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战疫人物

通讯员:陈文龙

疫情防控重点在基层,关键在一线,要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精力和机动战斗力,不仅是战胜疫情的需要,也是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最直接的表现。在湖北省枣阳市,他们使出了实招。他们通过动员招募了大量返乡青年志愿者,充实到广大农村、社区卡点劝返执勤,为基层战疫工作地提供了源源不断“新鲜血液”, 持续发挥出了群防群控、人民战争的巨大战斗力。而在这一大批青年志愿者中,“凡人刘军小组”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之一。

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战疫人物

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

枣阳市杨垱镇余庄社区的志愿者刘军,是个普普通通的外出务工农民, 41岁的他在深圳市一家警用装备公司做管理。春节返乡过年,他回到了枣阳。“新冠肺炎”群防群控开始后,他看到防控干部人员紧张,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应征。经镇指挥部考核批准后,他被安排在自己家门口的余庄社区,协助徐寨办事处书记曹林,具体负责余庄社区朝阳路十字街集中劝返卡点的防控工作。

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战疫人物

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

2月6日,满怀热情的刘军一接手卡点防区,立即傻眼了。余庄社区是老乡镇居民聚集居住点,人口大约3000余人,超市、药店、商铺林立,人员密集、人口结构复杂,还有武汉返乡的。而刘军自己只有一个“执勤红箍臂章”和一张嘴,拦了这边,看不住那边。第一天一上岗,他就手忙脚乱,理不出个头绪。街道卡点主要是管住行人,可是这么宽的街道、这么复杂的人员,就凭一个人一张嘴咋能管得住呢?上岗第一天,刘军面对复杂的“敌情”作了难。夜深人时他反复琢磨考虑对策,后来刘军猛一拍大腿,暗叫一声,真是憨呆子啊。自己一张嘴声音小了,自己公司里面有专用的高音多用话筒啊,找人寄一套设备过来不就行了嘛。自己一个人力量小了,在这个社区里面,自己的同学有好几个呀,把他们喊过来一起干嘛。想到这里,刘军说干就干。他一方面自己出钱立即让人寄设备过来。另一方面把王中伟、汪社平、张忠慧、王奎亮、李健五位同学找过来,简单说明了情况,统一了意见。

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战疫人物

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

2月8日,专用的高音多用话筒、人员到位后,刘军他们研究后决定实施无死角、盯死看牢战术,在朝阳路十字街四个街口方向各放一个人,另外两个人居中机动,喊话设备放在路中间。这样,不管从那个方向来人,有盘问的,有策应的,有喊话的,,最少有三个人从三个角度应对,“劝返行人”工作一下子就从声势上取得了压倒的胜利。为了提高社区群众的疫情防范意识,让疫情防范家喻户晓,他们还编了一段通俗易懂的顺口溜,间歇性地用高音话筒进行广播。“疫情来,须警惕;途经过,要登记;少出门,不聚集……”


就这样,刘军和他的五位同学就在枣阳市杨垱镇余庄社区朝阳路十字街集中劝返卡点扎下了根。他们没有公务员身份、也不是村干部、没有工资、没有补助,多数还不是党员,但是他们仍然把手中的测温枪、宣传单、喷雾器、签字笔作为上阵地武器,钢枪不离手、警惕永远有。他们都在同一个小区住,但是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渴了喝白水、饿了吃泡面、累了睡帐蓬,每天数过家门而不入,不计较寒风刺骨、不在乎冬夜漫漫,满心装的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战疫人物

枣阳凡人刘军:不一样的坚守,一样的情怀

刘军小组从2月6日到3月6日,整整奋战一个月,他们还将继续坚守下去。如果说坚守是一种初心使命、一种责任的话,那么他们的“舍小家顾大家”就更是一种情怀。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当之无愧是2020年最可爱的一群人。 �\u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