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1977年10月,一封特殊的信件擺在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辦公桌上。寫信的人名叫倪霖,是江西省的一名大學教師,也是寧鉑父親的好友。

在這封長達十頁的信中,倪霖極盡溢美之詞,告訴方毅副總理江西出了個神童,如果不加以發掘一定是國家的損失。倪霖口中的神童就是寧鉑。

2歲就可熟背將近四十首詩詞,4歲能認識500個漢字,5歲進入小學,閱讀中醫學書籍後就能給病人開藥方,8歲就成為圍棋高手……

方毅不僅是副總理,還是中國科學院的院長,當時中國百業待興,非常希望能夠儘快為國家延攬到大批人才。為驗證寧鉑"神童"的成分,方毅副總理接見了這個孩子並下了兩局圍棋。寧鉑在棋局上步步為營,兩局皆是大獲全勝。

寧鉑受到副總理的青睞,頓時全國上下颳起了"神童熱"的風,全國各地神童都得到了媒體的追捧。同時中科大少年班也應運而生。其中最耀眼的是寧鉑、干政和謝彥波。

寧鉑踏入中科大的校門那一刻,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他悲劇命運的開始。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所有人都在誇讚他,所有人都把他捧上了神壇。但是在專業選擇上,卻絲毫沒有給他任何發言權:學校讓他研究理論物理。理論物理,在當時非常熱門,很多人認為再優秀的學生都應該去讀物理。而寧鉑對於學習物理卻並不是十分感興趣,更喜歡的是天文。在校期間也時常和小夥伴們對著夜空指點星象。於是寧鉑對時任班主任的汪慧迪說"科大沒有我喜歡的"。汪慧迪向學校提交了一份報告,希望學校能夠按照寧鉑的意願轉到南京大學學習天文。但是科大不願意放走這個名人。於是寧鉑開始了長達25年的逃離之旅。

在校期間他很少做物理方面的研究,而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研究星象學、哲學、宗教、圍棋等。

本科畢業後寧鉑拒絕考研,留校任教,稱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講師。沉浸在吃素、修禪、練氣功的寧鉑與常人的生活漸行漸遠。在1998年的《實話實說》中,更是屢次搶過話筒發言,抨擊"神童教育",並且行為舉止怪異,引來太小觀眾一陣陣的鬨笑。4年後,38歲的寧鉑在五臺山出價為僧,至此寧鉑的神童時代就此落幕。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在寧鉑的回憶當中他說:"我當時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長期接受大教育是順從,克己復禮,因此痛苦充溢著我的內心。為了迎合大家的關注和期望,我必須學習我並不喜歡的物理,放棄我喜歡的天文。神童這一名詞剝奪了我本該享有的生活和娛樂的權利""如果青春讓我重新選擇,我不願意當神童"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謝彥波是在他11歲的時候,由小學直接進入中科大首屆少年班,跳過了整個中學階段。在中科大無人不知,少年班有一個繫著紅領巾、滾著鐵環的天才。

本科及碩士研究生階段他也是順風順水,提前一年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15歲上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讀碩士,師從於淥院士。18歲讀博,師從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由於和導師關係不和睦,在國內還未讀完博士,就去了去了普林斯頓大學,跟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做固體物理理論工作。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由於本人的傲氣,在和安德森學習的過程中研究和導師相反方向的物理論文導致師生關係不融洽。本來也不是沒有迴旋餘地,但是當時發生了一起北大留學生殺死美國博士的事件。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中科大的副校長決定讓謝彥波回國。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就這樣謝彥波博士沒畢業便回到國內,並以碩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師的工作。回國後的謝彥波很快就結婚了,並且分到了一套樓下總是有人打牌的房子。在持續不斷的煩惱中,用了10年的時間,才漸漸脫離了"未來諾貝爾獎得主"夢想與期盼。目前他仍然是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與謝彥波的經歷極其相似的是同時期的干政,但是比起謝彥波來確少了幾分運氣!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十六歲時,在全國物理赴美研究生考試中獲得第二名,進入大學。同樣因為年紀的原因以及情商的問題,導致和導師的關係不和睦,沒有拿到博士的文憑。 回國後,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師找到了干政,表示他可以回科大讀博士。令大家驚訝的是,干政拒絕了。幾年之後,在家已久的干政又表示想到科大工作。這一次科大沒有同意,當時科大聘用教師已有新規定,博士文憑是必要條件。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之前汪惠迪老師還勸干政再去讀博士,干政表示不想讀了,他不信再花一年時間還找不到一 份工作。

這一年的努力最後也化為了泡影。在此期間,他的時好時壞。最終,干政被自己禁錮在了與母親共同居住的房間裡,從此淡出人們的視野。

四十多年過去,我們看到了其中最耀眼的三位“神童”的經歷以及現狀,對於他們的遭遇我們或許唏噓不已。同樣也不可否認,同時期還有很多少年班的學生現如今已經在各個領域獲得了傑出的貢獻。

整理三位神童資料的同時也讓我想起了我們初中以為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同學,姑且稱之為小趙吧。當時是所有老師的寵兒,小趙同學永遠做的是第一排,日常除了學習以外就是看不起其他人。就這樣小趙順利的考上了重點高中,開始了寄宿生活。從此有數的見面卻是小趙同學鬱鬱寡歡,從其他人的隻言片語中得知小趙在寢室以及班級和同學關係不和睦。導致經常被打,同樣進入重點高中,成績也不在是一騎絕塵,有原來的眾星捧月,變成孤家寡人。久而久之長期的心理落差,導致有些精神不是很正常,最終沒有了音訊。


中國三大少年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這些事情往往都讓我們反思,我們到底是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高智商的人還是高情商的人?如果能兼得固然好,但是作為家長你會優先培育孩子哪方面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