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為何希特勒攻打蘇聯失敗了?

墨陽公子


二戰時希特勒在進攻蘇聯失敗有以下原因:

第一,氣侯原因:蘇聯的冬季異常寒冷,通常零下40度左右,惡劣的氣侯蘇聯本地人有方法應付且習慣了,而對德國士兵來講是惡夢:

A,德國士兵適應不了氣侯且缺冬季的衣服。

B,德國的坦克,車隊等所需的柴油和汽油因標號不夠而時常凝固,對坦克作戰有極大影響,運輸車隊不能正常工作,後勤保障有極大問題,甚至有時槍械因寒冷凍結打不開,戰鬥力下降!

第二希特勒戰術戰略有失誤:

A,在庫爾斯克及斯大林格勒兩地過度消耗兵力,為爭奪地盤為目的而死磕,沒有以消滅對手的兵為主要目的,結果失去時機,讓蘇聯緩過來了,

B,希特勒在北非,西歐,東歐三線作戰,後勤資源和兵源沒有跟上,尤其空軍調去轟炸英國本土,空軍對蘇聯打擊不夠!

第三其它如軍團之間配合有問題,當地平民突擊也造成軍心惶恐。


狐羊樹


二戰時,為何希特勒為何敗給蘇聯的原因。

主要是國力與策略的原因。

1,國力上,二者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德國的國土面積狹小,資源並不豐富,除了魯爾區能夠產出大量煤炭來之外,其餘的戰略資源都要靠國外進口,比如鐵礦來自瑞典,鎢、銻等戰略資源來自中國,石油更是短板,是想佔據羅馬尼亞與蘇聯巴庫的油田來滿足戰爭需要。蘇聯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國土面積廣大,各種資源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就算失去了巴庫的油田,還可以依靠西伯利亞的油田來彌補。

2,國力上的另外一個差距就體現在工業體系與生產能力上。德國的武器精良,像“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完全可以虐殺T-34,但是,據統計生產一輛“豹”式坦克的工時,蘇聯可以生產5輛T-34,“虎”式坦克用的工時則可以生產更多。所以蘇聯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T-34,用數量來壓制德國的坦克。這點可以體現出來兩國的巨大工業差距。

3,德國開始就採取了一個錯誤的戰略。原本德國的計劃是等到英國求和以後在進攻蘇聯,只是希特勒錯誤的判斷了形式,在英國依舊堅決抵抗的前提下就開闢東部戰場,導致了兩線作戰。而且蘇聯雖然剛開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但是蘇聯早就做好了開戰準備,只是沒有預料到戰爭提前了而已。而且,蘇聯一貫的戰略就是以空間換時間,用自己巨大的國土來拖死德國,在依靠後方完備的軍事工業發動反擊。所以,蘇聯雖然開局不利,但是還是按照自己設定的戰略來發展,可以說採取了一個完全符合自己的正確戰略,一步步的擊敗了德國。

4,德國的武器設計思路也不適合大規模的戰爭。再拿“虎”式坦克舉例,這款坦克雖好,但是過於複雜,在戰場上維修十分的不便,而且培養出一個車組需要花費的時間太長,嚴重限制了在戰場上的使用,德國所有的武器基本都存在這個缺點,性能優異,但是並不適合惡劣的戰場環境,導致補充跟不上損失。蘇聯在設計武器時,則是能簡則簡,生產迅速,不用經過特殊的培訓,就可以上手。這個思路完全適合大規模的國家戰爭的需要。這也是德國失敗的一個方面。


戰鬥大黃蜂


①實力!蘇德戰爭後期,蘇聯得到了美國巨大的物質支援,而德國除了在戰敗國收了破銅爛鐵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外援!②政治!希特勒不是一個政治家,鼓吹的“人種論”對德國人打雞血有用,但必定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無法用來統治戰敗國,為其戰爭服務!③戰略戰術!希特勒的閃電戰,對小國勢如破竹;但對付一個國土是德國幾十倍的蘇聯,如同一顆石子掉進湖裡!這一點希特勒做夢也沒想到!


手機用戶54680333544


蘇聯實力不是很弱,而且斯大林已經建立起了遠超沙俄時期的工業力量,能夠生產不是非常弱的坦克和飛機,加上俄羅斯的國土和氣候優勢,蘇聯成功的拖住了德國,等到了美國和英國的援助,最終反敗為勝


帝國曆史


主要敗在後勤上。

在進攻英法聯軍時,因為法國的面積不大,加上西歐發達的基礎設施,使得納粹德國的後勤壓力並不大。

但是進攻蘇聯時,他們才發現,自己進入的土地是何等廣沃,但是道路條件又是何等的落後。

因為兩國的鐵路不同,納粹德國的鐵路部門又是一通胡搞,弄得運輸效率大幅減低。

國內的工廠也沒有轉入戰時機制,當戰爭拖入冬季時,很多德軍手裡連禦寒的大衣都沒有,非戰鬥減員急速上升。

蘇聯挺過最艱難的時刻後,開始逐步的反擊。不過他們缺乏機動力量,美援卡車到來以後,才解決這些問題。

在傷亡大量有生力量之後,蘇聯的軍隊越來越重視技術兵種。武器的產量也得到完全釋放,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某個師在渡河時損失了大量武器,其後補充的數量甚至還超過原有。

而美國參戰以後,持續對德國戰略轟炸。雖然德國工廠的產量一直增加,但是四面楚歌之下,兵員損失得更多,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