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實踐論》中,高段位博弈者的知行邏輯


構建《實踐論》中,高段位博弈者的知行邏輯

世界上存在著不同的博弈和博弈者。不同的博弈和博弈者處在不同的段位,從而構成“隱性的”博弈階層(政治、經濟、藝術、科技、產業、行業、組織、個人無不如此)。各個階層的知行又構成了整個的社會形態。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中如何博弈?博弈背後的頂層規則又在哪裡?這一切都在實踐論中!

實踐論是什麼?是高段位博弈者的知行邏輯!高段位博弈者是什麼人?是在事物規律下競賽的人。高段位博弈者誰能勝出?那些認識、實踐離規律最近的能勝出。博弈的賽道本質上就是,認識、實踐規律的賽道。(低段位博弈者往往是:憑感覺、第一眼、道聽途說就對事物進行表面的、局部的、單一的去下結論,在低認知下付諸行動的人)


構建《實踐論》中,高段位博弈者的知行邏輯


要在博弈賽道上取得勝利,就需要先後進入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對認識的正確認識。第二階段:自以為非、思想合乎規律。第三階段:提煉規律性認識,建立規律思維。第四階段:實踐規律。第五階段:動態性下的重複一、二、三、四。

第一階段,什麼才是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認識來源於生產活動,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根本。人對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的認識都源於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一步一步由低級走向高級的,因此我們的認識也是一步一步都低級走向高級,從看到事物的現象,看到片面的事物,再看到事物的外部聯繫,這形成感性、印象認識。通過對事物的實踐,反覆錘鍊修正感性、印象的認識,從而達到對事物本質、全部、內部聯繫認知,完成對事物規律的認知。這是對正確認識認識的基本流程。

第二階段,自以為非、思想合乎規律,古人稱之為“近道”。我們要達到預想的結果,就需要我們的思想合乎外界的客觀規律。客觀規律來源重複深層的實踐,是對世間之感受,而非間接的認知(聽說、看到、感覺),簡單的器官之感受。間接的認知往往都是低緯的,實踐才是高維的認識。這就是張瑞敏先生“自以為非”的境界。

第三階段:提煉規律性認識,建立規律性思維,“幾秒鐘看得透本質的人”就是建立規律性思維的人,就是通過不斷的活動實踐推動我們認識達到質的變化,形成一個個概念,而在實踐提煉概念過程中建立起規律性思維。這就是“感覺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立刻感覺它”!

第四個階段:實踐規律,在高段位的規律性思維下去實踐。不斷提純自己的思維體系,大道至簡,行為歸於規律,歸於自然。

第五個階段:在外界變化中,重新認識變化,建立新認識,形成新思維,實踐新發展,形成動態的對規律的實踐。

東方几千年的文化,是知行合一的文化,知行合一是知與行不斷糾纏過程中建立達到自己預期的因果邏輯,這就是實踐論,就是我們要提取的高段位博弈者的知行邏輯。毛選是實踐哲學,是行為價值的論述,不是讓你讀、不是讓你聽,而是讓你去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