說難》,即遊說的困難。韓非子認為,遊說的真正困難在於所要遊說的對象的主觀好惡,即“知所說之心”,指出為了遊說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對於宣傳遊說的種種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愛憎厚薄,三是斷不可攖人主的“逆鱗”。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說難》

《孤憤》,即孤直的法術之士不容於世,因而感到悲憤。簡而言之,就是正直有才能的人不見容於世的憤慨。

韓非的《孤憤》、《五蠹》、《說難》、《說林》、《內外儲》五書,十萬餘言,字裡行間,嘆世事之難,人生之難,閱盡天下,萬千感懷。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孤憤》

據說,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嬴政所賞識,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得恨矣!”也就是說,我要是能見到書的作者並與他交往,那就真的死而無憾了。從中可見當時秦王對韓非及其著作的重視。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秦王嬴政

秦王得知這些書由韓非所著後,馬上派兵攻打韓國,脅迫韓王讓韓非到秦國效力。韓王最初並沒有任用韓非,只是到情況危急之時,才派他出使秦國。秦王見到韓非十分高興,但並沒有完全信任他。李斯、姚賈趁機陷害韓非,說韓非是韓國的諸公子,現在大王你要吞併六國,韓非最終會幫韓而不幫秦,你把他留在秦國以後再讓他回去,這是給自己留下禍患,不如加個罪名把他殺掉。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李斯

秦王覺得有理,就下令將韓非治罪。李斯派人送去毒藥,逼他服毒自殺。韓非想面陳秦王,卻不得見。秦王后來感到後悔,派人去赦免他,但韓非已經死了。

韓非人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秦王奉《韓非子》為治國經要,秦得以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

“發憤著書”說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韓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