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战疫“神器”究竟是“何方神圣”?

3月7日,钟南山院士在首届新冠肺炎多学科线上论坛“走出至暗时刻”上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钟院士及其团队经过针对72000多个病例的研究,开发出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IgM检测试剂。

回顾3月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第七版”)中,在原有核酸检测和测序基础上,增加了血清学检测的诊断标准:即“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或“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也可确诊。

也就是说,原方案的诊断标准中实验室检查是以病原学检测,即抗原的检测作为依据,而第七版则增加了抗体的检测作为依据。

钟南山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战疫“神器”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项检测方法与之前的核酸检测相比有何过人之处?试剂的推广意味着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

IgM和IgG的检测有何意义?

大家也许都知道,IgM和IgG都属于免疫球蛋白,但两者也有区别。

当人体受到病毒入侵后,最先产生抗体IgM,约在病毒入侵一周后出现,且持续时间较短;如果身体再次受到病毒入侵,则会产生抗体IgG。与IgM不同,IgG会在机体内存在很长时间,有的甚至可以持续几十年。

可以说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而IgG是既往感染的标志。通过检测IgM和IgG,不仅可以鉴别人体是否感染,还能判断出患者是近期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根据第七版,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IgM检测与原来的核酸检测相比有何优势?

钟院士介绍,这一检测方法是通过侧流式免疫层析法实现。

针对新冠病毒的IgM检测是对现有核酸检测的一个补充。

相对于目前的核酸检测,IgM检测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操作更为简单、快捷,也无需借助任何仪器设备,方便许多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这对基层的筛查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样本来源于血液(血清、血浆、全血均可),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核酸检测采样时呼吸道样本对医护人员暴露的风险。

钟南山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战疫“神器”究竟是“何方神圣”?

IgM检测试剂的准确性如何?

据了解,IgM检测试剂最大的问题还是准确性。但目前我们并没有获得官方公布的试剂灵敏度和特异度数据(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是试剂准确性的重要指标)。所谓灵敏度是指能患者中检测出阳性的概率,灵敏度越高,意味着假阴性率越低,漏诊越少。而特异度则表示在非患者中检测出阴性的概率,特异度越高,意味着假阳性率越低,误诊越少。

理论上,IgM检测滞后于核酸检测,不能在患者感染第一时间得出检测结果。因为身体受到病毒入侵后产生抗体需要时间,检测存在一定的窗口期,窗口期内容易出现“假阴性”。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弱的话,“假阴性”存在时间可能更久。

但需要明确的是,IgM检测本身定位也是初筛,即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哪个才是战“疫”神器?

目前,核酸检测的操作要求较高,假如出现采样不当导致样本病毒含量低,或运输储存条件不当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核酸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核酸检测从采样到检测,对人员的专业度,以及运输和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要求都比较高。

尽管IgM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不足以成为确诊金标准,但相比核酸检测,它操作简便快捷,更容易落地和下沉到基层。

钟南山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战疫“神器”究竟是“何方神圣”?

综合所述,虽然病毒核酸检测和IgM检测都存在不足之处,但对面临严峻的疫情而言,两种方法互补可提高新冠肺炎的鉴别效率。

钟院士强调,通过抗原、抗体的双重检测,早期快速筛查病例、排查疑似病例和进一步确诊病例非常重要。

[1]钟南山公布新冠肺炎检测新方法:IgM检测试纸、恒温扩增芯片,头条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解读,国家卫健委官网

[3]Molecular and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2019-nCoV infected patients: implication of multiple shedding routes,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4]《首批新冠IgM检测试剂盒获批,钟南山力推!一滴血15分钟出结果是何方神圣?》,21新健康(Healthnews21)

[5]《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的临床意义》,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