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球跑”5个月,来聊聊第一次当孕妇的感受……

如题,我已经怀孕5个多月了。

过去几个月真的非常奇妙——

第一个月完全不知道自己怀孕了,不仅上了8、9节高强度的健身私教课,还上了3、4节瑜伽课。那时正是秋高气爽,我还经常骑30+分钟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健身房。

第二个月赶上十一假期,刚开始高高兴兴地去自驾游,之后的两个星期回了一趟老家,中间又跑去安徽参加鱼苗的团建。计算了一下,我爬了至少5座山,还飞了4趟四五个小时的飞机。

后来好不容易意识到自己有娃了,元旦的时候憋不住,又飞去深圳出了一趟差,度过了东奔西走、爬上爬下的一个礼拜。

之后就是现在,在疫情中惶恐地过了个年,每天宅家家里当咸鱼。

与很多妊娠反应剧烈的孕妇相比,我的状态算是很好的。

没有吐、情绪稳定、没觉得哪里不舒服,只是某两个星期特别嗜睡,以及从知道怀孕到现在都特别挑食。

小半年时间里,我想了很多事,也发生了一点点变化,所以想跟大家聊聊第一次做孕妇的感受,给还单身、没结婚,或者还没有做准爸妈的人分享一下~

“带球跑”5个月,来聊聊第一次当孕妇的感受……

娃的第一张“照片”


1. 知道自己怀孕后,我哭过一次。

我明确知道自己怀孕,是从老家飞回苏州的前后。

回到苏州家里后,也不知道是孕期反应还是旅途劳顿,有整整一个礼拜几乎是“长”在床上的。第二个礼拜勉强不困了,但是整个大脑都处在不运作的状态,根本没法办公。

虽然我是自由职业,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每项任务也都有时间节点,不能拖太久。

到第二个礼拜末,我的心态彻底崩了,对着先生委屈地大哭一场。

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真的很无奈。

哭完以后,我又不断安慰自己:生孩子是大事呢,怀孕期间有点乏力绝对是正常现象。况且身为自由职业者,我没有严格的考勤,不用赶公交、挤地铁,这条件已经比大多数孕妈强多了!

安慰完自己,我又开始跟宝宝灵魂沟通:娃呀,你乖一点,妈妈还要工作呢,不工作怎么赚钱养你呢?咱们休息好了,下周起要加油啊!

娃肯定是听不见我当时说了啥,但沟通完这一轮之后,我的状态竟然真的恢复如常了。

“带球跑”5个月,来聊聊第一次当孕妇的感受……

游学时爬山登顶拍的照


2. 怀孕以后,我和妈妈们的关系很近了。

说来我也是心大,自己怀孕这件事,还是我妈妈先发现的。

某天晚饭我吃的不多,吃完还觉得有点恶心,当时只觉得是店里的面不好吃。

我妈却很犀利,直接问“你不会是怀孕了吧?明天赶紧测一下。”

第二天一测试,果然是有了。

飞回苏州的前两天,妈妈跟我聊了很多往事,有些是她怀我时候的事情,还有一些我小时候发生的、自己却已经不记得的事。

那时候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些父母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孩子,这其中确有他们的私心,但也只有在我们做了父母后,才能切身理解自己的父母。

回到苏州后,我又和婆婆聊了很多事,关于她生孩子的事,以及先生小时候的趣事。

以前我不怎么跟长辈们唠家常,但当找到了孩子这个共同话题之后,时间好像就慢了下来,周围的空气中也充满了温情。

综艺《我家那闺女》里,高亚麟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只要父母在,无论你年纪多大,都不会想,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父母在时,你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父母离去,你才知道人生的短暂。

有了宝宝后,我也有了类似的感受。

孩子是父母的爱在我们身上的一种传承,是一种不计回报、绵延不断地随着时间流淌无价宝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结婚生子,毕竟表达和传递爱的方式有千万种。

“带球跑”5个月,来聊聊第一次当孕妇的感受……

迷迷糊糊带着娃健身打卡


3. 家人的理解和包容比什么都重要!

最近几个月,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嫁对了人。尤其是加了个宝妈群,看到群里每天都有人吐槽老公不靠谱、婆家不理解后,这种感觉尤甚。

知道自己怀孕以后,我的口味变得特别挑剔。一些以前喜欢吃的,现在可能没那么爱了,一些以前明明可以吃的,这几个月看到就觉得反胃,一丁点儿都吃不下去。

苏州的口味跟老家差别很大,所以我每顿饭都吃的不多,刚开始体重骤降,甚至现在还没恢复到孕前的体重。

婆婆每天都很关切,总是问我想吃什么、喜欢吃什么,但是我也说不出来。

面对挑剔的我,全家人都是挺心疼的,并没有谁觉得我矫情。哪怕我自己都有点嫌弃自己事多了。

因为娃还在我肚子里,先生坦言,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我觉得这也很正常。

毕竟在明显胎动之前,他看到的“孩子”就是验孕棒上的两道杠,B超单上的一个点。因为产科门禁,他连胎心跳动的声音都没听到过,怎么可能有太多触动呢?

但他还是非常靠谱地做好了很多准备工作,很贴心,也很让我安心。

有人说,结婚其实并不是选老公,而是给你未来的孩子选父亲。因为没有孩子,离婚也是无牵无挂的,但当有了孩子,血缘和亲情都是斩不断的。

深以为然。

我想,我也选对了。

“带球跑”5个月,来聊聊第一次当孕妇的感受……

靠谱的“队友”带我去遛弯,偷拍一张背景


4. 自我和解和产前教育。

备孕期间除了健身,我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调整心态。

我一直是计划性很强的人,因此面对生娃这件事,之前我甚至是有点畏惧的。

我不知道如何面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断层,不知道如何处理与长辈间可能产生育儿理念差异,不知道有了娃以后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时该怎么办。

经过了至少半年的心理建设,我慢慢释怀了。

人生原本就不是上了发条的钟,并不是每个阶段都能按照原计划,有条不紊去推进的。生活中原本就会有各式各样的意外,过去一直是这样,未来也不会例外。

然而,不正是因为这些意外,生活才充满惊喜吗?

生娃当然会影响事业,但却从不会影响个人成长。况且就算不生娃,事业也不会是直线上升的啊。

两代人的观念总会有各式各样的差异,从来都不局限于育儿。但是只要大家能够合理沟通,相互理解,我们何必担心爸妈会犯什么错呢?毕竟,他们已经顺利养大了我们。

拥抱变化,接受自己的脆弱,这些其实都是在与自己和解。

而关于“胎教”,我个人的解读其实是“产前教育”。

换言之,对着肚子里那个晕乎乎的娃教育是次要的,准爸妈的自我教育才是主要的。

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一点是父母双方情绪稳定、相亲相爱,给娃带去很好的安全感。

第二是要了解一些必要的育儿知识,比如生产的过程是怎样的、新生儿遇到黄疸等各式各样的问题该怎么办,避免真正遇事时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最后一点,就是该干嘛干嘛。

近几个月来我还是如往常,工作、码字、看书。先生倒是买了把吉他,摸了一个月,最近能弹《生日快乐》了。

于是我戏称,自己头两个月给娃上了体育课,最近天天给娃上语文课,先生要负责音乐课。

“带球跑”5个月,来聊聊第一次当孕妇的感受……

音乐课时间


以前我对娃有很多心理期待,对于终会成为母亲的自己也有种种要求。

然而现在,我慢慢放轻松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不过是二十几年,我们对孩子也是一样的。

与其教育Ta,倒不如用做好自己的方式去影响Ta。好让下一代人在成年之后,独立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并勇敢承担自己的选择!

当然了,也不知道娃出生后,我的心态会不会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