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評:“一碼通”如何“路路通”

秦評:“一碼通”如何“路路通”

近日,西安市民手機中又多了一個“一碼通”。在疫情防控期間,只要你進出小區、商超、辦公樓等公共場所,或乘坐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就得出示身份證件並調出個人專屬二維碼,供工作人員掃描登記。

可以說,西安“一碼通”是當前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創新採取的一項數字化管理措施,有利於實現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化疫情防控,促進經濟要素有序流動。但要看到,這僅僅是個開始。

盤點近日的出行體驗,至少還可以提出幾個要抓緊完善的服務細節。不少人出行需要換乘多種交通工具,坐公交、地鐵除了出示手機上的二維碼外還要另掃二維碼。

有的中轉旅客由於在西安沒有固定住址,所以無法註冊“一碼通”,導致不能進站乘車,造成車站外人員聚集;有的小區辦事“一碼歸一碼”,不認市上推行的“一碼通”,要求業主掃描自制的二維碼……這些狀況五花八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總體來說,把好事徹底辦好,就要讓操作簡單易學、標識清晰明瞭。

有需求就有創新,貼近需求的創新,大家才會買賬。但現實反覆說明,好事落實起來並不容易,成功關鍵就在於能否及時精準地解決民生關切。相關部門應儘快排查系統漏洞,快速實現程序升級,以保障數據信息的可靠性,盡力達到便捷的“上限”,盡責守好可行性的“下限”,讓“一碼通”真正變成“路路通”,實現大數據助力疫情精準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乃至更多領域、更廣範圍的可持續應用。

陳豔

秦评:“一码通”如何“路路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