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朝三大才子是誰嗎?唐伯虎難以望其項背

說起明朝的才子佳人,很多人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個名字,絕對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了。不知是因為星爺在《唐伯虎點秋香》塑造的風流倜儻形象太過深入人心,還是劇中的唐伯虎被描述成文武全才給人以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總之,唐伯虎簡直成了幾代人心目中古代風流才子的代名詞。那麼,歷史上真正為人所公認的明朝三大才子又分別是誰呢?他們又為何能夠獲此殊榮呢?

你知道明朝三大才子是誰嗎?唐伯虎難以望其項背

周星馳扮演的唐伯虎


有明一代,出現了無數歷史名人,但終明一朝,卻只有三個人成為世人公認的才子,他們分別是明初期的解縉、明中期的楊慎和明晚期的徐渭。其中解縉以博學著稱,楊慎以博覽為世人矚目,徐渭則以博才為世人稱道,楊慎又因為學貫古今、學問最為淵博被後人冠以三才子之首。下面按照所處時代先後,分別介紹。

解縉本是太祖朝進士,自幼便有神童之稱,但為官之初雖以才學博得朱元璋賞識,卻也因缺乏官場交際的涵養,直來直去的性格得罪多位官員,因此被朱元璋遣回家鄉修身養性,則期啟用。誰知沒等那一天,朱元璋就溘然長逝了,朱棣靖難後坐了天下,解縉因擁護新朝而受到重用。永樂二年,更是成為明朝首位內閣首輔。

你知道明朝三大才子是誰嗎?唐伯虎難以望其項背

解縉


解縉作為博學才子的貢獻集中體現於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全書一萬一千多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解縉以其博學之才,才能總領如此浩大的文獻類書籍整理編撰,其對於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貢獻之大,由此可見一斑,是當之無愧的大才子。

說起博覽的楊慎,你或許第一時間很難勾勒出什麼具體印象,但要說起《三國演義》卷首那篇著名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你一定記憶深刻。沒錯,這首膾炙人口的《臨江仙》正是出自楊慎之手。楊慎本是正德朝首輔楊廷和之子,在考取狀元后開啟仕途。按理說有個首輔老子(明初胡惟庸案後,朱元璋立下祖制,廢除宰相之職,並永不啟用。但中央集權國家,光靠皇帝治理還累死了,必須要有宰相這麼個位置的人,幫著打理朝政,於是守成之君便漸漸以官位低實權大的內閣首輔代替宰相),自己又是狀元,那仕途肯定光明地不能更光明瞭。誰料到,正德帝暴斃後,接任者嘉靖帝是個硬茬,在一場“大禮議”的政治對抗中,楊慎不幸成為失敗那一方,一夜之間從前途無憂的官二代,被貶去了半開化的南疆。

你知道明朝三大才子是誰嗎?唐伯虎難以望其項背

楊慎


楊慎被貶到雲南以後,遠離了中樞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閒來無事總得找點事情做。他於三十年間博覽群書,同時,政治上的苦悶、父親楊廷和的老病都讓他產生了“思鄉、盼歸”的念頭,也由而激發了他創作的熱情。楊慎現存詩詞達2300多篇,雖時空相隔,我們仍能感同身受他借詩詞排遣鬱悶心情。此外,楊慎在論古考證方面也頗有造詣,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這就難怪他能成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了。

你知道明朝三大才子是誰嗎?唐伯虎難以望其項背

徐渭


最後要來說說徐渭。他是一位真正的全才,頭銜多到看一遍記不住,主要是因為領域跨度太大,難免讓人匪夷所思。他既是“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又在詩文創作上獨樹一幟;他既能為平定倭寇建言獻策,又能寫出傳世的經典戲曲……更為關鍵的是,尋常人物能夠在一個領域做出成績已屬不易,徐渭卻在涉足到的每一個方向都收穫不俗的成就,甚至是當世之極致。他當然也當得起三才子的博才第一了。

本文文題乍看不免有譁眾取寵之嫌,然而筆者無意於貶一捧一,只述事實。唐伯虎作為明朝中後期的“吳中才子”,也確實有一定的歷史貢獻,但比起楊慎等三位則不如了。其一,唐伯虎科舉不中,沒有官身,身份地位的懸殊在封建社會是有天差地別的意義的;其二,唐伯虎在藝術上雖有其成就,但限於書畫門類,比之前三者之廣博和價值是遠遠不如的;其三,唐伯虎官場失意後,逐漸放浪形骸,浪跡於江湖間,其有一段時間還去南昌做過老師,教授造反的寧王朱宸濠的王妃。可見其說到底也只能算是風流才子,比之楊慎等三人則顯得小家子氣,不夠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