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史记》备受推崇?你怎么看?

小侠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么高的评价在学界一致公认,可见《史记》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也是从写史和文学性两个方面对后世影响巨大:

对于后世写史的影响。史家纪传体的开创者, 即所谓二十四史的模版。自从司马迁开创了这个体系, 后人仿效这个体系的, 构成了延绵到今的官方正史体系。这是一个将君主大事记, 人物列传, 以及地理食货资料融合在一块的体系,。从现在的观点看,有利有弊, 然而不可否认司马迁的首创和史记的开创之功, 而且这个作品还是一部通史,。虽然《竹书纪年》等史书在史记出现前就有所谓通史体系, 但这部纪传体式的通史还是在千载史书中别树一帜的。《史记》有很多独家内容, 而且珍贵的史料, 由于先秦史料记载散佚, 很多事情只能参考史记的独家记载。如秦汉之交, 基本上《汉书》没有很多补充的地方, 不少篇章都是由《史记》搬过去的, 如西汉开国诸功臣的列传。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迹, 最详述的部份,恐怕都是来自《史记》。另外, 史记成书相当接近於汉初, 保存了诸多一手纪录, 如《曹相国世家》有关楚汉相争的部份简直是一部流水帐, 这种流水帐的纪录应该来自官方文件。很不幸的, 同样记载汉初事迹的《楚汉春秋》同样亡佚了, 于是《史记》变成纪录这段时期最为可信的史料。

文学方面的高度和影响。《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希望可以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