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法国汇理银行奉天支行营业楼旧址

沈阳“法国汇理银行奉天支行营业楼”旧址, 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165号,现为市公安局用房。由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法国汇理银行奉天支行营业楼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的法式建筑,现为沈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汇理银行曾于1875年在法国注册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1917年,汇理银行来到沈阳设立了支行。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奉天纺纱厂旧址 奉天纺纱厂旧址位于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抚顺路60号。被沈阳市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奉天纺纱厂即沈阳纺织厂前身,筹建于1921年,从美国引进纺纱机、织布机、发电机,1923年正式投产,与当时外国输入的棉制品进行了有力的对抗。

奉天纺纱厂旧址曾被建筑开发商拆毁,后按原样修复重建。奉天纺纱厂占地面积大约10万平方米,现存的早年建筑仅剩这座办公楼。办公楼为品字形仿欧式建筑,主体建筑为三层,中间上部另起钟楼一层,其上还悬挂着古老时钟。门窗全部为拱形,上面雕饰弧形窗套,小葫芦围墙,砖木结构,水泥瓦顶。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

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十一纬路100号,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大楼由英国人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于1932年。建筑地上六层,地下一层,设有电梯,是当时沈阳的最高建筑。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

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位于和平区南京北街312号,该建筑建成于1928年,1931年为大和警察署使用,1932年7月为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满铁奉天铁道总局旧址

满铁奉天铁道总局是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包括两处建筑,分别位于今和平区太原街2号和4号。1933年3月,满铁在奉天设立铁路总局。1936年10月,为了实现全满铁路的一元化管理,满铁于奉天设立“铁道总局”。两处建筑分别为奉天铁道总局舍(2号)和奉天铁道总局本馆(4号)。奉天铁道总局本馆建于1936年,由满洲大林组建筑施工,1940年10月16日竣工,建筑面积21700多平方米,为近代日式建筑,规模宏大、造型庄重,其豪华的内部装饰和外部规模为当时沈阳办公建筑之首。初为奉天铁道总局,院内曾为日本关东军第29联队练兵场,九一八事变之日日军炮轰北大营的240毫米榴弹炮就架设在此。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旧址

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9号,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南满医学堂

南满医学堂,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1911年,日本为培养在南满铁路工作的医师,在沈阳建立了南满医学堂,1922年升格为大学,即满洲医科大学,学制七年。1926年增设4年制医学专门部,专招中国学生,并许可中国女生入学。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日本特派员办事处旧址

日本特派员办事处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兰州北街4号,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处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曾是荷兰驻伪满洲国公使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会馆和东北九省运输局所在地。1935年,日本在奉天于此处设立日本特派员办事处。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位于和平区中山路101甲。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是日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设在沈阳的特殊金融机构,主要经营农牧业,后扩大到工业、不动产、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1917年10月,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在奉天满铁附属地内设立分店,1922年该建筑落成后迁此办公。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具有折中主义建筑特点。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吉顺丝房旧址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吉顺丝房旧址吉顺丝房,沈阳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中街路北。建于1914年,其营业场所是当时奉天城内四平街一座独一无二的2层青砖楼房,由于经营有方,成为同行业的老大。1925年,吉顺丝房拆除旧楼,在原址建起一座中西合璧式5层高、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大型商业建筑,成为四平街最大的百货商店。

解放后改称沈阳第二百货商店,成为中街地区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商家之一,总营业面积(含路南)1万平方米。这家近百年的老店从古至今都是经营理财宝地,素有“吉随春夏秋冬转,顺受东西南北财”之美誉。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市府大路157号,现房为省邮电管理局所用。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该旧址由荷兰人设计施工,建于1927年。建筑内外装修与装饰每个细小的地方都很考究,欧式特色。如今,这座平面呈“L”型建筑楼顶的绿色宝顶钟楼,已经成为沈阳城的一大标志性建筑。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九趟楼旧址

九趟楼位于和平区昆明北路,修建于1933年。后为沈阳铁路局职工宿舍。目前有一栋被拆除,有一栋被翻盖成派出所,只剩下七栋。 今年创城期间,和平区政府强力出击,拆除数以百计的违章建筑,整治脏乱差,使之露出轮廓,但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建筑多处已门窗不再,亟待修缮……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同泽女子中学旧址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沙俄东正墓地教堂旧址

沙俄东正墓地教堂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图们路72号,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该建筑建于1909年,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通体圆形,西面有门,东面凸出圆形部分,上有透龙“十字”装饰;整个建筑物为青石砌筑,上部装饰铜饰覆盖物,呈铜绿色,庄重、典雅。也有资料称:此教堂周围埋葬着154名俄国死难者,与其称其为教堂,不如称其为纪念碑。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张寿懿公馆旧址 张寿懿公馆旧址有两处。此处位于和平区八纬路14号,建于1917年,现归沈阳市物资局使用。此处为单体建筑,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顶瓦,米黄色墙体,有拱形窗楣。正门建有雨搭、平顶,由4根米黄色水泥圆柱支撑,混合式柱头。该建筑后门一侧有楼梯可通往二楼,三四层为半越式,有平台,周围有栏杆,整体建筑风格为欧式。

此建筑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于济川公馆旧址于济川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196号。被沈阳市文物局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该建筑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其主楼又称虎楼。主楼为坐北朝南的砖混结构建筑,地面三层,地下一层。地下室有半圆式窗户高出地面。主楼门厅前东西两侧以对称式10级楼梯弧旋通入楼内,楼体正中上下三层正中及左右两侧均有宝瓶式的雕空栏杆,十分华美大方。一楼正门前的抱厦以四根圆形水泥柱廊支撑,直立顶至二楼的半圆弧形阳台,是一座欧式风格建筑。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汤玉麟公馆旧址(1)

汤玉麟公馆旧址有两处:这是第一处。处位于和平区十纬路26号。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汤玉麟公馆旧址(2)

处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71号。汤玉麟公馆旧址,别看是两个区,其实就隔着一条马路,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汤玉麟公馆于1930年始建,由中华冯记建筑公司设计、同义合建筑公司施工,遇“九·一八”事变停工,后续建于1934年竣工。该馆建筑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周围有3米高围墙,大门南开,左右便门与门房相通。主楼为罗马式建筑,平面呈“凸”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白瓷砖嵌面,饰高浮雕,“爱奥尼”柱头。正门6级台阶,两侧坡道。楼前建有雨搭,上承阳台。楼北面二层正中有半圆形阳台。楼内装饰豪华,木雕装饰精美。

建筑1原有69间,1935年辟为“国立博物馆”。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沈阳基督教会西塔教堂

沈阳基督教会西塔教堂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33号,被沈阳市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沈阳基督教会西塔教会就是1915年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郡教会妇人会出资设立的朝鲜基督教会,称“朝鲜基督教沈阳教会”。西塔教堂1917年开始建设。1931年,又在教堂旁建立了“满洲”神学院、康复学院等。1966年这里的活动停止,1979年重新开始。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西塔教堂,是1992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西塔教堂礼拜堂可容纳500人,并设有祷告室、会议室、办公室和牧师宿舍风。

老建筑的故事——沈阳老建筑的今昔

苏联领事馆主楼旧址

苏联领事馆主楼旧址,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9号,2004年被沈阳市文物局确定为沈阳市第一批70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建筑物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共占地3.4万平方米,始建于1906年,在1907至1917年间曾经是俄国领事馆,1931年至1945年成为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


建筑知识堂,致力于建筑知识科普。《老建筑的故事》,《今日建筑欣赏》,《师人长技》,《世界各国标志性建筑》等系列在陆续展开中,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