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司法局:“四修”模式提升社区矫正管教水平

山亭区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按照“身、德、行、情”的递进矫正思路,通过集中教育、警示教育、线上教育、心理咨询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修心教育”显成效,确保社区矫正“标本兼治”。

一、围绕“修身”,树立正确身份意识。按照统一标准在司法所社区矫正宣告室,对新入矫人员进行入矫宣告,进一步严肃刑罚执行行为,确保社区服刑人员身份意识的转变。同时,建立新入矫警示教育机制,联合公安分局、检察院、区法院等部门,每两个月组织一次集中教育,播放社区服刑人员因违规被收监执行案例的形式,切实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刑意识。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就近赴监狱进行警示教育,现场听取再犯人员现身说法和参观监狱监管设施,进一步营造社区矫正紧张氛围,确保警钟长鸣。

二、围绕“修德”,丰富矫正教育内容。以“正心、诚信、向善”为核心教育理念,依托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大讲堂等文化平台,举办时政宣讲、法治教育等活动,引导服刑人员正心。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文艺展示等活动,组织服刑人员思想动态交流会,记录矫正心路历程,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结合“家书、家训、家言”传承等活动,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重塑社区服刑人员价值观念,促进其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文化润心。

三、围绕“修行”,实现矫正因类施教。一是关注青少年行为养成。与区关工委、团区委建立联合教育机制,定期组织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为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帮助其发掘亮点,提升自信心,进一步消除对社区矫正的抵触心理。二是关注特殊群体的情绪帮扶。根据入矫心理测试的结果,对冲动、抑郁、敏感、强迫等心理情绪特别高的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特殊心理矫治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行为修复,提高控制负面心理、情绪、行为的能力,建立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

四、围绕“修情”,助力提升接纳程度。针对社区服刑人员临近解矫容易松懈,出现角色转变不适应等特殊情况,采用现场测试、讲座等方式,评估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和社会接纳程度,有针对性地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排解负面情绪,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生活。针对个别存在心理障碍的社区服刑人员,免费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的心理介入治疗,帮助化解心理问题。充分挖掘社区服刑人员个人特长,与义工协会、社会志愿者协会合作,将社区服刑人员队伍纳入志愿者活动,让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服务社会公益民生,消除社会隔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