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到困难就躲起来?"孩子逃避的背后,是不懂得如何"受挫"

闺蜜给我发信息,开玩笑的说她家孩子是一个"怂货",我看她这样形容,觉得挺有意思的同时问她怎么了,玩笑过后,她坦言自己确实是遇到了一个难题。

准确来说,是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本该是无所畏惧的的年龄段,她家孩子怎么变得越来越"怂"了,遇到很多事情都不敢轻易地尝试,就连之前在楼下阶梯摔了一跤,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敢走那几节楼梯,即便是让他多绕几步路也心甘情愿。

"你说她怎么就这么没自信呢?这以后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啊?"

听完闺蜜发来的语音,我笑了笑,给她回复:"孩子怕犯错,才会下意识的想要逃避,多在孩子犯错时下功夫就好了。"

这一个建议也是送给其他有遇到类似情况的家长,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想着逃避,家长们千万不能忽视的纵容孩子这个行为,而是要弄清楚孩子产生逃避心理的原因,并且帮助孩子一起克服这一心理障碍。

一:孩子逃避困难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

很多孩子不敢面对困难,就是因为在之前遭遇的失败中,没有很好的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从而留下了心理阴影。

而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和恐惧失败的原因都有哪些?

具体有以下几种可能:

1.家长的严格要求

中国式教育中最常见的思想理念就是——"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

也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家长们认为,对孩子就要严格一些,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才可以让孩子在危机感和压力下产生内心驱动力。

可是家长们忽略了孩子的可承受能力,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个气球,家长的要求和施加的压力就像充气一样,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让气球膨胀起来,可如果超出界限,就会导致气球的爆炸。

孩子畏惧失败后来自家长的责备,所以他们会做出直接逃避的举动。

2.没有及时缓和负面情绪

人在遭受到失败和挫折后,都会产生出失望、委屈和恐惧的情绪,而有的时候不仅是负面情绪产生对心理的影响,还可能有身体上的受伤。

而这些遭受挫折后产生的伤害,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缓解,孩子也不能及时总结出自己失败的原因所在,当再一次面对同样的难题,或者是其他挑战的时候,孩子会下意识的回想起曾经的失败给自己带来的痛楚,同样因为没有具备战胜困难的能力,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自然会产生逃避心理。

二: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

巴顿将军曾说,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弹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很多不敢面对挑战的孩子,就是没有抗击挫折的能力,不知如何正确的面对失败和挫折。

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孩子的挫折商。

挫折商又叫逆商,是美国著名教育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来的,挫折商的概念非常宽泛,它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英文叫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

儿童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形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挫折教育则是帮助孩子抵抗挫折的一种方法。

挫折教育是利用和创造某种灵感,鼓励孩子根据教育和教育的要求进行头脑风暴,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发展和尝试克服困难,敢于遭受挫折。

从而引导孩子摆脱依赖,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受挫"

在面对孩子失败时,著名演员吴尊就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他曾分享过自己女儿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失利,他说,"NeiNei哭了,我也流泪了……但让她去感受失败的感觉也不是坏事……我会慢慢让她明白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于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十分照顾女儿的情绪,体谅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不容易,等孩子哭完后,他带着孩子去游泳,并在孩子情绪缓解后对孩子说"比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孩子的心智都不是很成熟,在失败后很容易就会被负面情绪所包围,如果没有帮助和疏导,极有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成为阻碍发展的拦路虎。

而家长要担任的就是这个引导者的身份,要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失败,将难题进行剖析。

教孩子学会"受挫",面对困难时,不再想着逃避。

四:如何让孩子学会"受挫"?

1.告诉孩子过程重于结果

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把目光集中在失败上,而是要对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孩子在过程中做出的选择和表现,了解孩子的想法,针对错误之处进行纠正。

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因为失败所折射出的就是自身存在的不足,当我们战胜不足之处,就能更加的优秀,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

2.不要溺爱孩子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在世界孩子溺爱指数排名中,中国父母勇夺第一。

心理学家调查显示,我国有46%的儿童,不同程度地患有"玻璃心"。而家庭的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是孩子养成"玻璃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让孩子多去尝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学会坚强。


3家长给予鼓励和支持.

自信和勇气,是成长路上必不可缺的两大因素,孩子们遭受失败导致自信心下降,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进行训斥,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心理,让孩子产生自我质疑感,自信心大大减弱。

而如果家长给予安慰,引导孩子对错误进行分析,并且对孩子可圈可点之处进行表扬,就会让孩子更加有坦然地接受自身不足,并且在下一次的挑战前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每个人都恐惧失败,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打败我们的并不是失败,而是我们自己的不自信,因为这会让我们不敢面对困难,逃避困难,同时也逃避了成长进步的机会,这样的选择,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提升,所以家长要放宽要求,多注意对孩子的引导作用,陪伴孩子成长进步。

我是海马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