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面积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为什么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只有20万平方公里?

冬眠的树1


西伯利亚虎,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北虎,网友常常简称为西虎。


西伯利亚通常指的是俄罗斯亚洲部分,面积非常广阔,有接近1300万平方千米,如果它独立,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然而,西伯利亚虎的分布却非常狭窄,在西伯利亚局限于东南角,主要分布在滨海边疆区的锡霍特阿林保护区。西虎在俄罗斯的栖息地总共还不到2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呢?

滨海边疆区在西伯利亚的位置

西虎不能适应北方

老虎总的来说是南方丛林的物种,最南在赤道附近都有分布。西虎虽是最靠北的亚种,但还是不能适应太北的地区。根据科学考察,西虎分布的北限就在48°N左右,而这刚刚越过西伯利亚的南限。

今天西虎在俄罗斯的分布

由于人类迫害,西伯利亚虎一度濒临灭绝,现在虽然已经恢复到400-500只,但仍然是濒危物种。

然而,西虎在西伯利亚的分布那么狭窄,还真的与人类无关。早在19世纪,当时人类对老虎的影响还很小,西虎分布的北限也只是在52°N左右。在两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西虎最北也是就到52°N。

历史上西虎分布的北限

更新世老虎的分布

可见,西虎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越过外兴安岭。外兴安岭在55°N左右,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理分界线。狼、棕熊和猞猁等真正北方的食肉兽都越过外兴安岭占领了广袤的西伯利亚,而与老虎一样被挡在这道山岭以南的还有黑熊、豺和豹等。

不是因为怕冷

西伯利亚的气温很低,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但西虎没有北上还真不是怕冷。

据了解,西虎非常耐寒,尤其是它那一身厚厚的冬毛。而且老虎属于哺乳动物,能维持体温恒定,温度不能直接限制其分布,只能通过其他因子来起作用。

食物是重要原因

我们注意到,西虎的主要猎物马鹿、野猪、狍子和梅花鹿等,在远东的分布北限都在52°N左右,没有越过外兴安岭。因此更北的地方是缺乏老虎喜欢吃的食物的。那么是什么将老虎和它的主食都留在了外兴安岭以南呢?

深雪是主要原因

今天西虎的主要分布区,冬季雪深通常不超过20厘米,只有在高山上才能达到30厘米,而且老虎到了冬季会避开海拔高、积雪深的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西虎在雪深的地方移动困难,而且捕猎难获成功。由于它们体型庞大,行走时很容易踩破雪壳陷进去,这样会发出声响惊扰到猎物,而且不方便追逐。

此外,马鹿和野猪等有蹄动物适应深雪的能力也很差,前苏联学者注意到,在雪深的年份野猪的数量就特别稀少,野猪的足迹甚至比老虎还少见,大量老虎饿得四处游荡。

即使在西伯利亚东南角的滨海边疆区,到了雪深的年份就会有很多老虎尤其是幼虎会被饿死。前苏联学者曾在深雪年份发现老虎带血的脚印,还曾发现两具饿死的虎尸,体重还不到正常虎的一半。

西伯利亚腹地的积雪更深,极端的地区甚至能达到一米,这不是老虎和它的主要猎物能适应的。

不适应针叶林

整个西伯利亚除了东南角的滨海边疆区,植被都是以针叶林为主的,这种森林的特点是林冠层特别茂密。

林冠层茂密,就阻挡了大量阳光进入林下层,导致林下层特别单调,有蹄动物不喜欢这样的地方,数量比较少。而且老虎没地方埋伏,也不容易捕获猎物。

老虎虽然是喜欢密林的猫科动物,素有森林之王的美誉,但林冠层过于茂密的北方针叶林反而不适合它们。

应该叫东北虎

西伯利亚虎是英文名字翻译过来的,在我国规范的叫法应该叫东北虎。很显然,老虎在西伯利亚的分布非常边缘化,因此,西伯利亚虎是一个不恰当的名字。

由于今天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老虎基本上已经灭绝了,让我们误以为西虎的主要分布区就是西伯利亚的东南角。

其实在历史上,东北虎这个亚种不仅分布在俄罗斯东南、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还分布在华北地区北部,向西一直延伸到甘肃东部。建国初在甘肃会宁捕到一只幼虎,经鉴定属于东北虎。

如果今天的东北虎还有当年的分布,我想大家应该不会使用西伯利亚虎这个名字。

东北虎在俄罗斯的分布,实际上都是清政府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让给沙皇俄国的。俄国因此获得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外东北地区,如果没有这次割地,西伯利亚不会有一只老虎。


动物博览


虽说东北虎的分布范围如今已经大幅度锐减,但所谓不到20万平方公里是相对于整个西伯利亚来言,并不算上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的东北虎分布区域。

整个西伯利亚地域辽阔,但有东北虎也就是西伯利亚虎分布的地方只占整个西伯利亚总面积的1.5%而已,集中于东南拐角,东北虎分布北界都不会越过外兴安岭。


导致东北虎分布范围如此狭窄的原因,并非广袤的西伯利亚缺乏食物与过度寒冷,而是因为严重的积雪与森林的特殊性。

西伯利亚终年苦寒的环境限制了东北虎的北上,其实这种说法对也不全对。东北虎皮毛厚实,即便是虎幼崽也可以很好很快适应严寒环境。老虎也并不需要像熊一样,用冬眠的方法度过冬天,冬季的虎依旧活跃。

与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的是,外兴安岭以北的西伯利亚常年都有非常深厚的积雪与冻土、沼泽等存在。东北虎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成年体长最大可达3米,如此的体重使其并不能在过深的积雪或者沼泽地中行动自如的捕猎。而且积雪太厚,也不利于东北虎发现猎物的踪迹。

虽说西伯利亚苦寒,但动物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大规模的野生驼鹿、驯鹿、山羊群等。只不过对东北虎来说,这些地方的猎物都太难以捕捉,只是可望而不及罢了。

另外,西伯利亚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也比较特殊,属于树冠茂密而林下稀疏。虎属于伏击狩猎的食肉动物,擅长隐藏自己然后出其不意,但西伯利亚的森林里,林下植被稀疏,很容易就会暴露,很难接近猎物获得食物。

虽然东北虎正式名称是“西伯利亚虎”,但若非清末时沙俄入侵,东北虎跟西伯利亚也没什么关系,我国东北地区相对更加适合东北虎生存。只不过随着多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东北虎数量锐减,分布范围越来越少越来越稀疏,如今野外东北虎数量仅500头左右,主要分布于俄境内。



澹奕


西伯利亚虎也称东北虎,是所有猫科动物中最大的,大多数个体长约3米,体重约600斤左右。西伯利亚虎适应了西伯利亚极端寒冷的气候,与其他老虎亚种相比,西伯利亚虎皮毛浓密,身体粗壮。西伯利亚虎的主要栖息地是阔叶林、白桦林和针叶林,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选择也围绕着猎物,红松阔叶林栖息地有大量的有蹄类动物,在冷杉林中有马鹿或野猪,在针叶林里有鼠和麝,这些是西伯利亚虎的主要猎物。

西伯利亚虎之所以有一种命名为西伯利亚虎,自然是因为分布在西伯利亚,而为什么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只有20万平方公里,自然是因为受到了人类活动的限制,导致其它大部分地区的东北虎已经消失,只剩下这么点栖息地。这就好比非洲人不一定非得居住在非洲,如果其发展迅速,可以分布到全世界,但是如果受到破坏或者损伤,可能最后只局限在非洲一个角落里。西伯利亚虎也是同样的道理,西伯利亚虎也曾经繁荣过,西伯利亚虎的历史活动范围曾经扩展到贝加尔湖、外蒙古、东北和整个朝鲜半岛。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长,西伯利亚虎的自然栖息地范围最终主要限于俄罗斯远东地区。

人类活动对东北虎生存的主要威胁是偷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捕猎老虎的猎物有蹄类动物。

人类狩猎造成所有东北虎死亡的75-85%。即使是目前,远东地区每年都有20-30只东北虎被偷猎,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人类偷猎老虎最常见的原因是为了获取老虎皮毛,以及它们的某些身体部位,比如用于中药的骨头。虽然老虎是受保护的物种,但执法机构抓住罪犯偷猎者的能力非常有限,而且惩罚措施也不够。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许多农村地区收入较低,偷猎问题进一步加剧,20世纪长期以来出售虎皮虎骨是偏远村庄穷人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同时,伐木、放牧、各种开发项目和无法控制的火灾等活动都直接导致远东地区的东北虎生境丧失,栖息地正日益被分割成孤立的小块,特别是在东北虎活动范围的南部边缘。大部分的东北虎栖息地都发生了非法森林砍伐。20世纪80年代末,红松林被大规模砍伐,许多云杉森林在1977年的野外大火中被烧毁,21%到28%的森林消失了。

事实上,西伯利亚虎并非起源于西伯利亚,而是经由我国境内从南到北的迁徙,最后在东北和西伯利亚建立了稳定的栖息地。


科学闰土


西伯利亚面积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为什么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只有20万平方公里?

众所周知,西伯利亚虎也被称为东北虎,也被简称为“西虎”,它是虎的一个亚种,主要栖息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滨海边疆区、中国东北东部山区以及朝鲜东北部,也就是中国、俄罗斯以及朝鲜三国交界地带,栖息范围非常的狭窄,大约只有20余万平方公里。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要不是因为晚清的软弱无能和《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就不会有《瑷珲条约》的被认可,清朝也就不会因此失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时对《瑷珲条约》予以认可),以及中俄《北京条约》中新增的割让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可以说在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以前,西伯利亚虎基本上与西伯利亚没啥关系,老老实实叫“东北虎”。

闲言少叙,下面我们回归到本题的核心点上来,即西伯利亚面积如此广阔,但为何有着“森林之王”之称的东北虎的栖息地却如此狭窄?下面我们结合地形环境以及东北虎的一些生活特点用排除法来进行分析。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达多达1709.82万平方公里,其中题主所问的西伯利亚面积就达到了约1322万平方公里,除了西南有一小块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其余均有俄罗斯管辖。

从西伯利亚的地形来看,主要由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及东西伯利亚山地三大地形区组成,然而结合老虎山地林栖的特点,像西伯利亚中西部的平原、高原这种面积广大、地形开阔的区域是不适合东北虎生存的。也就是说经过第一轮排除,关于东北虎的栖息地只可能在东西伯利亚山地范围内找答案。

单就东西伯利亚山地而言,它同样是北亚地区一个面积较为广阔的区域,总面积约为412万余平方公里,由于纬度较高且绝大部分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因此具有冬夏温差巨大、昼夜温度剧烈变化的特点。尽管东北虎拥有一层特别厚的冬毛,生性喜寒厌热、耐寒能力特别强,但是对于东北虎的主要捕食对象,例如羊、鹿、野猪等动物主要分布在气温相对较高的东西伯利亚东南一偶以及中国、朝鲜的交界地带。

并且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体长可达3米左右,体型如此大的猛兽非常不适合在积雪较深的区域生存,这是因为积雪太深很容易使老虎陷入雪窝之中,非常不利于快速移动,而且在雪地上行走会发出“咯吱”的声音,很容易惊扰到其他猎物导致捕猎失败。

可以说东北虎的分布主要是受食物分布和自身适应能力的影响的双重影响,但食物的分布是主因。不过值得说明的是,东北虎目前的栖息范围只有约20万平方公里,但野外的种群数量并不多,仅为400~500只,如果将时间倒流到20世纪以前,东北虎的数量不仅相对较大,而且气息范围更广,在我国的河西走廊至华北平原一带均有分布。因此又可以说人类的活动是导致东北虎栖息地被压缩的根本原因。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看到此问题,可能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工业生产导致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急剧缩小,但其实这与此问题没有关系,此问题问的是栖息地范围而不是数量减少原因。西伯利亚虎在我国又称之为东北虎,当前野生的东北虎已经很少见,是珍惜的保护动物,但是之所以西伯利亚虎的栖息地只有方圆20平方公里,主要是因为环境以及温度。虽然西伯利亚地区比较广阔,而且相对人口密度比较低,但是并不适合东北虎的生存,不是因为东北虎不耐寒,而是供给东北虎的食物链在极寒天气下无法生存。

早在19世纪之前,人类工业活动还不是特别发达之前,东北虎的固定栖息地最北也不会超过北纬52度,也就是不会超过库页岛,到了19世纪中期,东北虎的栖息地退到了北纬47度左右,也就是我国与俄罗斯在黑龙江分界线这一段的完达山区域。至于有记录说东北虎出现在贝加尔湖,甚至跨越到库页岛以北地区,可能仅仅是某只东北虎机缘巧合下进入这些地区,东北虎自始至终一直居住在西伯利亚东南位置。西伯利亚地区越往北,每年天冬季越长气候越寒冷,哺乳动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就越少,东北虎在极端寒冷天气之下找不到猎物,就不适合生存。而北纬47度到52度之间,这里拥有大兴安岭,外兴安岭,长白山脉等植被茂密地区,虽然也有降雪,但是比起北部要好很多,哺乳动物种类、数量也比较多,给老虎创造了最佳的生存环境。
另外我们都知道老虎喜欢生存在森林茂密的地区,但是这里的森林茂密,并不是指树干有多么粗,而更多是指地表浅灌木丛有多么茂盛,老虎的捕猎方式多少带有偷袭的成分,越往北地表灌木丛越不茂盛,仅凭树干很难遮挡老虎偷袭的身影,这对捕食不利。而且越往北积雪越厚,老虎在偷猎之时,厚厚的积雪层会踩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这也不利于捕猎成功。
综上,虽然西伯利亚有1300万平方公里,但是适合西伯利亚虎的生存环境只有我国与俄罗斯交界处的小部分区域。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很简单,太北方不利于幼虎生活,这使得雌虎必须要留在相对南方的地区。而北方没有雌虎,雄虎会太寂寞,也不可能去的,即便偶尔有那也应该只是临时的,无法形成种群。

西伯利亚虎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东北虎,成年西虎已经进化出适应在寒冷天气中生活的能力,成年西虎的皮毛有足够厚,但是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西虎无法穴居,它们无法自己挖洞,这是所有猫科动物的问题,它们的指甲注定无法刨挖洞穴,它们大部分只能抢占别人的洞穴,而西伯利亚最大的洞穴是鼠洞,无法满足西虎的生活,这使得幼虎难以抵御北方的严寒。

其次,老虎喜欢在山林地区生活,而俄罗斯西伯利亚则是平原地区,植被几乎不超过30厘米,这使得老虎很难伏击猎物,西虎在这个环境下不容易生存。

第三,没猎物。西虎最大的问题是恶劣的大自然气候,西虎在夏季平均每走130公里才能捕到一只猎物,冬天几乎难以碰到猎物,有西虎在冬天连饿三个月。在往北走的话,这个猎物数量还会更少,无法满足西虎的生活需求了。


优己


请先搞清楚西伯利亚面积多大?


EDDIEWONG620


主要三个因素决定,一是食物分布,二是自身适应能力,三是人类干扰。


航母甲板降落成功


请问?中东和中亚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为什么亚洲狮吉尔保护区只有1500平方公里?数量也是500多只,面积翻了一百多倍还不够多?还要化多少?不说多,亚洲狮面积能有2万平方公里数量不会低于2000只。



人与自然关爱猫科动物


老虎其实并不喜寒,俄罗斯的东北虎仅在东部沿海,且纬度相对较低的南部集中,再北老虎就很难受了!历史上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是要比俄罗斯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