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志探史•陕南汉中历史上的天灾

天灾,自古以来常有,志书所记载的,不过是百之一二罢了。

读志探史•陕南汉中历史上的天灾

春天,陕西汉中大面积美丽的油菜花。(网络图片)

周孝王七年(约前878)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史记》、《太平御览》)

秦昭襄王到南郑,逢秦、蜀、巴、汉中四郡虎害严重,受害者一千二百人,王募人射杀之。(《史记·六国年表》《华阳国志·巴志》)

汉二年(前205)六月,关中大饥,米斛(石)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汉书·高帝纪》)

高后三年(前185)夏,汉水泛滥。(《汉书·高后纪》)

高后八年(前180)夏,汉水泛滥。(《汉书·高后纪》)

文帝后元三年(前161)秋,汉水泛滥,冲毁民屋,死亡三百余人。(《汉书·五行志》)

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夏,汉水溢。

建安二年(197)九月,汉水泛滥。(《后汉书·献帝纪》)

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大雨,汉水泛滥。(《后汉书·献帝纪》)

建兴八年(230)秋,魏军司马懿由西城(今陕西安康)、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三路欲攻汉中,诸葛亮军待之于城固赤坂(今洋县东龙亭山)。大雨连绵三十余日,河汉泛滥,道路断绝,魏军三路皆还。(《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咸宁三年(277)六月,梁州境内水灾,淹没邸阁房舍。(《晋书·武帝纪》)九月,益、梁等七州大水。(《晋书·武帝纪》)

元康七年(297)七月,梁州疫,大旱,杀秋稼。(《晋书·惠帝纪》)

元康八年(298)秦、雍、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天水等六郡民以饥馑荒乱入汉中者数万家。(《晋书·李特载记》)

永嘉三年(309)三月,大旱,江、汉、河、洛皆竭,可涉。(《晋书·怀帝纪》)

隆和元年(362)四月十七日,梁州地震。(《晋书·哀帝纪》)

元嘉十八年(441)夏五月,汉水泛滥,淹没民居,害苗稼。(《宋书·文帝纪·五行志四》)

元嘉二十五年(448)汉中饥馑,境内骚然。(《宋书·刘秀之传》)。

读志探史•陕南汉中历史上的天灾

位于陕西汉中市勉县的武侯祠(网络图片)

绍兴二十八年(1158)六月,暴雨,汉水及嘉陵江大水。(《汉南续修郡志》)

绍熙二年(1191)七月,嘉陵江暴溢,兴州塌坍城门、郡狱、官舍共十七所,水毁民居三千四百九十余家。夏,黑龙江(褒河)大水,山河堰尽决。(《汉南续修郡志》《汉南续修郡志》)

泰定四年(1327)八月,汉中北部山中地震,汉中城震感较强。(《汉南续修郡志》)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六月,西安地震,波及汉中;十月又震。(《汉南续修郡志》)

洪武五年(1372)六月,大雨,汉水暴溢,巨木蔽汉江而下,抵府城南岸,如山积,用之创修汉中府文庙。(《汉中府儒学碑记》)

成化六年(1470)八月,汉水涨溢,汉中城城廓居民淹没。(《汉南续修郡志》)

弘治元年(1488)夏,略阳大旱;至冬,人相食。(《汉南续修郡志》)

弘治八年(1495)十一月,汉中地震。(《汉南续修郡志》)

弘治十五年(1502)夏,大雨伤禾,民多疫。(《汉南续修郡志》)

正德二年(1507)略阳大雨,高家山塌,死190多人;后大旱,民皆流徙(《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七年(1528)大饥,人相食。(《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九年(1530)八月,褒城地震。

嘉靖十一年(1532),夏,大水,大风拔木三日,民大疫。六月,雨冰雹。(明《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十二年(1533)汉中地震,声如雷。(明《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十五年(1536)洋县大雨,水淹纸坊街居民;秋,南方星落,有声。(《汉南续修郡志》)

嘉靖十六年(1537)春,地震,有声如雷。

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褒城地震。

嘉靖二十九年(1550)乌龙江(褒河)水涨,毁钟坝民舍。(《汉南续修郡志》)

隆庆二年(1568)三月初五日戌时,南郑等县地震;次日卯时,雨沾衣为泥;十五日又震,倒塌汉中城东北角;十六日丑时又震,塌西城垛。(《汉南续修郡志》)

万历十六年(1588)西乡大水毁坏城,毁坏南关民居百家。县令李鸣筑堤垒河,以削其势,水患始息。(《汉南续修郡志》)

天启四年(1624)九月,洋县地震,波及汉中,城垣、民居倾圮。(《汉南续修郡志》)

崇祯七年(1634)六月,连雨40日。(《明史纪事本末》)。

崇祯七年(1634)秋,蝗灾,冬又地震。

崇祯八年(1635)洋县地震,汉中有感强烈,连三日,垣屋尽倾,伤人甚多。又旱,蝗灾相继。

读志探史•陕南汉中历史上的天灾

陕西汉中,多山林也多稻田。富饶而又美丽。(网络图片)

顺治四年(1647)八月,暴雨两日夜,汉水泛涨,田苗尽伤。洋县有二虎,入城内文昌祠,众共毙之。(《汉南续修郡志》)

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初八,汉中日夜地震,摇曳如荡舟,屋瓦飞落,墙垣倾塌。次日复动,累月不息。(《汉南续修郡志》)

康熙元年(1662)六月,大雨,绵延60日。

康熙二年(1663)汉江大水,又雷雨,大风拔木。(《汉南续修郡志》)

康熙五年(1666)三月,大风扬沙蔽日,褒城黑龙江(褒河)岸有坏船,飞覆民屋;四月,雨冰雹,大伤禾稼,六七月,牛瘟尽死。(《汉南续修郡志》)

康熙十八年(1679),霪雨40日,如倾盆者一日夜,大水漂没民居(《汉南续修郡志》)。

康熙二十七年(1688),雷雹风雨如注,水涨甚猛,树木连根蔽江而下。(《汉南续修郡志》)康熙三十七年(1698),宁羌灾荒,民食无粮,知州刘棨与邻县交涉借粮,度过荒年。又教民养蚕抽丝织绸,不两年,柞蚕丰收,外地人争相背粮至宁羌换丝绸,民因之而富,人称“刘公蚕”、“刘公绸”。(清《一统志》、《汉南续修郡志》)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府属南郑、褒城、沔县等七县大水。(《汉南续修郡志》)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八月三十日辰时、九月二十日申时,西乡地震。

康熙五十一年(1712)西乡经兵燹,田地荒芜,征赋不敷原额。知县王穆请于上官,招民垦荒承赋,开招徕馆,楚民来西乡者数千家,自此,田地日辟。县内多虎患,王穆募猎户射之,三年杀虎64只,虎患始息,于城西门外建“射虎亭”。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二十一日,西乡地震。

道光七年(1827)七月,嘉陵江、八渡河、玉带河三水猛涨,略阳县城垣房舍俱淹。县令金在绅呈文禀请移建县城于城东文家坪。陕西布政使林则徐来略勘明,禀请拨款移建县城。次年正月开工,九月工竣。(道光《略阳县志》)

道光十二年(1832)西乡县大雨连旬,牧马河水暴涨,冲塌县城南关房舍无数。至十四年,知县胡廷瑞主持修筑南河堤。十五年工竣,铸铁牛一尊,置于南河堤以镇水。(民国《西乡县志》)

咸丰元年(1851)洋县秋淋。二年春,粮价飞涨;七月大水,民房倒塌无数,死伤3000余人。(新编《洋县志》)

光绪三年(1877)汉中大旱,颗粒无收,树皮草根吃光,饿死人无数。

光绪五年(1879)五月十二日,甘肃武都地震,波及汉中全境,震感较强烈。

民国二十二年(1933)7月,汉江及湑水洪灾,大水冲毁城固五门堰,时值水稻吐穗,民心如焚。

民国三十八年(1949)8月2日起,汉中全区阴雨连绵约60天。其中9月2日至18日的16天大雨,降雨440毫米。11日连续降雨24小时150毫米。13日汉江大水,沔县、褒城、南郑、汉中、城固、洋县汉江两岸一片汪洋;南郑城(今汉中城)汉江大水淹及南门外幺二拐。略阳嘉陵江大水进城,北街内水深1.6米。汉江南门外河坝最大流量10624立方米/秒。嘉陵江略阳段最大水流量4390立方米/秒。全区淹没农田5.6万亩,房屋3.4万间,其中倒塌8000余间。受灾群众10万余人,淹塌死114人、牲畜939头。

读志探史•陕南汉中历史上的天灾

陕西的小江南——汉中市。(网络图片)

1956年6月,汉中全区普降大雨,汉江、嘉陵江及部分支流洪水暴涨。略阳县城两次洪水入城,死16人,伤7人。汉江沿江农田受灾12.5万亩,毁房2000余间,死29人,伤11人。

1959年春,农村农民生活困难,缺粮现象普遍严重。4月15日,中共汉中地委《关于病饿死人及有关情况的报告》中反映,全区纯属饿死、饿加病死者10人(宁强8人,镇巴2人),因缺粮出外谋生者88人,发生浮肿(或干肿,黄肿)病者2730人,其中死亡228人(数字不全,全专区远不止此)(左边括号是志书原注)。至5月上旬,全区抗旱105天。汉江、褒河可涉,池塘涸竭,水稻及秋作物卷叶枯萎。汉中、洋县、沔县受灾60万亩,粮食奇缺。全区群众以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据不完全统计,宁强浮肿者3600余人,死230余人,洋县浮肿2100人。

1969年,汉中全区干旱,汉中县、城固县3.54万亩稻田未插上秧,1.95万亩水稻干死,两万余亩秋杂粮无收。

1974年9月12日夜,南郑县马元公社蒲家沟发生大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壅高16米。后水泻,使下游20公里的福成街被冲,死31人。9~16日,全区普降大雨,局部暴雨,西乡牧马河洪峰5000立方米每秒,是历史最高洪峰。勉县马掌水库溃坝。全区洪水中死亡61人,倒房4487间,冲淹农田6.54万亩,冲决河堤、渠道5000多处、水塘131口。各级党政机关全力以赴,组织抗洪抢险。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发生7.2级地震,震中烈度6度,波及汉中地区。

1979年6月22日,汉中全区春夏旱达3月之久,水稻田断水,183万亩秋杂粮半数受灾严重。驻陕空军某部和气象部门进行人工降雨,至7月2日,飞机飞行9架次,撒催化剂6000公斤,全区普遍降雨,最多44毫米。

1981年8月,汉中地区各县(市)普降暴雨,13日~24日,暴雨不断,江河暴涨,洪水频发,交通中断,农田、农房被毁严重,全区灾情严重。汉中城南汉江大桥洪峰量8320立方米/秒,嘉陵江略阳段最大洪峰量8630立方米/秒。9月23日,镇巴县镇(巴)碾(子垭)公路(35km+50m)发生山体滑塌约1.33万立方米,板石厂和公路道班15间房屋被埋没,死14人,伤4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