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2《天生有罪》:認識身份和刻板印象

豆瓣評分9.2《天生有罪》:認識身份和刻板印象

TREVOR NOAH

《天生有罪》是特雷弗·諾亞的自傳,講述了主人翁諾亞在南非種族隔離下出生,貧民窟裡成長,最後走上脫口秀喜劇表演的故事。


作者特雷弗·諾亞(Trevor Noah)是美國脫口秀節目《每日秀》的節目主持人。諾亞以自己獨特的喜劇風格,在國際上收穫了大批粉絲,在中國被觀眾親切稱為“崔那娃”。


在本書中,有人聚焦貧民窟孩子與命運抗爭的成長曆程;有人聚焦大背景下,南非種族隔離的人性泯滅,後種族時期,黑人種族內部的爭鬥暴力;有人聚焦偉大母親如何培養出思想自由的樂天派孩子。


比爾蓋茨2017年推薦書單上寫到“事實上,諾亞的母親是這本樹立真正的英雄…她給兒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學會獨立思考,通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


然而諾亞生活在貧民窟,跟其他黑人小孩兒一樣,他的身份是與犯罪、暴力和仇恨相關的社會底層人士。這一切似乎註定他會走上一條黑暗的不歸路。然而,憑藉樂觀、幽默和堅強的人生智慧,諾亞擺脫了暴力和貧窮的束縛,從南非的貧民窟走向了世界的舞臺,身份也隨之改變。


本文從幾個方面帶讀者多方位認識身份的維度,身份單一維度背後的危險,以及如何擺脫消極的影響。


1. 身份的多維度


《身份的危機》對身份一詞下了定義:


身份指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狹義上指個人在團體中法定或職業的地位(如已婚、中尉等)。而廣義上指個人在他人眼中的價值和重要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都擁有不同的身份,這些身份源自我們的背景、社會聯繫以及社會活動。


有些身份是可以選擇的,職業、興趣、經歷;有些身份是不可選擇的,如國籍、出生;有些身份介於兩者之間,例如種族,膚色是先天定的,但是對特定膚色人種的刻板印象卻是外界強加。


在同一時間維度上,人的身份可以是多維度的,他可以同時是經濟學家、亞洲人、基督教徒。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上,人還可以加入不同的興趣群體,獲得不同的身份,例如寫作愛好者、運動愛好者等等。


我們有太多可以同時歸屬的類別,這也就是身份的多維度。《天生有罪》的作者諾亞,他同時是混血兒、多語言持有者、母親的兒子等等。


2.身份的單一維度


《身份與暴力》一書指出:社會歸屬具有多個維度,但是某些情況下,人們會假定只存在一種單一的社會歸屬。這就是身份的單一維度。


例如,人被劃分為工人與非工人。這就是身份的單一維度。歷史上的希特勒把人類分為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就是一個依據身份的單一維度把人分類的做法。身份的單一維度就是在某種情況下,人們只看到別人唯一的一種身份。


《Us&Them,the science of Identity》(《我們和他們:身份的科學認知》)一書指出:人是一種群居動物,所有的群居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內團結,對外仇視。在很多情況下,為了保持內部的團結,人們會刻意地對外仇視。


南非的種族隔離便是利用了身份標籤的單一維度,把人分為白人和非白人,把黑人分為各種不同的部落,然後讓他們相互隔離。


3. 身份背後的刻板印象?


《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一書指出:從社會認知的角度來看,刻板印象是一種認知結構,其中包括我們對某一社會群體的瞭解、信念和期望(例如,Hamilton & Sherman,1994);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刻板印象是群體標籤所帶來的心理感受和思維方式。


非洲裔美國人、律師、家庭主婦、同性戀者、年輕人,這些都是每個人的一種身份。而當人們覺得律師能言善辯、有攻擊性,非洲裔美國人就是貧窮、沒有受過教育、有犯罪傾向時,這就是刻板印象。


在南非,對黑人的刻板印象貧窮、沒有受過教育、有犯罪傾向,犯罪之後就被重罰。而白人就代表高大的社會形象,犯罪之後,警察會相近辦法為白人開脫。


4.身份的單一維度加上消極的刻板印象帶來潛在危機


《身份與暴力》一書指出,堅持人類身份毫無選擇的單一性,加上下意識的消極刻板印象,不僅會大大削減我們豐富的人性,而且也使這個世界處於一種一觸即發的狀況。


當時的南非各個部落之間,原本就已經衝突不變,各個種族之間被貼上單一標籤之後,矛盾進一步激化,整個社會都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希特勒把人類分為猶太人和非猶太人,認為猶太人都是放高利貸行為不端的奸商,於是有了猶太人屠殺事件。


諾亞也好,所有的南非人也好,還是猶太人也好,他們都成了單一身份維度和刻板印象的受害者。


5.如何擺脫身份標籤的負面的影響


1)認識到自己會有刻板印象


《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一書指出:身份標籤、刻板印象是沒有辦法完全迴避的,但是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承認自己有刻板印象。


2)認識身份是一個成長變化的概念


諾亞的故事也告訴我,平民窟的窮孩子也可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垃圾堆裡撿破爛的小孩兒,可以成為哈佛大學的博士。


天生有罪》一書也讓讀者反思,人最後的身份以及身份背後的成就,是基因、環境還是自己的選擇決定的。


而哲學家阿德勒目的論給出了答案是:是自己的選擇,人的追求,這也是心理學所說的動因。


2)多維度認識身份


《身份與暴力》一書指出, 歷史與背景並不是看待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歸屬的群體的唯一方式。我們有太多可以同時歸屬的類別。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有意無意地使用身份的單一維度去理解這個世界,但是身份的維度應該體現一種多元的包容文化。


認識身份具有普遍的多重性,一種身份的重要與否不必抹殺掉他種身份的重要性。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看待身份的多個維度,充分意識到單一身份可能被負面利用的事實,用思辨的思維看待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