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王冬龄,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副院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客座教授。

上面这些信息一点也不假,大家不要怀疑,因为这都是官方公布的消息。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给它的学生传播一些有用的知识,当然,传播者也应当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也要有更加勤奋和智慧的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愿望。

王冬龄是教授,他要教学生,授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知识,指导学生对书法进行学习和创作。但王冬龄又是书法家,必须在书法领域内进行探索,他的学书轨迹应当和更多的人一样,临摹、临摹,再临摹,创作,创作,再创作,探索,探索,再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书法艺术性的伟大宇宙之中。

可问题就出在了探索这个过程中了。临摹、创作、探索,这三个过程,对于一般人来说,只有前面两个过程,而探索的任务就交给了像王冬龄这样的教授手中了。

我们来看看王冬龄的书法轨迹,尽管早期的作品无法收集,就以他的作品章法形式来举例说明。

第一张图是一幅斗方作品,写的很规范,只要是学过书法的人,都会把诗句写成这样的,后面再留一下空白,使作品看起来很舒服。也可以感受到他娴熟的笔法驾驭能力以及对“运动艺术”(是他的创造)把控水平。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第二张图是一幅巨作,当然他前些年写了不少巨幅作品,诸如《老子·五千言》、《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等等,洋洋洒洒,满纸遍地,完全是做到了把文房四宝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但写这幅巨作的时候,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书法的轨迹,但似乎已经看到了他在逐渐向另一类艺术靠近。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第三张图虽然看起来星星点点,虚虚实实,但章法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行有距,只要在墨法上有所变化,虚的、枯的多,实的、浓的少,至少在人们的视角上让人感觉到很另类,感觉有点意思。但一般人想完全读认下来却是有些困难了。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第四张图是在第三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墨法的原理,虽然章法中的行距已经得到了破坏,但由于墨法的变化,人们的视线不会过多地集中于此,这幅作品墨色的变化主要是淡墨表现方法,这幅作品仍然显得牵强,表现手法比较单一,但已经实现跨越了。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第五张图是整体交织,即字与字、行与行完全交织在一起,缠绕、交织、交叉,而线条的质量与以往一样功力不减,这张图和前几张比较起来并没有过多的艺术性,只是缠绕、交织的手法,“密集恐惧症”一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第六张图实际上是第五图的“前身”,显得比较“稚嫩”,是传统与探索的跨越之作,只是笔法上“枯笔”较多,显得悠远与张力共存。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第七图是在第五、第六图的基础上,用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营造作品的远近高低与空间感,这已经在向中国画的某些理念上过渡了,它是用汉字的书写艺术性,运用中国画的绘画理念在探索前进,应该说,这件事前人没做过,王冬龄是史上第一人。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第八图是第七图更进一步的书写探索,运用大段落、大区域、大面积来尝试书法中笔法、墨法、章法、气韵、精神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性,是一幅综合能力水平体现的作品。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第九图让人感觉到了立体的艺术,既有中国画、西洋画、书法艺术性,也有色彩的集中应运,当然,这幅写在玻璃上的作品,是利用了房间灯光、室内外光线、时空感才形成了艺术的整体表现力,这是王冬龄的聪明之处。

王冬龄书法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进“泥潭”中的。网友:救救他吧

王冬龄是一位大学教授,他要传授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但他也是一位书法家,他要创新、探索,也许这些探索别人不会理解,根本也就不认同,而王冬龄已经这么做了,也许有一天,他走到了探索的深邃的宇宙太空之中无法自拔时,一个按键却又回到熟悉的地球上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