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讓我們痛定思痛,你認為養成集體就餐用公筷的習慣可行嗎? ?

一觀眾生


集體用餐,不免會出現碗筷等餐具共用現象。就衛生角度而言,確實存在很大的衛生隱患。就實際情況而言,在餐廳等公共場所就餐時,任何一個國家也做不到人手一套餐具,而且也沒有必要。

隨著物質和文明的提高,國家也在衛生文明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就餐飲業而言,碗筷的嚴格消毒也成為衛生文明的重要方面。我本人的體會是餐飲業衛生還有待全面提高,國家相關基層管理部門還需更深入參與。配合從業者養成自主管理“衛生標準化”的習慣。公共餐飲衛生關係重大,也需要較長時間的強化管理引導,國家在快速發展,文明在期待,人更是該跟上時代發展。


正德搏遠


要說分餐制嘛!早已有人提倡,八十年代初就有一部科教影片專門普及分餐制,而且當時也的確有一些大城市的人開始試行。記得1985年的冬天,一位戰友請我從東北為他捎帶一個人參給他北京居住的姨媽。找到戰友的姨媽家,戰友姨媽特意在家下廚做飯招待我和另一位通行的戰友。

當時,好像是做了四個菜,一個湯。菜一上桌,不但湯裡放了一個勺子,而且單獨準備了一個空盤子放了兩雙筷子,而我們每個人面前,除了飯碗,還各有一個小空碗和筷子。我和戰友坐定後,看著桌上的飯菜和碗筷,不知如何是好,顯得無從下手。於是,老人家就客氣說,他們已經吃過了,讓我們倆自己吃。並問我們是否喝酒。

我和戰友本來平時是喝酒的,但一看這家人很講究,而且是問我們喝不喝,又不和我們一起吃飯,我們就說不會喝酒,也就吃飯了。說句實話,作為軍人出身的我們,雖然也看過分餐制的影片,但生活中卻從來都是大鍋飯大鍋菜,而且很多人圍坐一起,同在一個菜盆裡夾菜,哪見過公用筷公用勺哦!

於是,我和戰友根本就沒管放在空盤裡的筷子,直接用自己吃飯的筷子夾菜,主人家坐在一旁看著我們吃。吃著吃著,戰友拿起湯碗裡的勺子,直接喝了一口湯,這時,我看見女主人眼睛裡閃過一絲驚異的目光,這時,我才明白,這湯勺是公用的,於是,拿起湯勺往小碗裡盛了一勺湯,喝了下去。

吃完飯,做了一會兒,我們就藉故趕車告辭了。其實,我是覺得人家太講究了,我們啥都不懂,別呆時間太長,再鬧出什麼貽笑大方的事兒出來,那就太尷尬了。這件事情,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今天提起還記憶猶新。。

說實在的,分餐制肯定比和餐制好,一人一份,有公用的筷子和勺子,能避免疾病傳染。可是,中國人形成了千百年的生活方式,要想改,恐怕很難。特別是讓國人愛不釋手的火鍋,大家都在一個鍋裡撈食,如果分餐,就得一人一個鍋,哪有那麼大的桌子擺放啊!而且吃火鍋,就是吃那種大家一起撈的氣氛,如果失去了這個,大家可能沒法聚餐了。

我也十分羨慕西方人一人一份牛排,刀叉並用,各吃各的,於是,自己也準備了一套刀叉,時不時地買點牛排,麵包,享受一下西方人的生活。可是,咱們的胃是吃米飯炒菜或火鍋的胃,基因是和餐制的基因,大多數時間還是吃中餐,還是一家人在一個盤子裡夾菜,在一個鍋裡撈食。

雖然一定要使用公筷,也能做到,但真要那麼特意去做,實在是覺得彆扭,如果真的那麼做了,也許連吃飯都不香。因為咱們就是這個習慣,就是這種生活方式,改變他將意味著失去自己。至於新冠肺炎是不是分餐制就能避免,我覺得這也不盡然,因為新冠肺炎可以通過飛沫傳染,除非我們連話都不和別人說。當然,分餐制無疑是好的,公用筷肯定文明,如果自己覺得能夠做到,那就儘量去做吧!


若愚趣談


理論上是可行的,操作起來,呃,我會用公筷給別人夾菜,然後順便夾了菜塞嘴裡[捂臉],然後,尷尬滴想,呀,咋用的公筷,再去找一雙吧[捂臉]真不是故意的。就是很順手。[呲牙]我家現在雙軌制,桌上放倆勺子,放在不好撿的菜裡,個人隨意。起碼少用一半筷子。家裡人好像在漸漸習慣先用勺子擓些放自己碗裡。慢慢來吧。個人感覺,要是分餐制,就不像中國人了。吃飯氣氛不咋對呢。


琰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閱歷的不斷增加,更有非典,新冠的深刻教訓,集體就餐要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公筷是公用的筷子,即大家用來夾菜的筷子, 放在盤上, 大家可以用它把菜夾到自己碟子裡,再用自己的私筷用餐。

這樣做似乎與我們的熱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不相符合,總覺的太見外,太生分,不夠貼心。殊不知,這樣做才是更貼心和完美的做法。

那麼這樣的習慣我們能養成嗎?

答案是肯定的。俗話說。習慣在於養成。據說二十一天就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當然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即國家、社會和公眾的通力合作。

國家制定法規政策要求餐飲行業具有相關資質。比如把能否提供公筷公勺作為行業管理標準,不達標的場域不準營業。社會公眾可以參與監督管理。我們要集體用餐的公眾從個人出發,這樣做既可以保護自己、又可以保護他人,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蘭若慧心


痛定思痛的事情,豈止是新冠肺炎啊!還有甲肝、SARS等。而聚餐時提倡推廣使用公筷、公勺,也已是陳年往事了。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上海爆發流行甲型肝炎,國內就曾大力倡導施行公筷、公勺、分餐制。可惜又無奈,傳統的習慣勢力太強大了。公筷、公勺、分餐制最終敗下陣來,尤其是公筷敗的徹底。

病從口入,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可是每每聚會餐飲時,親情、友情和習慣,往往戰勝公筷、公勺、分餐制,被認為是“窮講究”,而被棄之不用。因為只有這樣,才顯得親朋好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不生分。傳染病也就悄沒聲息的乘虛而入,擴散傳播開來。所以,還是應該大力提倡飲食衛生,推廣使用公筷、公勺。要在各種餐飲場所,張貼字、畫廣告,餐桌上擺放公筷、公勺(有別於常用普通筷、勺)。在書本上、課堂上教育孩子和學生,會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得到良好的收穫。

記得毛主席說過 : 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9066936


必須滴



弓之矢


不必,新冠肺炎只是讓我措手不及,我相信在經過這次災難後,我們在應對這種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災難,將更加有經驗,而且,我們的新冠疫苗相信已經在路上。由此去改變我們國人使用公筷的習慣,你說是陋習,但實際上確是我國人幾千年形成的一種文化,是的,明知道不使用公筷,會帶給我們彼此許多疾病的傳染,不光是新冠病毒,還有肝炎病毒,等等,但使用公筷,卻隔離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那份天然需要親近的心情。所以我覺得在使用公筷這塊兒上,我們還有待斟酌,我們應當在源頭上去矯正錯誤,比如教導人們不要吃野味兒,多注意檢查身體健康,注意隨社會打疫苗


簡單愛56395587


新冠大疫後,確實讓我們痛定思痛,無論從國家層面上的制度設計,還是到我們普通人的衛生習慣,都有很多亟待加強和改善的地方。但是我不認為集體用餐用公筷的習慣應該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迄今為止,科學家把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源頭都指向了蝙蝠,指向了濫食野生動物,從而導致重大公共安全隱患的突出問題。有鑑於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20年2月24日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我為此決定拍手叫好。實際上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非常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們敬畏生命的前提其實就是敬畏自然。那些濫砍濫伐,把野生動物當做美味佳餚的惡習,必然要導致報應。實際上保護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應該是我們今後發展的基本國策。

至於集體聚餐用公筷的問題,打個比方,如果我請你,給你佈菜,我肯定用公筷。這不僅是衛生問題,也是個起碼的禮儀。至於家庭聚餐,如果沒有確定的傳染病成員,你恐怕不會用公筷的。

但是,“戴口罩勤洗手”這樣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即便是大疫過後,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堅持下來:簡單、實用、易行。


吃一杯茶


2月24日,廣州市文明辦、廣州日報、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聯合發出“使用公筷公勺,推進廣州文明餐桌建設”的倡議,倡議市民消費者居家或外出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倡議各餐飲企業主動提供配套服務設施,積極引導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2月25日《廣州日報》)

  筷子,是國人最常用的餐具,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但在筷子的使用上,人們一向不太注重細節。許多家庭吃飯時都是混用筷子的,拿到哪雙用哪雙。在外聚餐,不少人也是習慣性地直接將筷子伸到盤裡,甚至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以此表示熱情和尊重。

  殊不知,這一習慣卻存在著很大的健康隱患。用自己的筷子與他人共同進餐,很容易通過唾沫傳播病菌和病毒。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再次凸顯公筷、公勺缺失導致的健康風險。

  公筷的推廣使用首先要過“人情關”。一直以來,國人早已習慣了圍著桌子你一勺我一筷子地邊吃邊聊,認為只有這樣才顯得親密無間,不分彼此。相反,使用公筷往往被視為矯情和生分。這一觀念不徹底扭轉,公筷即使擺上飯店餐桌,也會往往形同虛設,更別提走進公眾家庭。此次疫情讓許多人對於“距離產生美”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排隊時自覺保持距離,公共場所主動分開落座。我們不妨趁熱打鐵,推動餐桌文化的移風易俗,幫助人們認識到使用公筷不是防範他人而是保護對方,看似不親實則更親,從而打開心結,坦然接受公筷、公勺,養成健康新風尚。(張淳藝)


弘農氏6


本人不會抵制改用公筷這種做法,相反會很支持。的卻,新冠肺炎讓我們思考了很多除了財富金錢之外的東西,大概公筷概念也算其中之一吧。

本人感覺使用公筷後有很多好處,看得見的首先就是預防,防護病毒相互間從就餐的渠道傳入有一定保護作用,對飲食衛生的進一步提高有促進作用。其次,節約成本木材,綠色的深林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夥伴,我們國家深林覆蓋率並不高。最後,這種推廣使用公筷的結局不好說,固有習慣想要打破消滅難度很大,特別是這種有關大眾根深蒂固的習慣,就難上加難了。不過本人看到有人提議有人呼籲還是非常樂於見到的。本人是非常贊同公筷使用代替現在飲食習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