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两所高校

每到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总有一部分家长和学子依据高校校名和标签比如是否是985和211来判断一个学校的实力和是否适合自己,这往往会造成一定误区,从而造成高估或低估一个高校的真实实力。实际上判断一个高校的实力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比如师资、硕博点、学科建设水平、重点专业、实验室、地域等等。苏北老田今天就和小伙伴们聊聊两个因校名被严重低估的两个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两所高校


一:中国矿业大学

看到中国矿业大学一部分学子第一印象就是:挖煤的?不好!第二印象在徐州?穷地方?不去!实际上中国矿业大学校名虽然带个矿业两字但确实不是只有挖煤专业,而是一个地道的以矿业为特色工科为优势,拥有文、理、工、法、经济、与管理多科性综合大学。现在又与时并进准备增设医学院(个人并不看好)。徐州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穷人恶水出刁民的地方。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苏北乃至整个淮海地区有一定的地位,经济在全国百强市中排名27位,同很多省会城市相当甚至高于部分省会城市。徐州人即有山东人的豪爽好客也有江苏的细腻温柔,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刁民。穷人恶水出刁民不是说的徐州而是说的**。大家自行查找资料。苏北老田不愿意得罪人。

中国矿业大学直属于教育部属于省部局共建高校,是211高校和985优势学科建设平台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49年12月,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又将新开办的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文革期间该校迁往四川并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中国矿业大学是为数不多的一名两校的高校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4个部级重点学科,学科分布在:安全、矿业、机械、电气、计算机、土木、测绘、化工与管理等多个领域。且拥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绘工程、会计学、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材料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方向)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师资力量也十分强大,拥有16名两院院士(含外聘),1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2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遍布工学、理学、管理学几个方向的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综合上述多种因素和各类大学排行榜,中国矿业大学毫不孙色于郑州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几个高校,更别说像新疆大学和云南大学照顾性质的一流高校了。

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两所高校


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两所高校


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之所以被低估主要原因在于校名中有职业技术四个字,但这个不是高职院校,不是高职院校。这个学校是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拥有职业教育小清华之美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原国家劳动部;2010年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2年,国家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为天津市地方高校中唯一一所部市共建高校。2014年12月5日,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拥有数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工艺教育、自动化、机械维修检测技术教育、通信工程。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高速切削与精密加工实验室、信息传感与智能控制实验室、天津市汽车模具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

综合多种因素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力高于中西部一部分一本招生的高校,与它的投档线并不匹配。


因校名被考生所低估的两所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