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區司法局:“四修”模式提升社區矯正管教水平

山亭區司法局深入貫徹落實“治本安全觀”,按照“身、德、行、情”的遞進矯正思路,通過集中教育、警示教育、線上教育、心理諮詢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推進“修心教育”顯成效,確保社區矯正“標本兼治”。

一、圍繞“修身”,樹立正確身份意識。按照統一標準在司法所社區矯正宣告室,對新入矯人員進行入矯宣告,進一步嚴肅刑罰執行行為,確保社區服刑人員身份意識的轉變。同時,建立新入矯警示教育機制,聯合公安分局、檢察院、區法院等部門,每兩個月組織一次集中教育,播放社區服刑人員因違規被收監執行案例的形式,切實提升社區服刑人員的服刑意識。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就近赴監獄進行警示教育,現場聽取再犯人員現身說法和參觀監獄監管設施,進一步營造社區矯正緊張氛圍,確保警鐘長鳴。

二、圍繞“修德”,豐富矯正教育內容。以“正心、誠信、向善”為核心教育理念,依託法治文化廣場、法治大講堂等文化平臺,舉辦時政宣講、法治教育等活動,引導服刑人員正心。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文藝展示等活動,組織服刑人員思想動態交流會,記錄矯正心路歷程,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結合“家書、家訓、家言”傳承等活動,充分發揮地方文化資源潤物無聲的獨特作用,重塑社區服刑人員價值觀念,促進其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以文化潤心。

三、圍繞“修行”,實現矯正因類施教。一是關注青少年行為養成。與區關工委、團區委建立聯合教育機制,定期組織心理諮詢師和志願者為青少年社區矯正服刑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和諮詢,幫助其發掘亮點,提升自信心,進一步消除對社區矯正的牴觸心理。二是關注特殊群體的情緒幫扶。根據入矯心理測試的結果,對沖動、抑鬱、敏感、強迫等心理情緒特別高的社區服刑人員建立特殊心理矯治方案,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諮詢和行為修復,提高控制負面心理、情緒、行為的能力,建立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

四、圍繞“修情”,助力提升接納程度。針對社區服刑人員臨近解矯容易鬆懈,出現角色轉變不適應等特殊情況,採用現場測試、講座等方式,評估社區服刑人員的自我和社會接納程度,有針對性地引導社區服刑人員排解負面情緒,用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生活。針對個別存在心理障礙的社區服刑人員,免費提供專業心理諮詢師一對一的心理介入治療,幫助化解心理問題。充分挖掘社區服刑人員個人特長,與義工協會、社會志願者協會合作,將社區服刑人員隊伍納入志願者活動,讓社區服刑人員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益民生,消除社會隔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