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秧歌《朝陽溝》


襄垣秧歌《朝陽溝》

襄垣秧歌又稱武鄉秧歌。是一種傳統戲曲劇種。 流行於山西晉東南地區武鄉、襄垣一帶。清末已流行。在發展中受梆子劇種影響,唱腔分慢板、快板、數板。行當比較齊全。

襄垣秧歌表演方式戲曲代表人物王福鎖代表劇團襄垣秧歌劇團別稱武鄉秧歌流行地區山西晉東南地區武鄉、襄垣一帶。

襄垣秧歌《朝陽溝》


相傳,約於明末清初由夯歌演變而成。清咸豐年間(1931~1861),藝人田維等組織自樂班、同樂會等半職業秧歌班社,將《劉芳舍子》、《小姑不賢》、《摘豆角》、《鬧洞房》等目搬上舞臺,成為地方戲曲劇種。

襄垣秧歌《朝陽溝》


光緒十五年(1889),襄垣縣上良村藝人王福鎖集襄垣西營、城底、上良、下良、白楊嶺、韓唐、店上、源頭、果溝和武鄉上合、下合、北漳、監漳、陌峪等18個村的自樂班,組成第一個秧歌職業班社,稱為“十八村秧歌班”,排演大型蟒靠戲《河燈會》、《富貴圖》等,於是出現了在同一出大戲中“官唱梆子,民唱秧歌;花臉(不包括小花臉)唱梆子,生旦唱秧歌”的秧歌與上黨梆子交錯演唱的形式。

襄垣秧歌《朝陽溝》


民國初班社林立,秧歌大興。較有名的班社是襄垣縣公款局出錢,豪紳經營的官秧歌改良班、天義班、三元班、天成班、富樂意、悅意班和武鄉的鳴鳳班、鳴勝班、永樂義、慶榮班、元落義及屯留的安樂現、長子的安樂義等。

在此期間,第一代女演員李雪娥、路小梅母女登上秧歌舞臺。

襄垣秧歌《朝陽溝》


民國27年(1938),襄垣送返村組織抗日農村劇團,演唱秧歌。次年,襄垣縣吸收一批青年學生學唱秧歌,組建起抗日救亡宣傳隊,不久改稱抗戰劇團。

民國29年,襄垣抗日救亡宣傳隊與抗日農村劇團合併為群眾劇團,民國33年改名為農業劇團,1946年調晉冀魯豫邊區,同年又改名為太行人民劇團,民國37年與調歸太行行署直接領導的原武鄉光明劇團合併為太行文藝工作團。

襄垣秧歌《朝陽溝》


在此期間,八路軍129師385旅成立前哨劇團,武鄉縣成立光明劇團,太嶽區的襄漳縣成立第二分團,屯留縣成立群眾劇團、襄垣劇團,沁縣成立漳河劇團等,先後編寫演出《換腦筋》、《打蟠龍》、《三更放哨》、《天災人禍》、《糠萊夫妻》、《李有才板話》、《年除》、《改變舊作風》、《小二黑結婚》、《打春桃》、《李來成家庭》、《萬象樓》等現代戲,以及《鄴宮圖》、《韓玉娘》、《王佐斷臂》、《報父仇》、《逼上梁山》等古裝劇。

襄垣秧歌《朝陽溝》


民國32年(1943)12月,八路軍彭德懷副總司令為襄垣群眾劇團題詞:“抗日農村劇團模範”。次年,武鄉光明劇團因編演《改變舊作風》、《義務看護隊》,被太行文聯授予題為“突飛猛進”的錦旗。

襄垣秧歌《朝陽溝》

襄垣秧歌歷史劇《法顯》劇照

新中國建立後,襄垣縣組建秧歌職業劇團,在音樂唱腔、藝術表演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出現了《洞房裝瘋》、《玉鳳配》、《趙蘭英進京》、《忠義緣》、《戲中書》等新劇目,取得了可喜進步。 2015年6月,以東晉時期高僧法顯西行取經而改編的襄垣秧歌劇《法顯》上演。該劇真實再現了62歲的法顯歷經14年,長途跋涉,走遍三十餘國,最終取回真經戒律的感人故事。

襄垣秧歌《朝陽溝》

《朝陽溝》的問世,無疑是現代戲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優美的旋律,生動的情節,使的這部作品一經問世便名聞全國。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朝陽溝》中的大部分唱腔在仍還在廣為傳唱和流傳,這一切都證明了《朝陽溝》所具有著的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襄垣秧歌《朝陽溝》


描寫高中畢業生銀環到未婚夫拴保的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遇到了一連串困難,思想上發生動搖。在中國共產黨基層支部和群眾的幫助下, 又由於在勞動中培養起來的對土地和莊稼的深情,使她認識到農村也是知識青年貢獻力量的廣闊天地,終於在農村紮下根來

襄垣秧歌《朝陽溝》


《朝陽溝》在運用傳統戲曲形式表現現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劇作除主人公銀環外,還刻畫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書等樸實、忠厚的農民形象。在這些人物身上洋溢著嶄新的思想感情,表現出社會主義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全劇語言富有個性特點,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唱詞生動、風趣,節奏明快。劇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運用傳統的結構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


襄垣秧歌《朝陽溝》


《朝陽溝》是現代戲的傑出作品。寫城市姑娘銀環和未婚夫拴保相約,在高中畢業後同赴栓保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栓保先行,銀環因母親反對,左右為難。後經栓保鼓勵來到了農村,但因不適應體力勞動,思想又產生了動搖;得到母親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後,便不顧栓保母子的勸告,離開朝陽溝。途中與黨支部書記相遇,受到了教育,歸家以後,又發現她母親竟是裝病誑她回城,當即對母親提出批評,毅然重返朝陽溝。她母親也隨後來會親家,並決定在朝陽溝落戶。全劇表現出新舊觀念的尖銳衝突,展示了社會主義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反映了知識青年的特定歷史足跡。不僅語言富有個性特點,而且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襄垣秧歌《朝陽溝》


襄垣秧歌《朝陽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