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封信

這不是一封信

某天一位老師收到家長請求幫忙的微信,說孩子和他吵了幾句離家出走了,找了一天孩子仍是杳無音信,想讓老師發動家長和藉助微信朋友圈幫他找找孩子,因為這個孩子和老師的關係最要好。老師立刻接受家長的請求,隨機在朋友圈給孩子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如下。


我親愛的孩子們,歲月從指間流淌著,為師感覺到自己的星宿從軌跡中緩緩隕落,此刻老師已是人過小半生,驀然發覺最美好的時光不是不惑之年的自知,不是懵懂無知的青春期,而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你們的十三四歲,是讓人憧憬又無奈的時期。活力四射、敢於嘗試新鮮事物,但同時又受到老師、家長及道德的約束。你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我能行,為什麼我不能?不斷試探家長的底線,想受到關注,不斷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做錯了事情瀟灑地說沒辦法我是叛逆期。


這不是一封信

你們所謂的“叛逆期”這個詞,只是為個人開脫的藉口。其實是不準確的。準確地說,只是十幾歲的你們自我及自主意識的覺醒,是從小孩到成人的必然階段。這個階段一向是家長提心吊膽,認為是最危險的階段。因為你們不是大人,又想做大人的事情,父母擔憂、說教、阻止往往會引起你們的反感、煩躁;朋友之間的一個誤會讓你們耿耿於懷;心心念唸的玩具得不到手沮喪;老師、家長的不理解你們鬱悶、頹廢... ...每個成人都從十三四歲走過,有的人走得平平穩穩,有的人走得令旁人膽戰心驚。

孩子人生道路漫長,無數的不確定時刻考驗你的膽識與毅力,檢閱你的成長與胸懷。遇到難事首先深呼吸,不要衝動,不要立刻做決定,靜下心來學會反思、學會傾訴。不便與爸爸媽媽交流時記得你還有閨蜜,鐵桿、你還有同學、你還有老師,一切說出來也許什麼事都不是事二了。

我一向告訴你們任何事盡力去做就好,做到問心無愧即可。如果我們盡力經營友誼,最終失去不要遺憾;我們盡力保護該保護的人,最終不完美不後悔;盡力理解與愛我們的父母,最終父母老去我們不愧疚;盡力做一個虔誠的人,最終得不到賞識不自責;學生時代盡力去學習每門課程,最終成績不夠出類拔萃不後悔。孩子,一切的不後悔前提一定是要盡力。

孩子為師我還說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要成才先成人。成長不僅僅是指年齡的增長,它包括心智的成熟,品行的端正,待人接物的真誠,做任何事考慮後果,學會換位思考。

孩子任何時候一定要明白人非聖賢,誰都會犯錯,犯錯時懂得寬恕自己、原諒別人。

為師此刻最想說的是:夜深人靜時想想父母的不易,成人的世界你現在不懂,多年後你也會是大人,會是父母,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明白你小時候父母嚴格的要求是為了誰。孩子們為師發現十三四歲的我們與父母的關係莫名其妙地不對等,你們有恃無恐地囂張,他們兢兢戰戰地守護,你們還認為理所應當,這種想象多麼的不和諧多麼荒謬呀。當然也許我們的爸爸媽媽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方法不佳,原諒他們,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如果我們有月光寶盒,讓父母重來一次,相信他們會把你們這些所謂叛逆期頑童的事情處理得比第一次好。

這不是一封信

有時候我在想,你們站在大人的角度看世界是什麼樣子?是更加美麗,還是更加醜惡?孩子們那一天終會到來,在未來的某一時刻,當你再度回首往事,你是否會為你們現在的言行而感到可笑之極?未來永遠是個未知數,也因為他的神秘而更加令人期待。

請轉身看看為你亮著燈的方向吧,此刻父母等待你的一吐為快。誰說明天不會比今天美好呢?

這不是一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