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28铁骑从万军中突围和关羽万军丛中斩颜良全身而退哪个难?

永远爱你亲爱的灿灿


两者中的区别是一个是被万人围攻,另一个是单纯的两军主将对决而已;

项羽是从万人中突围而出,以少胜多,可想而知难度系数有多大;而关羽斩颜良是两军主帅阵前对决,关羽可以轻松斩颜良。


春秋侃史


项羽是突围,关羽是斩将,两人在此都展示了高超的技巧!

垓下之战中项羽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他的谋略。

项羽听到四面传来楚歌声之后,随即在帐中与虞姬饮酒。夜间项羽的营帐忽然灯火通明,自然会引起汉军瞭望哨的注意。

项羽让虞姬继续进行歌舞,让汉军认为项羽在帐中饮酒作乐。项羽自己则悄然出帐,集合了八百多骑兵。

包围战的精髓就是围师必阙,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从这里突围。项羽就充分利用了这点儿跑了出去。

因为项羽撇下了大军,只是率领八百来人突围。汉军自然以为是试探,就放他们出去了。

由于项羽已走,楚军很快大败,这时才发现项羽居然撇下大军自己跑了。于是灌婴就率领五千骑兵前去追击。

在灌婴等人的追击之下,八百多人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追击的汉军把项羽等人团团围住。

项羽把这些人分成了四队,约定了三个地方进行汇合,然后开始分头出击。抢先追上来的汉将被项羽给杀了。

等到项羽的人马重新再会编成三队时,汉军这时谁都不知道项羽在哪一支队伍里了。汉军只好再分兵包围他们。

就这样经过多次分聚,项羽终于到达了乌江边上。只是大势所趋终究还是自刎而死!

项羽虽然突围失败了,但依然是教科书级的突围范例。

关羽则是充分展示了斩首的作战手法!

袁绍派遣颜良进攻白马,曹操于是派遣张辽和关羽前去增援。

张辽在正面吸引住了袁军的注意力,关羽趁机瞄着颜良的麾盖冲击。

两军正在激烈地交战,颜良突然被杀自然造成了袁军的混乱,所以关羽顺利地返回了自己的阵营。

项羽虽然最后是失败了,但是却展示了更多的技巧。关羽虽然成功了,但是这种手法很多人都用过。

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项羽的难度要大一点。毕竟有一步做得不好,项羽也跑不到乌江边。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里的情节来看,则又是另一种状况了!

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颜良和曹操交战,都是在前方布阵的。曹操见到颜良所布的阵势都感到震撼!由此可见这个阵势不是那么容易被突破的。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关羽只是一个人冲锋,袁军居然被吓得分开了。杀了颜良之后下马割了颜良的首级,然后再拴于马项之下,这才飞身上马提刀出阵。

这种情节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吧!

如果要算上《三国演义》的话儿,当然还是这个难度最大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垓下之战,是项羽一生最后一场大战,项羽率领10万极度疲惫、缺衣少粮的楚军对面刘邦和韩信率领的70万汉军,在项羽首战失利的情况下,被70万大军包围于垓下城中,当天晚上,项羽面对汉军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情况下,无心再战,只能率领800名楚军精锐骑兵突围。

项羽利用晚上看不清楚的时机,率领800骑兵从垓下向南突围,刘邦和韩信派出五千骑兵追赶楚军,经过几番逃生与混战,等项羽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时,800骑兵只剩下28骑兵,大多数人在战争中被杀、被俘虏或者打散了,但项羽已经逃离了垓下300多里路。

项羽

白马之战,是关羽投靠曹操后的第一场大战,袁绍前锋颜良攻打驻守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表面上不救刘延,反而率军从延津出击引诱袁绍军,然后曹操使了个声东击西之计,亲率轻骑兵出其不意地杀向放弃延津杀向白马,当时关羽和张辽作为曹操军的前锋共同参与对颜良作战。

关羽和张辽的前锋军到达白马只有十几里路时,才被颜良军队发现,当时颜良正在攻打白马,结果背面又来了曹军,颜良措手不及,反应不过来,于是调转枪口,重新部署准备迎战关羽和张辽的前锋,结果关羽一马当先,直冲向颜良的帅旗和麾盖,如入无人之境,一枪刺死了颜良,然后下马割下颜良的首级,再上马,冲出敌阵,回到营地,颜良手下无人敢挡关羽,关羽很顺利地离开战场,同时袁军因为主将被杀,兵卒溃败。

关羽

如果要把项羽率领800人在垓下之战冲出重围的难度与关羽千军万马单枪斩颜良再冲出敌阵作一个比较的话,那当然是项羽更困难,率领800个突围出70万,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就算是项羽后来战斗到只有28骑的时候,同样面对的是汉军数千骑兵的追杀,也比关羽杀出敌阵要难得多。

垓下之战时,韩信率领30万大军作为主力,孔将军和费将军各率领10万人作为左右两军,刘邦率领10万作为中军,刘邦之后还有周勃率领的10万人作为预备军,汉军合起来就是70万人,项羽原本有10万人,但在首战有一些损失,损失了数万人,再加上晚上突围人多手杂,可能会惊动汉军,项羽只带了800人突围,只选定了一个方向突围,再加上晚上视线不好,看不清楚,项羽就突围成功了。

项羽

70万对800人,汉军是楚军人数的875倍,汉军也许有夸张的程度,但不管怎么夸张,打个对折也有400倍优势,也只有项羽这种千年一出的霸王战神能从垓下突围了,换了其他人,基本上都不可能,项羽为何能成功突围呢?

1、因为项羽只带了800人,而放弃了另外数万人,或者丢弃了,人数少容易突围,况且还是晚上,利用夜幕作为掩护,所以能突围。

2、项羽英勇善战,他一个人就能对战上百人,史书中两次记载了项羽一个人亲手杀死近百人,一次是在起兵前在会稽郡守府杀了郡守,又杀了近百人才镇住场面,当时只有项羽和项梁两个人在场,第二次是项羽在垓下突围到东城的时候,手下只有28骑,项羽让28骑先逃走,自己一个人断后,又杀了近百汉军士卒,还杀了两名军官,项羽这战斗力在当时没有敌手。

项羽突围

3、项羽军事能力超强。虽然项羽武力惊人,但大多数情况下,项羽取胜靠的都是谋略,比如巨鹿之战以攻击秦军粮道为突破口,彭城之战以绕过刘邦防守严密的地方,以骑兵迂回战术,寻找刘邦的弱点进行反击,以3万败56万大军,所以在垓下突围时,项羽其实也是看准了局势,而且很可能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趁夜色逃走。

项羽逃到东城时,只剩下28骑,这个时候项羽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让28骑先逃走,自己断后,这个时候的项羽完全是靠个人武力在断后,一个独斗数千汉军骑兵,阻止追兵,还杀了近百人,关键是项羽还活着,这在正史的战争中是极其少见的,项羽的这份武力确实是战神。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项王骑马冲驰,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了百十来人,再把他的骑兵集合起来,只丧失了两个骑兵。项羽的这份武力谁能做的到?整个中国历史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在逃亡的过程中,项羽都能以一敌百,楚军在28骑时仍能突围,完全靠的就是项羽的武力,在战场上的厮杀能力,这也是项羽被称战神的原因。

关羽斩颜良

相比较之下,关羽的白马之战千军万马中单骑斩颜良要逊色多了,当时关羽作为前锋是与张辽一起出战的,颜良有些措手不及,当时两军应该直接交战了,关羽直冲向主将颜良,张辽肯定与其他袁军在交战,关羽冲向颜良时,袁军要不与曹军战成一片了,要么就是没人在意关羽。

《三国志 关羽传》: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史书记载的就是这样,关羽看到了颜良的麾盖就直冲过去,不存在偷袭的情况,因为所有人都是在战场上的,只可能是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的交战对象,顾不了冲过来的关羽,颜良身为主将,肯定是时刻关注战场上的情况,一般来说,主将是不会在战场上厮杀的,除非战争已经进入尾声,等待收官机会。

关羽斩颜良

书上也说了,颜良是在麾盖之下的,也就是说没参战,在观战,观战总不能背着观战,颜良肯定是看到了关羽冲过来,但手下没人拦住关羽,关羽一直冲到跟前,与颜良交战,斩杀了颜良,然后还下马割掉了颜良的首级,再上马回去的,史书上明确说了,袁绍将领都不敢阻挡关羽。

是战绩,还是敌我双方人数对比,又或者是当时所处的困难环境,明显都是项羽面对的难度更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认为项羽28铁骑从万军中突围更难!为什么呢,我们分别看一下他们当时的背景。

项羽当时的背景是什么呢?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也就是说项羽是在垓下大败,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奔走出逃的。后来汉军发现项羽出逃,就派军追杀,最终被汉军追上包围。这时候项羽方已经是相当疲惫了,身边只剩下28个人。

面对敌人的包围,项羽打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快战:突围,斩将,刈旗。杀了对面百余人,自己28人只损失了两人。

那关羽的背景呢?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就是说关羽看出了谁是颜良,于是骑马冲去直指颜良,袁绍的其他将领挡不住关羽,关羽杀了颜良就出来了。虽然三国志记载的比较简短,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敌方有万人,但阻挡关羽的就那么几个敌将而已,其余人并未动手围殴关羽。关羽是在知道颜良具体位置的情况下,直指颜良将其斩杀并全身而退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率领28铁骑是在五千人围殴的情况下突围的,而关羽是冲进敌军,在只有几个敌将(绍诸将莫能当者)拦截的情况下斩颜良全身而退的。虽然敌人都很多,可实际参战人数相差太大,项羽是被围殴,关羽并未被围殴。

可想而知,项羽的难度有多大?

所以我认为,项羽28铁骑从万军中突围更难!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囧话


当然是项羽难!

要知道在三国时两军对垒,将军是要先对挑的!士气对于战争胜负有很大的影响,开战前武将阵前比试,胜者一方多士气高涨,而失败者一方士气多会受打击,加上主将比试,分则见生死,战败方多要承担失去主将的风险。武将阵前比试是一种对阵策略,以武将个人勇武影响整个战争局面。

而关羽斩颜良则是如此!

而项羽28铁骑于万军突围完全是另一回事!

项羽被围困于垓下,那是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局面。在突围战中项羽一人斩杀近百名汉军,逃至乌江时,项羽仅剩28个骑兵了,而汉军仍有数千骑兵在追击项羽,项羽一人击杀汉军数百人,身中数十枪而不倒,楚军全部阵亡。

所以说项羽更难!




流云看天下


文|知涯fight


无论是项羽还是关羽两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二人的武艺和胆识经过历史的沉淀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就项羽从万军突围和关羽在万军丛中斩杀颜良的难度来说,我觉得项羽突围更加困难。

项羽突围

西楚霸王项羽一生身经百战,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给将士们带来极大的士气。但是却有勇无谋。前202年初,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下。项羽带领800人突围,汉军紧追不舍,渡过淮水到达东城时仅剩28骑。项羽对部下说,这是上天的安排,不是我不会打仗,已经筋疲力尽的项羽将28骑兵分三路突围,项羽斩杀汉军将领一人,汉兵百余人,到达乌江边汇合后,仅损失两骑。

项羽这次突围真的是难度极大,原因有三:

  1. 当时项羽被汉军围在垓下,四面楚歌,楚军认为楚地已经被汉军占领,士气低下;
  2. 项羽突围到东城是已经消耗了巨大的体力;
  3. 项羽最后仅剩28骑,汉军却有数万人,人数相差巨大。


关羽万军丛中斩颜良

“武圣”关羽一生征战无数,过五关斩六将的战绩到现在依然被人们传颂。但是在袁绍军摆好阵势的情形下,在万军丛中斩杀颜良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记载: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在《三国志》对这一段也有记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由此可以看出关羽斩杀颜良是合乎情理的。

  1. 当时颜良正在麾盖下,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根本没有抵抗;

  2. 关羽的赤兔马太快,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被斩杀;

  3. 关羽斩杀颜良后能全身而退,是袁绍军中没有大将,没人能抵挡关羽。

结语

项羽在突围中一直面临的都是绝境,面对数万人的阻挡拼命突出重围,我觉得是不可复制的一战,难度极大。反观关羽斩杀颜良,是趁颜良不备,赤兔马又快,颜良没有反应过来被关羽斩杀,整个过程没有遇到抵抗。所以说关羽胆识过人,斩杀颜良过程中没有太大的难度。

所以,我认为项羽带领28骑突破汉军万人的包围难度更大。


知涯fight


【晓史马车夫】独特观点:首先我简单介绍事情经过:“项羽28铁骑从万军中突围”:项羽逃到阴陵,到达东城时,只剩下28名骑兵了。围上来的汉军有几千人,在项羽的指挥下,除损失二人外,又逃出了汉军的包围圈。“关羽万军斩颜良全身而退”:是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也是官渡之战初期的重要战役。

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到底是项羽“28铁骑突围”厉害,还是“关羽斩颜良”更难?

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这样描写道:“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意思是说关羽见到颜良的帅旗车盖,然后策马将刺死在万军从中,将他的首级割下来并全身而退,袁绍手下的众多大将没有谁能挡住关羽。

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的勇猛,面对整个大军,直接单枪匹马上线,“直捣黄龙”,只能说一个词:可怕。在当时取下颜良首级时,袁绍的大军本可以一起围攻,打关羽一个措手不及,并没有,也说明了关羽此时已经震慑众人。

再来看看项羽的操作,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随后带领一小队人逃亡,最终只剩28人到达阴陵。没想到此时项羽被刘邦等人所包围。但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却死里逃生,逃往江边。

我认为项羽这边只有28人了,仍然能够逃走,其中肯定尤其原因。一方面汉军得知楚军气数已尽,肯定不会使出全力,也没有必要。两军对垒时,战力指数相差无几,这里不能体现出项羽的厉害之处。

总的来说,我认为是关羽略胜一筹,原因有三:在军队作战上,关羽两军都士气高涨,有利于激发潜能;其次,在关羽击杀颜良之时,无人赶上前,而项羽逃走之后,汉军立马追击;最后历史表明,关羽在武力排行也得到了后人的肯定。

—END—

【晓史马车夫】始终相信:“上知天文,下知历史,就是马车夫的代名词!”

我是【晓史马车夫】,洞察细微,分析有道。如果你觉得我的建议有用,希望【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晓史马车夫


项羽与关羽都是各自时代武力卓绝的代表人物,而两人都有自己展现惊人技艺的高光时刻,项羽在垓下之围中在最后只余28骑的时候在重重包围下仍然杀得汉军心惊胆战,而关羽则是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全身而退,解了白马之围,也是霸气侧漏。

但两相比较,个人还是认为项羽的难度更大,因为当时的项羽已经通宵了一夜,而且这一夜都是在汉军的尾随下一路狂奔,然后在这种不利局面下,项羽还能绽放出如此耀眼光芒,“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就是最好的注释。

霸气的项羽

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威压下,带领800骑乘着夜色突围,而随后汉军发现项羽跑了,于是派兵围追堵截,而项羽开启了逃亡之旅。

在经过一夜逃亡后,到达东城时,项羽的身边只余二十八骑,而围杀自己的却是成千上万的汉军,而刘邦的悬赏政策更是使汉军对项羽的项上头颅志在必得

面对如此绝境,一般人到了这里也就束手就擒了,但对项羽来说表演才刚开始。

在对手下说了句“吾为公取彼一将”后,开始杀人表演,项羽如虎入羊群般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表演结束后盘点业绩,杀汉军两将,士兵数十百人,可见其战斗力之惊人。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记》

而到了乌江边,将马送给亭长后,又下马步战,又杀了数百人,最后才自刎而亡。

潇洒的关羽

而反观关羽,能在千军万马之中阵斩名将颜良,也确实了得,之后潇洒而回,敌方诸将莫能挡,也是实力卓绝的写照。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

但其还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的,总感觉颜良没有这么不堪,关羽能一招毙命应该是胜在突然性,可能是颜良有礼貌,还想先打招呼,也可能是刘备让颜良托话给关羽,当然这是玩笑话。

但两相对比,无论是处境还是武力的体现,个人感觉还是项羽要胜过一筹。

总结:综上所述,项羽在经过一夜奔逃之后,在还剩二十八骑的时候,依然豪气冲天,一人之力杀掉汉军数百人,这份战绩可说空前绝后了,而关羽虽然一样霸气侧漏,但相比项羽,无论处境还是对手,应该不如项羽,所以还是项羽难度大。


临石观海


你好!我是周训平,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肯定项羽突围难,项羽突围的时候已经是四面楚歌,项羽虽然勇猛,都是已经是强弩之末,天时地利人和都对项羽不利,而关羽当时斩杀颜良时,操场,袁绍都是当时非常强大的兵团,而且关羽有赤兔马。所有项羽突围比关羽更难。


周训平


历史上关羽没斩过颜良文丑。就故事而言:当然是项羽难。当时的汉军四面包围、人如潮涌、几十万大军占地就几十里,冲出去就要精力。谁擒杀项羽可是天大的功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想而知其困难有多大。关羽只是偷袭,且双方对军,一面迎战没四面受敌。关羽这边人马占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