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如何預防發生「糖尿病足」?

yangbaiqiang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種常見的併發症,是由於末梢神經病變,慢性進行性波及肢體大、中、小微血管的特殊病變,以及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膚破潰、甚至肢端壞疽等,往往久治不愈,是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使糖尿病患者維持良好生活能力,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就要避免糖尿病足的發生。


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現

由於小動脈阻塞,微循環障礙,足背、脛後動脈波動減弱或消失。皮膚乾燥,角化變脆,感覺神經減弱或消失,容易受到外傷感染,可形成神經損害頑固性潰瘍。

1.間歇性跛行

是糖尿病足的下肢早期表現。由於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乏力、勞累、麻木,重者小腿腓腸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後可使症狀緩解。

2.休息痛

休息痛是病變的中期表現,多侷限在足趾或腳趾遠端,夜間加重,臥位時疼痛加劇,下肢垂下時可緩解。

3.肢端潰瘍壞疽

可分為三型:溼性壞疽、乾性壞疽、混合型壞疽。均為肢端缺血壞死所導致,根據分泌物的多少劃分為以上三型。

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控制飲食,配合降糖藥物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再者平時應注重足部的保健,來延緩糖尿病足的發生。

1.患者應穿著質地柔軟、吸水性、透氣性良好的棉、麻質地的襪子,不宜穿過緊或過硬的鞋,另外注意防扎傷,穿鞋前應仔細檢查鞋內有無異物,並且鞋襪應經常更換。

2.每晚用溫水洗腳,注意趾間皮膚清潔、乾燥,經常檢查有無外傷、雞眼、水泡等,並及時處理。由於糖尿病患者神經末梢不同程度的病變,對熱、痛等感覺不敏感,因此洗腳時尤其要注意水溫,避免過燙。

3.修剪趾甲時切勿用力過猛,要注意修平,不要修剪過短,以免傷及甲溝。

4.可適當按摩下肢、保暖,以促進血液循環。

5.適當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改善神經營養供給。

總結:如今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仍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足的危害及嚴重性認知不足。因此我們要積極開展針對糖尿病足的預防性健康教育,做到早識別,早干預,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藥師方健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於下肢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等因素,導致下肢組織或足部被破壞的一種疾病,通常表現為足部發涼、麻木疼痛、起泡、潰瘍等不適,嚴重者可發展為壞疽、截肢,甚至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而死亡。

糖尿病足不但危害極大,治療起來還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預防和治療十分關鍵。首先,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水平,定期檢測血糖,只有在保證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才可以防止或延緩血管性病變的發生。

其次,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掌握一些自我防護的知識,比如:1.洗腳時用溫水,可以用手先試試水溫,以免燙傷。2.注意保持足部乾燥,如果腳汗過多,可以用撲粉撒在趾間,或用紗布隔開趾縫,保持乾燥。3.選擇大小合適、透氣度好、柔軟舒適的鞋襪,注意局部保暖。4.如果發現雞眼,不隨意用刀片或化學制劑消除,修剪趾甲時不要剪的過深,以免形成傷口引起感染。5.鍛鍊不宜時間過長,以免足底長時間處於受壓狀態,造成下肢組織缺氧。6.禁止吸菸,少食用辛辣、油膩及高脂食物,減緩對血管的損傷,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產生。7.糖尿病患者足部如果出現水泡、擦傷應引起重視,一旦出現皮膚紅腫、化膿或傷口久不癒合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本期答主:高曉倩,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糖尿病足是指與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周圍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潰瘍、感染和(或)深層組織破壞。它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多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非外傷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輕者表現為足部畸形、皮膚乾燥和發涼、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現足部潰瘍、壞疽。\n


糖尿病足的病因在於糖尿病引起的神經與血管病變,而預防這些基礎病變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嚴格控制血糖並保持血糖穩定,因此對於糖尿病足的預防應該包括糖尿病本身的管理和局部的保護措施。

1.糖尿病綜合管理

糖尿病的綜合管理不是簡單的藥物治療,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提出的“五架馬車”——糖尿病教育、醫學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血糖監測和藥物治療,對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後都非常重要。


(1)糖尿病教育,也就是患者需要自己動腦學習糖尿病知識,它是最重要的基礎管理措施,是決定糖尿病管理成敗的關鍵。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接受全面的糖尿病教育,充分認識糖尿病並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2)醫學營養治療,也就是常說的“管住嘴”,它是糖尿病基礎管理措施,是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住嘴”不是簡單的不吃、少吃,而是要能夠確定合理的總能量攝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恢復並維持理想體重。



(3)運動治療,“邁開腿”,在糖尿病的管理中佔重要地位,尤其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但這並不是說運動越多越好,應該根據年齡、性別、體力、病情、有無併發症以及既往運動情況,在醫師指導下開展有規律的合適運動,循序漸進,並長期堅持。運動前、後要檢測血糖。運動量大或激烈運動時,應調整食物和藥物,以免發生低血糖。


(4)病情檢測,也就是定期檢查,不僅包括血糖的檢測,還有其他併發症、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檢測。

(5)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規律地進行個體化的藥物治療,不要自己隨意選擇藥物。


2.糖尿病足局部的預防

(1)足部自我護理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嚴控血糖,每天檢查足部情況,每天用溫水清潔足部(注意水溫不要超過37℃),選擇柔軟、透氣的鞋襪,注意防止外傷

(2)定期進行足部檢查。

足部的血管和神經病變會在出現明顯症狀前就已經存在,為了早期治療與預防,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應該定期進行足部檢查,包括足部體查、保護性感覺的測試、下肢動脈病變檢查等,



(3)高危足

存在高危因素的,應該注意防止外傷、感染,積極治療檢查出的血管和神經病變。

(4)對於已經發生足部潰瘍的患者,要進行規範化的處理,以降低截肢率和醫療費用。

可以看到,對於糖尿病的管理和它併發症的預防的關鍵都是患者的積極參與與學習。


倩Sur


糖尿病是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的高發病,發病率居世界第一,每9人中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相信你也聽過這樣的話:“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是的,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隨之而來的併發症是全身性的,從頭到腳都不可避免,今天我們就重點說說腳——糖尿病足。



25%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部潰瘍!中國約20%的糖尿病足潰瘍患者需要截肢!今天聽內分泌老師分享了幾個糖尿病足患者的案例,都是本來可以預防,卻因患者本身的忽視,自我管理意識不夠,最後令人痛心的結果——截肢。那麼糖尿病足要如何預防呢?

(一)樹立自我管理意識。 糖尿病人最終的治療效果如何並不取決於用了什麼藥物,而是患者自身的管理是否規範。首先要控制好血糖,血糖穩定,就會減慢對其他臟器侵犯的速度;其次要改變生活方式,調整飲食,適度運動,戒菸限酒;最後就是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視力是否模糊、感覺是否遲鈍、足動脈搏動是否正常等。

(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1)穿合腳的鞋子,選合腳的鞋墊。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好可導致周圍神經血管病變,感覺不靈敏。很多患者穿不合適的鞋子腳即便磨出泡也不知曉,即便發現也不知道馬上去醫院,調節血糖,檢查受損情況,而是經常自行買藥,上藥,或者塗抹中藥,沒有進行綜合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而導致截肢。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選擇舒適,透氣,柔軟,大小適中的鞋子和鞋墊,襪子也要寬鬆,平整,無補丁,經常換洗,純棉質感最佳。最忌諱赤足走路,尤其在沙灘上,雖感覺浪漫,一旦被劃破皮膚,結果就變得悲催了。

(2)洗腳水不能用手測,改用水溫計。說出來您還真別不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對溫度的感知不靈敏,我們覺得很熱的溫度,他並不知曉,所以經常會出現燙傷的情況。為了避免此情況發生,建議備一隻水溫計,洗臉之前先測下水溫,35度為宜。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洗淨用純棉面巾擦乾,並塗抹潤膚乳,避免發生皸裂或乾裂。

(3)修腳請專業人士幫忙。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會有視力下降,尤其是老年患者。所以修剪指甲,處理雞眼,胼胝都要請家屬或專業人士幫忙,不可自行貼雞眼膏或進行足部冷凍治療等。若胼胝出現出血徵象,變色,水皰形成需及時請糖尿病足醫生會診。

無論糖尿病還是糖尿病足,預防是治未病最重要的方法,養成每天摸腳的習慣,仔細檢查是否有受損部位,可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足部減壓也是預防糖尿病足的另一關鍵點,避免長時間步行,此時生命就不在於劇烈運動,而是適度運動了,萬萬不可盲目跟從徒步,暴走的步伐哈。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閱讀量0


營養百事通


糖尿病在是可防可治的,其關鍵是保持足部的健康。

一、足部護理方法

1. 洗腳用溫水不超過37度,可以用手試試水溫。用中性肥皂洗淨足部,儘量不要泡腳(除非為了軟化趾甲便於修剪)。

2. 用淺色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擦拭。注意足趾逢間的皮膚不要擦破。

3. 乾燥的皮膚可以塗些潤滑乳液或營養霜,充分按摩。

4. 修剪趾甲不要太短,剪趾甲時要平剪,不要用尖銳的利器修剪趾甲的兩側,可以用小矬子把邊緣修圓。

5. 不要赤腳走路,防止異物損傷足部皮膚。

6. 冬天保持足部溫暖,穿柔軟的寬鬆棉襪。

7. 不用電熱毯、熱水袋及加熱器烘腳,防止燙傷。

二、經常進行足部檢查

1. 養成習慣檢查足部皮膚的色澤、溫度的改變。檢查是否有擦傷、裂傷、抓傷、水泡及皸裂等異常情況發生。

2. 檢查足背動脈的波動有無減弱或消失。如有異常,及時請教醫生或糖尿病專科護士。

三、鞋、襪穿著合適

1. 選擇合適的鞋子:不擠壓腳趾、鞋面透氣好、軟皮或布面料、大小合適能繫帶的平跟厚底鞋。穿鞋前檢查鞋內有無砂石顆粒物,以免傷及足部皮膚。

2. 選擇合適的襪子:選擇吸水性好、透氣好、鬆軟暖和的純羊毛或純棉製品,襪腰要松、大小合適。避免有破洞或有補丁的襪子,每日清洗保持清潔。

1.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即使是有小傷口,癒合時間也會相當長,如果伴有神經損傷時可能感覺不到疼痛,傷口處理不當,極易造成嚴總後果。

2. 避免使用碘酒等強刺激的消毒劑及紫藥水等深色的消毒劑以免覆蓋傷口感染的徵兆。

3. 嚴禁使用硬膏、雞眼膏等有腐蝕性的藥物接觸傷口,以免發生皮膚破潰。

4. 傷口2-3天未癒合或有淤血、腫脹、發紅、發熱應儘早就醫。

低危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應檢查足部1-2次;高危糖尿病患者應每月就診或每3個月檢查一次足部。足部有潰瘍者應根據病情隨時就診。


藥事健康


得了糖尿病,如何預防發生「糖尿病足」?

好問題,陳舟醫生來回答一下: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一旦發生情況往往變得十分糟糕,比如我小時候一個視覺陰影,趕集的時候在橋頭看了一個爛掉雙腳的人,加上當時大人們肆意的渲染恐怖的病因說是吃豬肉引起的寄生蟲病,我大概有很長時間一直處於恐怖的狀態裡,現在回想起來,最有可能的就是糖尿病足。

幸運的是,糖尿病足是可以預防的。需要它在變得嚴重之前引起自己和護理家人足夠的重視。

1.糖尿病足的形成原因

第一,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血管,會減少足部遠端的血液。在足部皮膚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潰瘍的形成,並影響傷口癒合。

第二,高血糖會損傷足部的神經,患者可能會失去疼痛的感覺而忽略足部的損傷。

此外,高濃度的糖血液是細菌和真菌生長溫床,嚴重的會導致皮膚深層和骨感染;最糟糕的,如果形成廣泛性壞疽可能需要足截肢。

2.如何有效預防糖尿病足?

通過原因我們應該指導,最重要最有效的一個辦法就是要把血糖控制好!因為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減少血管和神經損傷。

此外,還建議大家注意以下問題:

  • 戒菸

  • 雙腳的護理:用溫水和溫和的肥皂清洗腳,如果腳乾燥,可使用保溼面霜或乳液。

  • 保護雙腳:包括不要赤腳行走,不要用太燙的水泡腳,避免腳的外傷。

  • 修剪指甲要小心:正確的修剪方式是先間指甲中間部分,在小心修理兩邊。

  • 正確選擇襪子和鞋子:建議傳寬鬆的棉襪,每天更換襪子。選擇的舒適不緊透氣好的鞋子。

  • 經常檢查雙腳: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檢查每年至少一次,門診隨訪的時候不要忘記,並要求醫生必需檢查!

參考來源:Patient education: Foot care in diabetes mellitus,Uptodate,2018


健康幾何


糖尿病足是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嚴重且治療費用很高的一種嚴重併發症。糖尿病足的基本發病因素是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組織的潰瘍和壞疽。

糖尿病患者要想預防糖尿病足,需要先知道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因為糖尿病足是相對容易識別、預防比較有效的一種糖尿病併發症,如果能夠儘早識別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並採取措施,就可以避免糖尿病足發生。

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包括:(1)是否有以下病史:以前發生過足潰瘍或截肢、視力有問題、彎腰困難、沒有醫保、光腳走路等情況。

(2)已經發生了神經病變:如下肢麻木、刺痛或疼痛;周圍感覺遲鈍、嚴重減退如對冷熱刺激不敏感。

(3)已經出現了血管病變:間歇性跛行、靜息痛、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4)皮膚狀態不好:皮膚顏色暗紅、發紫,說明血液循環不好,容易發生病變;水腫、趾甲異常、皮膚乾燥等情況。

(5)骨關節畸形。

(6)鞋襪穿的不合適。

當糖尿病患者已經出現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需要提高警惕,做到每天檢查雙腳,如果視力不好,可以請家人幫忙檢查。鞋襪一定要舒適,如果鞋子過小或者襪子過緊,都容易使腳受傷,容易誘發糖尿病足。洗腳要注意水溫,溫度過高可能會燙傷皮膚,如果糖尿病患者對溫度感覺不敏感,皮膚燙傷可能都不能及時發現。生活中只要是涉及到雙腳的方面,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雙腳受傷。


糖尿病之友


大家好,我是一枚在讀醫學碩士。

我國國內統計,糖尿病足的截肢率佔非創傷性截肢的40%,而平均住院天數為33天,平均住院費用高達2.6萬元。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什麼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由於合併神經病變,和不同程度的下肢末梢血管病變,導致下肢及足部出現感染、潰瘍和組織壞死,是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之一。

二.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

1.吸菸;

2.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血糖控制不佳,年齡大於50歲,尤以60~70歲危險;

3.有足部的潰瘍和足變形,如杵狀趾,趾骨突出等;

4.有神經病變、血管病變;

5.糖尿病只是缺乏;

6.失明和視力障礙;

7.足部異常:足部畸形,雞眼,黴菌感染等。

三.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1.良好控制血糖;

2.保持雙腳皮膚清潔、乾爽;

3.防止皮膚受傷、感染;

4.定期足部運動;

5.禁止吸菸;

6.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

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潰瘍、感染時應及時就醫,因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且感染容易擴散。

糖尿病患者下肢出現燒灼感、麻木、刺痛,溫度覺、感覺障礙時,更應該防患於未然,減少糖尿病足的發生。


竹一先生


糖尿病足是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合併症之一,也是導致糖尿病人截肢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的基本原因:①血管病變 ②神經病變

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足部供血不足,而表現為足部的破潰,且常伴有感染。輕者僅表現為皮膚搔癢、乾燥、不出汗、色素沉著、腳部微痛(夜間加重)、感覺遲鈍、間歇性跛行(長時間走路後腳痛,休息後緩解)、關節變形、皮膚表面潰瘍;中度者可以出現較深的潰瘍合併感染;嚴重者累及骨頭,造成骨折,甚至是足部的壞死,部分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預防糖尿病):①糖尿病健康教育:醫療人員的培訓、患者及家屬的保健教育。②醫學營養治療:確定合理的總能量攝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恢復理想體重。③運動治療:尤其是肥胖的患者,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④病情檢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HbA1c。⑤高血糖藥物治療。⑥定期的足部檢查:足部體檢、保護性感覺的測試、下肢動脈病變檢查並對足部自我護理的教育;對高危足應防止外傷、感染、積極治療血管和神經病變。

促進足部血液循環,可適當的進行一些運動。每天晚飯後快步行走30min,運動時以不感覺足部疼痛為宜。加強防護,避免皮膚損害以及冬天注意足部保暖,避免雙足暴露在過冷處。


執夢ccx


糖尿病主要形成原因是你吃了過多的食物或者難吸收的食物,脾胃沒能力吸收了你還繼續吃,局部堆積了大量的垃圾,長時間無法排除,病就出來了,預防的話需要計算身體器官的強弱,在結合食物整整體來套方案,吃了飯感悟10分鐘就是體會那種身體內的感覺,30次後你就對食物和身體有了一些掌控,研究食物食物含吸收可以通過塗抹皮膚看吸收情況測試,東西太多關注我我告訴你細微裝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