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 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熊丙奇教授的《教育公平,让教育回归本质》充满了熊教授对教育公平的关切之情,熊教授从社会各方面的热点事件对教育公平存在的阻碍进行了分析,这些热点问题包括“锦标主义”、“撤点并校”、“地域不平等”、“拼爹入学”、等,教育公平成为当今教育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教育于一个社会而言,是举足轻重的。自古以来,教育对于社会发展都起着弥足珍贵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古代两种教育理论发人深省,一是有教无类,二是因材施教。教育公平是发展教育的基石,促进教育公平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熊教授在书中提到过的一个例子令我格外印象深刻,“杭州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时,曾有居民向馆长投诉拾荒者也进入图书馆,馆长说,我没权拒绝拾荒者进入图书馆,但你有权选择离开。”拾荒者进入杭州图书馆的权利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公平。学生入学也是如此,无论什么原因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公平在社会舆论中,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普遍的观点是,大学生贬值,高等教育需要提高教育回报率,否则就会出现“上大学无用”到“读书无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受教育不等于挣大钱、做大官,教育只是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的合而为一,所以,社会舆论不该再用“读书无用”之类的言论来影响教育公平,打击学子求学的热情。

我国基础教育的不均衡,究其根源在于教育的“锦标主义”思维,也就是一种等级思维,如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大学的“985工程”、“211工程”,他们拥有“特权”,被看作成功的标志,这些就是“锦标主义”。就像一根标杆,人人为其冲锋陷阵,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凯旋而归,失败者便一蹶不振甚至自怨自艾,这对教育公平无疑是一种重创。

现如今“985工程”、“211工程”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教育改革的一次洗牌,“双一流高校”与此前的“985工程”高校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A类和B类的区别,此番改革,是为了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其具体效力也在接受着时间的考验。

但我们可以确凿地认识到的一点就是,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领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和局外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