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封信

这不是一封信

某天一位老师收到家长请求帮忙的微信,说孩子和他吵了几句离家出走了,找了一天孩子仍是杳无音信,想让老师发动家长和借助微信朋友圈帮他找找孩子,因为这个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最要好。老师立刻接受家长的请求,随机在朋友圈给孩子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我亲爱的孩子们,岁月从指间流淌着,为师感觉到自己的星宿从轨迹中缓缓陨落,此刻老师已是人过小半生,蓦然发觉最美好的时光不是不惑之年的自知,不是懵懂无知的青春期,而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你们的十三四岁,是让人憧憬又无奈的时期。活力四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但同时又受到老师、家长及道德的约束。你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我能行,为什么我不能?不断试探家长的底线,想受到关注,不断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做错了事情潇洒地说没办法我是叛逆期。


这不是一封信

你们所谓的“叛逆期”这个词,只是为个人开脱的借口。其实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只是十几岁的你们自我及自主意识的觉醒,是从小孩到成人的必然阶段。这个阶段一向是家长提心吊胆,认为是最危险的阶段。因为你们不是大人,又想做大人的事情,父母担忧、说教、阻止往往会引起你们的反感、烦躁;朋友之间的一个误会让你们耿耿于怀;心心念念的玩具得不到手沮丧;老师、家长的不理解你们郁闷、颓废... ...每个成人都从十三四岁走过,有的人走得平平稳稳,有的人走得令旁人胆战心惊。

孩子人生道路漫长,无数的不确定时刻考验你的胆识与毅力,检阅你的成长与胸怀。遇到难事首先深呼吸,不要冲动,不要立刻做决定,静下心来学会反思、学会倾诉。不便与爸爸妈妈交流时记得你还有闺蜜,铁杆、你还有同学、你还有老师,一切说出来也许什么事都不是事二了。

我一向告诉你们任何事尽力去做就好,做到问心无愧即可。如果我们尽力经营友谊,最终失去不要遗憾;我们尽力保护该保护的人,最终不完美不后悔;尽力理解与爱我们的父母,最终父母老去我们不愧疚;尽力做一个虔诚的人,最终得不到赏识不自责;学生时代尽力去学习每门课程,最终成绩不够出类拔萃不后悔。孩子,一切的不后悔前提一定是要尽力。

孩子为师我还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成才先成人。成长不仅仅是指年龄的增长,它包括心智的成熟,品行的端正,待人接物的真诚,做任何事考虑后果,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任何时候一定要明白人非圣贤,谁都会犯错,犯错时懂得宽恕自己、原谅别人。

为师此刻最想说的是:夜深人静时想想父母的不易,成人的世界你现在不懂,多年后你也会是大人,会是父母,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明白你小时候父母严格的要求是为了谁。孩子们为师发现十三四岁的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莫名其妙地不对等,你们有恃无恐地嚣张,他们兢兢战战地守护,你们还认为理所应当,这种想象多么的不和谐多么荒谬呀。当然也许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方法不佳,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如果我们有月光宝盒,让父母重来一次,相信他们会把你们这些所谓叛逆期顽童的事情处理得比第一次好。

这不是一封信

有时候我在想,你们站在大人的角度看世界是什么样子?是更加美丽,还是更加丑恶?孩子们那一天终会到来,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当你再度回首往事,你是否会为你们现在的言行而感到可笑之极?未来永远是个未知数,也因为他的神秘而更加令人期待。

请转身看看为你亮着灯的方向吧,此刻父母等待你的一吐为快。谁说明天不会比今天美好呢?

这不是一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