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但很多人相信他存在的?

逍遙騎士鄭義


在歷史中,有不少的人其實他們並不存在,不過由於一些文學作品的演繹,再加上一些神話的傳說,就讓很多人都相信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我們現在熟知的不少人物,雖然在歷史中真的有這麼一個人,不過他們的形象也是被文學作品演繹得有些歪曲,和真實的形象有明顯不同。

可這些人畢竟是真實存在的,不過也有一些人,明明並不存在,卻由於文學作品或者傳說的影響,讓人們相信他是真實存在的。

NO.4貂蟬

很多人物的塑造都有著原型,不過也有一些人物的塑造,並不是按照某個人物原型,首先一位就是貂蟬,作為四大名著中最為出名的一個女性角色,貂蟬也被認為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過她實際上並不存在,算是這四大美女裡面唯一一個虛構的人物。

貂蟬個人的力量,就改變了整個東漢末年的格局,關於她這個人物,存在著不少的爭議,比如她是否是存在原型,她的原型到底是誰,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她在書中也沒有明確的下場,有關她的結局,也是有不同的說法。

普遍認為貂蟬是絕對虛構出來的人物,當然歷史上王允為了要挑撥董卓呂布之間的關係,肯定會使用一些美人計這種方法,不過董卓這些人不是傻子,這種計策是沒有辦法讓倆人徹底決裂的。

還一點,既然貂蟬這麼重要,為何在書的後來貂蟬的形象就明顯被弱化,根本沒有什麼存在感。這就表明這個人物出來,完全就是為了情節需要,好讓董卓呂布發生內鬥,後來這段情節過去,自然就不需要她。

NO.3玉帝

還有一個人物知名度要比貂蟬更大,此人就是玉帝,作為天上最高領袖,玉帝在古代的知名度是非常大,關於玉帝的真實身份,一開始他也只是個凡人,不過他在經歷無數劫難之後,終於成為了天上最重要的神仙。

很多人一直相信玉帝是真實存在的,不過他這樣的人物明顯是被虛構的,可歷史上不少的神仙,都是有現實人物作為原型,比如太上老君這些神仙都是有真實原型,偏偏玉帝在歷史上就沒有這樣的原型,有關他的這些傳說,大部分也都是虛構出來的。

NO.2佘太君

此外,熟悉楊家將的人,應該都知道在楊家裡面有一個著名的佘太君,她可以說是歷史上有名的女英雄,在楊業等人戰死之後,她領導著楊家的女將繼續捍衛家門的榮譽。

這麼一個出色的女英雄,在後面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國家,這位佘太君其實也是按照楊業妻子塑造出來的,歷史上楊業娶的是折家的女兒,佘太君和她的情況也大致類似,不過楊業的老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到現在也沒有明確的記載,佘太君的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虛構出來,為了讓楊家將顯得更加悲壯。

NO.1花木蘭

還有一個女英雄在歷史上也同樣出名,這就是花木蘭,她的故事在中國應該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後世她不斷在各種影視作品裡面出現,花木蘭大致是生活在南北朝的時期,不過這個人物並非是真實存在的,她只是虛構出來的一個英雄形象,關於她的這些事蹟,大部分也都是虛構出來的,後世有很多的學者想要去尋找花木蘭的原型,只是她本身就是從民間傳說裡面出來的人物。

當人很多人也願意相信花木蘭在歷史上肯定是有真實原型的,不過她的原型事蹟不見得有演繹中的那麼偉大,在文學作品的虛構中,適當的美化是必要的。

這並不影響她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女英雄就是她的代名詞,只是可惜這麼出色的一個女英雄,人們對她的瞭解還是太少了,這也與時代因素有著一定的聯繫,本身人們對南北朝的那段歷史就不是非常瞭解,再加上又是來自民間傳說,肯定會顯得更加神秘。


貓眼觀史


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的時候,對裡面相對軟弱的男一號秦叔寶,印象並不算好。

當冷麵寒槍俏羅成一出場,著實給了我驚豔的感覺。尤其是經過聶遠生動的演繹,我生生愛上了那個英氣逼人的少年將軍。



等看到羅成被害,亂箭穿身時,我不覺的竟已有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惋惜他的不幸,傷感他的結局。這樣一個英俊帥氣,武藝高強的英雄怎麼會死?為此還生氣的幾天沒看電視。

後來緩了過來,不快的心情平復了好多,但羅成生前的英雄氣概,兀自在我心中揮蕩不去。誠然,我中了羅成的“毒”,他也符合我理想中一個優秀古代武將的所有標準。

電視劇總是虛構的多,稍大時準備看一下有關羅成的史書傳記,以助我更多的瞭解這位偶像。

也是到這時,我才發現了一個令我目瞪口呆的事實。歷史上並沒有羅成,他只是文學作品中虛構出來的人物。羅成是基於猛將羅士信為藍本,被小說家們加工出來的一個藝術形象。



一時間追星夢碎,不知所已。

像是失望,失望心心念的偶像一直都沒存在過。又像是釋然,釋然我心中的偶像並沒有慘死於亂箭之下。

慢慢自己愈發大了些,才明白羅成在歷史上有沒有存在過真的不重要。至少在我心裡,有著這麼一位完美的偶像。

便如一個有緣無份的故人,不再會有聯繫,不再會有交集,但她仍真真切切的在這個世界存在。可是對我而言她又像不存在,因為她不會再出現在我的生活裡。



她唯一存在的地方,只是我的心裡。

天涯何其遠?一別兩寬,再無相見之日。

羅成也好,生活中的某某也好,存不存都不重要。只要在我們心裡的某個角落藏著這個人就夠了。

內心是最遠的距離,看不到摸不到。內心也是最近的距離,聽的到唸的到。


Ad哥哥


在我們所瞭解的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多人其實並不存在,但是卻依舊有很多人相信他存在,下面先列舉5位代表性人物。

其一:花木蘭

記得還是上學的時候,學到的一句詩詞就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而花木蘭最早的出現就是南北朝流傳的一首《木蘭辭》中出現,文中講述的是父親年老體弱,無法當兵,但是朝廷有規定,無奈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直到衣錦還鄉,但是對於這個人,史學界一致認為,沒有此人。“史書無確載”就是說沒有資料真實記載這個人物的。

其二:穆桂英

同樣是巾幗不讓鬚眉,穆桂英掛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武功高強,有勇有謀,帶領楊家將打敗了遼國,拯救了大宋江上,然而歷史上確實沒有此人。

穆桂英是歷史演義人物,她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

其三:武松

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曉,他的名聲可是相當當的,“三碗不過崗”在景陽岡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而“武松打虎”的故事也流芳百世,家喻戶曉。但是在歷史上真的有這麼個猛人嗎?答案當然是沒有,這個人完全是小說杜撰虛構出來的,其實不僅僅是武松,《水滸傳》中的除了宋江,史進外,大多數的角色都是虛構不存在的。

其四:貂蟬

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楊貴妃,西施,貂蟬。

其他三位美女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貂蟬確實杜撰出來的美女,因為在三國演義中,她的存在是董卓與呂布的重要紐扣,這是小說抒寫的必要性,再加上在歷史文獻中確實沒有可供考究的證據,所以貂蟬在歷史中是不存在的。

其五:陳真

我們對陳真的瞭解,大多是通過電影《精武門》的描述,我們知道他是霍元甲的徒弟,武功高強又愛國,最後還把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雖經過很多版本的演繹,但是人物刻畫的中心思想是不變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陳真在歷史中是不存在的,但是霍元甲卻真是存在。


其實在古代的小說中,必然會刻畫出一些人物來符合整個故事情節,這也是為了劇情的需要,或許這些人物的原形真實存在,我們只是不知道而已,我相信歷史終究會給我們答案。


東哥聊歷史


張三丰張真人、沈萬三沈首富、李巖李公子都不存在,但古人和今人都願意相信他們的存在。

1、張三丰張真人

《明史·方伎》記載:“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子其道號也。”張三丰在明朝就很火。

明成祖朱棣就在苦苦尋覓張真人,總想找到他學習一兩下,不然怎麼會花那麼多錢給武當山,甚至修了金頂。

(張三丰)

在後來張三丰傳說自然多了,今天的武俠、神怪都會提到張三丰,更是深入人心。大家都覺得這人存在過。

2、沈萬三沈首富

大明1566裡面有個沈一石,是首富,說不在就不在了。相傳在朱元璋時代,有一個首富,有個聚寶盆,給朱元璋修城牆,給皇帝犒賞軍隊,為大明建立立了很大貢獻.

(沈萬三)

然而朱元璋把他殺了。今天顧誠先生已經考證明朝沒有沈萬三,但大家都相信他存在。

3、李巖李公子

相傳李巖是秀才,跟著闖王起兵,是制將軍。後來由於牛金星陷害被殺。故事有鼻子有眼。但顧誠先生經過嚴格考證,李巖不存在。但現在很多人都相信,許多著作還在說有。

(李巖質疑)

歷史上有好多人不存在,但大家喜歡相信他存在,女神貂蟬、女神西施、甚至女神楊玉環都傳說去了日本、潘金蓮也不存在。

(四大美女)

參考文獻:

顧誠:《明朝沒有沈萬三》、《李巖質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明末農民戰爭史》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所謂歷史,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妓院裡的小姑娘。

不要說過去千百年的事,即使今天正在發生的事,那些被媒體記錄下來的事,又有多少真多少假呢?

美帝為了打壓我國,使用種種卑劣的手段用來對付京東華為權健紅毛三元奶粉這樣優秀的民族企業,這裡面的真相又有幾個人能看得清?

美帝的代言人徐曉冬極力汙衊詆譭傳統文化,雷雷大師是位頂尖的太極大師,央視專輯報道,是雀不飛和太極內功的正宗傳人。馬保國在英國開拳館打敗mma冠軍為國爭光,這是繼專門有書籍和視頻記載的。這些難道都是假的嗎?

真真假假多少人能分得清?難以真情又何必分清?每個人想要的歷史就是自己的歷史。


ZhaoMX


我來說一個實際上並不存在卻很多人相信存在的人物,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

花木蘭應該是中國最為出名的巾幗英雄了,一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連我8歲的侄女都會唱,實際上這些都要歸功於《木蘭辭》的傳播,特別是當其入選小學課本,併成為語文重要考點的時候,熟讀並會背誦已經成為了基本要求。而後越來越多以花木蘭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亦提高了其在大家心中的信任度。但實際在真實歷史中,沒有任何關於她一丁點的記載。

甚至當花木蘭成為IP後,N多城市為了爭取到“花木蘭家鄉”,打造“花木蘭景區”開始撕逼。其中動作最快的是湖北黃陂,拿出康熙年的《黃陂縣誌》,上說:“木蘭,本縣朱氏女,生於唐初……於是便昭告天下黃坡是“花木蘭之鄉”,2005年又出資搞出新編楚劇《少年花木蘭》。但是湖北人還覺得不夠,於是2011年黃陂區財政直接拿出了1000多萬建造花木蘭景區。

黃陂人這麼瞎搞,河北順平人不爽了,他們拿出了更早的證據:明代文學家徐渭的南戲本子,《雌木蘭替父從軍》,在這出南戲裡,木蘭自稱姓花,就是順平人。

安徽亳州對此不屑一顧,翻出了《大明一統志》、《鳳陽府志》和《潁州府志》,這些方誌上都寫著:木蘭姓魏,亳州人。於是不僅弄出來“木蘭祠”,把“花木蘭故里”整到了亳州第五批非遺項目評選中。

當然了,最大的贏家還是河南商丘虞城。他們打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領導親自出面弄了個“中國木蘭之鄉”回來。為了彰顯自己對花木蘭的尊重,虞城縣內還建有木蘭中學、木蘭火車站、木蘭賓館、花木蘭度假村、花木蘭產業集團、花木蘭民兵連、木蘭巨型雕像等。商丘市還組建有花木蘭武術協會、花木蘭盤鼓隊、花木蘭舞龍隊。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人們前來祭祀,人山人海,廟會盛大。05年後更搞出了中國·商丘第五屆國際木蘭文化節。

算是這場爭奪戰最大的贏家。

問題還有關於有哪些很多人不相信他是真人的但他的的確確存在的?我覺得這裡面首推應該是楊家將裡面的從楊三郎到楊七郎

說道《楊家將》,很多人都知道實際上楊家諸子裡面真正能幹的只有楊延昭,也就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並且楊業還有個二兒子是早年就在戰場上戰死的。於是很多人就不相信楊業還有五個兒子,因為他們在歷史中沒啥記載。


但是實際上,楊業一共還是有七個兒子的,只是剩下五個,也就是從老三到老七,這輩子就是靠楊業的威名在宮裡混個差事,自然歷史只是輕輕提到一筆,並沒有其餘記載了。


三觀粉碎機


借題發揮。

不管《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戲曲還是電視劇,不可謂不火,人們都喜歡這段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王寶釧衝破枷鎖,拋棄貴族榮耀與一個平頭小子雙宿雙飛,薛平貴血染沙場,最終戰功累累衣錦還鄉,最終大團圓。

但是,歷史上沒有薛平貴與王寶釧,原型是薛仁貴與柳英環,柳英環不是權臣女兒,薛仁貴也不是平頭百姓,兩人門當戶對,不存在下嫁。柳英環和王寶釧重合點在於丈夫遠征沙場,妻子苦守寒窯,之後,柳英環是病死,而王寶釧的結局是等來丈夫。

現實中跟寒窯有關的是柳英環,但沒有人們口口相傳的愛情故事那麼膾炙人口,而按王寶釧來說,這個故事又是虛擬的。

按西安那些大V的邏輯,寒窯號稱“第一愛情主題公園”是不是有點悖論?

寒窯位於西安大雁塔附近,門票50。

西安這些大V天天追著別人說造假造景觀,卻對自己家的事裝看不見,雙標玩的溜。


寒冬盡


【盲吟遊詩人荷馬】

認定荷馬這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不存在的說法由來已久,早在公元1795年德國史學家弗雷德裡克·沃爾夫在《荷馬引論》中辯證荷馬從未存在過。荷馬名下最著名的史詩就是《伊利亞特》與《奧德賽》,敢否認這兩部鉅著作者的存在也是學術界極為轟動的一件事。

其實在沃爾夫之前,就有人斷定《伊利亞特》與《奧德賽》成書相差數百年,這絕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作品。
荷馬(Ὅμηρος/Homer,約前9世紀—前8世紀),相傳是古希臘盲詩人。他的存在被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人承認。但是亞里士多德很多論述被後世推翻也是事實。筆者並無不敬這位大賢的意思,畢竟亞里士多德的年代過早,以當時人們的生產技術科學認識來說,能做到亞里士多德這樣認識世界萬物已經是十分十分超前了。
漢斯·範·維斯曾論證荷馬大約生活在公元前850到750年,但荷馬史詩中所描述的社會卻很像公元前675到650年的景象。因此荷馬被學術界歸納為身分不明的人。
荷馬由於年代太早,他的形象幾乎成了吟遊詩人的結合體。而晚他很久的格林兄弟收集民間故事整合出版為《格林童話》,某種程度上講他們和荷馬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更多的人認為荷馬運用古代民間詩歌的材料,並重新作了加工、整理,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結構。
關於荷馬其人是否存在,荷馬的出生地之謎,《荷馬史詩》中特洛伊城的具體位置和歷史至今眾說紛紜。但是試想一下,一個老瞎子怎麼會知道如此反覆龐雜的久遠歷史?若荷馬存在,他必然是道聽途說,擊中了民間無數種說法整理之後歸於自己的名下。
更有說法是拜占庭版本的《伊利亞特》,出自亞歷山大港的學者們之手。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接下來我們介紹兩位很多人以為實際上存在但現實中並不存在的人物,這兩個人物一個是西方歷史中人們口口相傳的傅滿洲博士,一個是存在於韓國神話中但是卻被當成真實存在的檀君。

在西方的說法中,傅滿洲博士是一箇中國人,大量活躍在西方的小說以及電影中,是上個世紀西方人專門用來抹黑華人形象的一個特殊角色。

而檀君則是韓國傳說中開創了龐大王朝的神話君主,是韓國人藉以增強文化自信的一個產物。



傅滿洲博士角色的出現

傅滿洲博士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小說角色,是由一個英國小說家在歐洲有著強烈排華情緒下通過自己手中筆書寫出來的人物。

小說中,傅滿洲博士是一個長得非常陰險、有著一臉壞相的瘦高華人。

他陰險的面龐上,吊著兩根如同羅漢眉毛一般的鬍子,鼻子挺拔如同鷹鉤,再加上一雙綠油油的眼睛,簡直符合了所有西方人對華人的討厭形象。

小說家所寫第一本關於傅滿洲博士的小說名叫《傅滿洲博士之謎》,是在我們民國開始之後的第二年出版的。

在他的小說裡,傅滿洲博士是一個陰險毒辣而又聰明無比的華人,他憑藉著自己遠超當地“單純”白人的聰明,專門在歐洲這個白人世界從事著各種破壞工作,儼然就是一個恐怖分子。

在那個時代,因為華人勞工普遍吃苦耐勞、善於幹活的原因,所以在華人大量湧入歐洲後,他們的工作飯碗被搶走了不少。

再加上歷史中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歐洲,給歐洲帶來了無盡痛苦的歷史回憶。

當時他們可不管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是從哪裡來的。

在他們看來,這些遊牧民族都是從我們土地上入侵到歐洲的,所以自然就把這個鍋給扣到了我們身上。

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英國小說家書寫的傅滿洲博士在歐洲開始擁有了市場。

這個小說家擁有著很敏銳的市場嗅覺,在發現傅滿洲博士在歐洲如此受歡迎後,他接下來馬上寫了一個關於傅滿洲博士各種邪惡故事的小說系列。

在他眾多關於傅滿洲博士的小說出版後,他的小說很快風靡了全歐洲。


最後這本小說的影響力蔓延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在1924年被美國的好萊塢搬上了大銀屏,開始通過電影的媒介廣為傳播起了這個角色。

相比於歐洲,美國人當時對華人的情緒同樣不是特別好,甚至當時他們還出臺過相關的排華法案來限制華人在美國的工作。

從這方面來說,傅滿洲博士在美國同樣是有著巨大市場的。

在小說轉換成電影之後,傅滿洲博士的形象徹底深入了許多西方人的內心中。

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下,因為對事實不夠了解,所以不少西方人就產生了以為傅滿洲博士在歷史中確有其人的錯誤想法,以為歷史上真的有這麼一個邪惡的人存在。


其實這種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拿我們武俠電影中的陳真來說吧,在歷史中,霍元甲這個人確實存在過,但是霍元甲的弟子陳真在歷史中卻是不存在的。

只不過在上個世紀許多香港電影的狂轟亂炸下,使得陳真這個形象深入了人們的內心,然後才使得一些人產生了以為陳真在歷史中確實存在的想法。

這種潛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由此我們也不難想象為什麼那麼多西方人會產生出以為傅滿洲博士在現實中確實存在的想法。

傅滿洲博士在20世紀的西方廣為流傳,除了二戰爆發、西方和我們走在同一戰線時有所消停之外,在20世紀的中早期以及後期,傅滿洲博士這個角色一直在他們的各種電影中出現。

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傅滿洲博士的電影才慢慢在歷史中減少了起來,一直到現如今,雖然西方的各種媒體上一直有著傅滿洲博士的形象出現,但是已然沒有了早前那般龐大的曝光率。

這就是西方很多人以為歷史中存在、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韓國人口中曾經統治了我們大半土地的檀君

接下來我們再瞭解一下存在於韓國神話中但是被韓國人當成了真實歷史人物的檀君。

在韓國人的教科書記載中,檀君是一個大概出生於4000多年前的歷史人物,大概在我們傳說中的唐堯時期出生,是韓國曆史中檀君朝鮮的開創者。

檀君所開創的王朝統治區域非常龐大,在4000年前到公元前幾百年前的時代裡,一直長期統治著我們的東北、北方、中部以及日本島的大部分地區。




在他們的說法中,這位檀君活了大概1000多歲,在退出權力巔峰之後,前往一座山中做起了山神。

在他們上個世紀開啟了尋找文化自信的熱潮後,這些事情就被他們明確記載在了自己的教科書中。

雖然可能活了1000多歲的記載並不會在教科書中寫明,但是關於檀君以及檀君朝鮮的事情卻是實實在在寫了下來。

在他們自己的說法,檀君的歷史是韓國曆史中一位和尚通過我們三國時期的魏國史書記載,摘錄到他們國家的,但是無論人們怎麼翻閱三國時期的史書,都一直找不到韓國人所說的這個記載。


所以通過這方面,我們可以明確知道歷史中是不存在檀君這個人物的,這只是一個野史、神話中的人物。

但卻因為韓國人尋找文化自信的原因,從而被他們在教科書中當成了事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到搞笑的問題。

甚至我懷疑,韓國人現如今那麼熱衷於和我們搶文化、搶歷史,可能就建立在這種把傳說當成歷史的基礎中,才會變成如今這般的模樣。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實際上並不存在,但是很多人相信存在的人物,一個是西方人口耳相傳的傅滿洲博士,一個是韓國人明確記載在歷史教科書中的檀君,雖然他們一個存在於西方,一個存在於韓國,但或多或少都與我們有著一些關係。


孤客生


就我個人的淺陋知識而言,我認為歷史上有兩個人的存世資料不詳,然而民間說得是神乎其神。

一個是鬼谷子。相傳他曾任楚國宰相,是縱橫家鼻祖。他出名的弟子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呂不韋、李牧、徐福等。

從他那些閃閃發光的徒弟們可以看出。鬼谷子是兵法聖人、縱橫家始祖、謀略家祖師、科學家先師、法家大師。道教也曾將他與老子同列,尊他為王禪老祖。他活躍於春秋末至戰國時期,史稱東周衛國人,在世百年,後不知去向。

但鬼谷子是否確有其人,史料沒有詳細記載,司馬遷的《史記》中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張儀、蘇秦兩人師從鬼谷子。

但從後世流傳來看,鬼谷子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標誌了。孫臏、商鞅、徐福等時代不同,所學也不盡相同。這麼一看的話,鬼谷子不僅學問深,而且廣,又兼壽長。按照一般觀點,人的精力是有限,如此跨學科的全才似乎很難有,而且在那個時代又能如此高壽,更是有些誇張。

因此,我認為,鬼谷子或許是春秋戰國時代眾多名家智慧的化身。

二是梨山老母。

我小時候讀些《薛丁山徵西》、《楊家將》什麼的,對於那些女元帥心弛神往。但我發現,那些厲害的女大帥都有個厲害的、神秘的師父。譬如樊梨花,就有個師父,喚作“梨山老母”。

後來看的地攤文學多了,又發現鍾無豔、穆桂英,還有祝英臺、白素貞居然也出自她的門下。這不禁讓人疑惑:這位大神恐怕真是個神仙吶。

再去翻些資料,發現梨山老母應該我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古代女子成名不易,好不容易出得幾個,由於女子正式傳記少,師承來歷什麼的,說不清,於是,給她們安個摸不著的神仙,可能方便些。

再來看看有哪些人們不相信,但又實際存在的人物吧。

一個是竇娥。大家都知道,《竇娥冤》裡有個竇娥,含冤而死,致六月飛雪。這是個關漢卿的戲曲人物,人們一般也就當戲看,為戲中人物掬一把淚。

但實際上,竇娥是有原型的。《列女傳》之《東海孝婦》有載,有個叫周青的寡婦,對婆婆十分盡孝,但仍被誣陷處死,或許,竇娥該叫“周娥”。

二是梁紅玉。梁紅玉也是戲曲中常見的形象,她隨夫出征,擊鼓退金兵,巾幗形象立後世。那麼,梁紅玉是否真有其人?

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又宋高宗趙構曾稱讚她:”智略之優,無愧前史“。充分證明,梁紅玉確為韓世忠之妻,且在抗金斗爭中有卓越表現。

而關於她出身風塵的說法,南宋人羅大經所著《鶴林玉露》有言:”韓蘄王之夫人,京口娼也。“這個記載也印證了梁紅玉在嫁給韓世忠之前,曾流落為娼。

如此一來,韓世忠也算不拘一格,則他慧眼相中的梁紅玉,也果然不同凡響。


我是錢多多讀文史,非正經論史,歡迎正經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