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府城(今潮州市湘桥区)北门街面线巷5号。据李氏家谱记载,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人士,明末清初,因为灾荒,一世祖李明山举家南迁至福建莆田,后又因战火连绵不断,再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潮州古街

李嘉诚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因清末由考试入仕的制度渐废,故未能入仕,闲居乡野。20世纪初,正值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西学渐进的时代,实业救国、学习西夷之长技等新思潮日盛。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毅然送两个儿子李云间、李云梯东渡日本留学,一个学商科,一个念师范,学成回国后分别在潮州、汕头执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排行老三,还有一个弟弟叫李奕(李云松)。

  李云经从小聪颖好学,孜孜不倦,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1913年,15岁的李云经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成绩名列全校第一。但时值家境式微,无力供他升读大学,李云经接受莲阳懋德学校的聘请,走上了治学执教之路。执教数年之后,李云经一度弃教从商,远渡重洋,在爪哇国三宝垄一间潮商开办的裕合公司里做店员。经历了短暂的打工生涯,因生意失败,李云经打道回府,在潮安城恒安银庄任司库与出纳。后因时局动荡,天灾人祸,银庄倒闭,他失业了。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犹太人

作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群之一,潮汕人被世人公认为“东方的犹太人”,这源于潮汕人的经商之道。人们都说潮汕人“在家是条虫,出门是条龙”,这就是说潮汕人很善于出门闯世界,并逐渐形成传统。自19世纪中叶汕头开埠以来,每年输出的契约华工达数万。他们心怀憧憬,前赴后继,蔚然成风。这不是因为社会动荡或是天灾人祸的逼迫,而是数百年来潮汕人养成的积极开拓的精神,是潮汕商业文化的独特景观。潮汕人的迁徙,不同于山东人闯关东、宁波人闯上海,足迹仍在国内,潮汕人是放眼海外。“商者无域”是潮汕人的观念。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汕头博物馆

李云经投身商界,应该也有潮汕人热衷经商基因的影响。就这样,李云经在商界转了一个小小的圈儿,还是回来重执教鞭。或许是接受了太多的传统道德,重义轻利,安贫乐道;或许是更热衷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强国利民之本,不论何种原因,李云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他在隆都后沟学校任教后,因教学有方,声誉日隆,于1935年春被聘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1937年,李云经转聘为庵埠郭垄小学校长,直至潮州沦陷。

  每当闲暇的时候,李云经便带着李嘉诚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人间的一切烦恼仿佛随着江水漂流远逝。李云经常常将情怀寄寓于山水,品评历史英雄人物,教导儿子做人的道理,使他养成仁爱诚信的品德。李云经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希望他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建设家乡。事实证明,李嘉诚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譬如独自创办汕头大学,就是建设家乡的体现。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汕头大学

1933年,5岁的李嘉诚迎来了正式上学的日子,进入潮安县府城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这天,父亲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拜孔圣人的仪式。母亲庄碧琴给他做了三道菜:猪肝炒芹菜、干炒大葱和鲮鱼。在潮州的方言中,肝是“官”的谐音;芹菜取“勤”之意;葱是“聪”的谐音;鲮鱼的眼睛特别明亮,寓意聪明伶俐。三道菜寄予了父母对孩子的希望:聪明伶俐,勤奋读书,出人头地。

  李云经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的有识之士,因时局动荡,经济衰退,生活清贫,使他未能建功立业,只得把厚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在父亲的教诲下,李嘉诚从小就立下大志: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李云经尽管很疼爱儿子,但他知道,过分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因此他把心中的慈爱以别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心向学的李嘉诚,如果不是时局所迫,也许会沿着求学路一直走下去,而且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

可世间风云变幻莫测,未来会是怎样,谁也无法预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31日,两架日机飞越丰顺、汤坑等处,投弹数枚,开始了对潮汕地区的轰炸,战火迅速向潮安城区蔓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李嘉诚美好的求学梦想也被打碎了。

  1939年6月,李嘉诚随父到潮安县郭垄小学就读。6月21日,日军侵占汕头。6月27日,日军的飞机对潮州城区狂轰滥炸,宁和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废墟。随后,日军分三路先后开进潮州城,潮州沦陷。昔日如世外桃源的潮汕地区一片腥风血雨,报上不时以醒目的标题刊登日寇暴虐乡里的消息。李嘉诚的父亲时任郭垄小学校长,整天忧心忡忡。母亲庄碧琴笃信佛教,烧香拜佛,祈祷佛祖保佑家人和乡亲平安。但是,日本侵略军没有丝毫人性,继续没日没夜地在城区狂轰滥炸,县教育科不得不宣布所有的学校停课。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寺庙祈福

李云经就此失业,他不善体力劳动,亦不会做小生意,唯有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后来,李云经与庄碧琴商议多日,决定到香港投靠内弟庄静庵。庄静庵是香港的殷商,相对内地烽火连天,兵荒马乱,香港却是太平盛世,一派祥和繁荣,成为战时内地人的最佳避难所。庄静庵幼年也曾在潮州乡间读私塾,小学毕业后,他像众多潮汕人一样离家外出闯荡,先在广州的一家银号当了几年学徒,后来晋升为部门经理,后在香港成为成功的钟表商。

  庄静庵给李云经夫妇安排好住处后,还设家宴给他们接风洗尘。但出乎李云经夫妇意料的是,庄静庵始终未提起让姐夫李云经到他的公司里工作。为了养活家人,来港第二天,李云经便出去找工作,结果四处碰壁。李云经倍感失落。彼时,在香港只有一句真理:赚不到钱,你的生命将是脆弱的。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香港街头

庄静庵异常忙碌,没日没夜,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最初的一段时间,他经常来看望姐夫一家。渐渐地,他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几天都不见他的人影。庄静庵对自己家人亦是如此,他没有闲暇时间与家人安安静静地相聚一堂,或外出看戏郊游。除了庄静庵这门至亲外,李云经夫妇在香港还有不少亲友同乡。他们来看望过李家一两次,便再无音信。潮州人在异国他乡以团结互助著称,故能发达。但帮衬也是有限的,潮州籍富翁无一不是靠自己打拼。

  尽管与香港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但李云经明白,要想在香港生存,非得融入这个社会不可。经过一番波折,李云经终于在一间潮州商人开的公司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李云经开始面对现实,主动适应环境,与此同时,他也不再以圣贤之风范教子,而是让儿子同样学会适应环境,“学做香港人”。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香港人

在香港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除了要有资本以外,还要有高超的交际能力,才能做一个出色的香港人。而首要的交际工具就是语言。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汕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此外,香港受英国的殖民统治近百年,其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尤其是在上流社会。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可以立足于香港社会,二来有助于与人沟通交际。将来若能出人头地,还可以跻身于香港上流社会。

  1941年12月26日,香港完全沦陷后,在日军的统治下,香港百业萧条,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的生活愈加困难。李云经染上了肺病,在家庭最困难的时期病倒了。为了让儿子继续上学,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也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作为儿子的学费。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相当清苦。两顿稀粥,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捡来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伙食。

李嘉诚:父亲去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一文钱,仅有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李嘉诚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危,他知道未成年的儿子将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但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因此,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已。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不满15岁的李嘉诚听了,坚定地点了点头,李云经这才放心地闭上了双眼。李云经没有留下一文钱,却给李嘉诚留下了受益终身的宝贵遗产,那就是做人的道理。李嘉诚后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华人首富,这跟其父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李嘉诚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